

仁爱礁与核裁军
作者:宋晓军( 5月7日,俄罗斯军队在红场进行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彩排。图为“白杨M”型导弹 )
6月20日,几家媒体打电话来采访一天前菲律宾要派军人到属于中国的仁爱礁“换防”一事。记者们急切的口吻似乎明天就要打仗一样。每次接到记者电话我都要说:你没有注意到奥巴马在德国有关削减核武器的讲话以及普京“针锋相对”的回应吗?这两则新闻对于中国的安全和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比起菲律宾在仁爱礁的“小闹腾”意义要大得多。因为恰恰就是在50年前的7月15日,美、苏、英三国禁止核武器试验的谈判在莫斯科开幕。而当年这个谈判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限制中国核武器的发展。
6月22日,英国《经济学人》以“奥巴马的孤独旅程”为题,评述了两天前他在西方“冷战”圣地之一——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有关削减核武器的倡议。在讲话中,他提议在2010年与俄罗斯达成将核弹头削减到1550枚的基础上,再削减1/3的核弹头。而《经济学人》的文章中,引用了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专家伯科维奇(George Perkovich)的话,诠释了奥巴马讲话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不允许打破核战略平衡”的原因:本质上,俄罗斯认为美国谈核裁军是想用常规武器(包括反导系统)接管世界。也就是说,俄罗斯认为美国提出的进一步核裁军建议是一个“套儿”,一旦俄罗斯钻进去了,战略威慑的天平将会大幅度地向美国倾斜。如果俄罗斯的想法确实是如此,那俄罗斯将怎么应对呢?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军备控制年鉴》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从俄罗斯战略核力量情况来看,俄目前装备中的60%已经超过了保质期,将不得不退出现役,这将使俄罗斯核弹头总数减少48%,其中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将会减少86%,弹道导弹潜艇部队的弹头数量将增加19%,轰炸机部队的弹头数将减少17%。但就在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的2012年10月,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科莫耶多夫表示,2012年俄核武器开支为274亿卢布。2013~2015年核武器部分的预算分配分别为292.8亿卢布、333亿卢布和385.7亿卢布,三年用于核武器开支将达到1011.5亿卢布。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马上就会想到6月20日普京会见中国副总理后,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谢钦就向外界表示,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在25年内对华供应约3.65亿吨原油,总金额约达2700亿美元。如果你又是比较关注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军事迷,就不难想到在俄罗斯赶在其战略核武器的主力——SS-18、SS-19和“白杨”战略导弹将分别于2017和2019年退役前,俄罗斯不仅正在快速部署“白杨M”、“蓝天”、“布拉瓦”和“亚尔斯”等新型战略导弹,而且还在加紧研制或准备研制包括“边界”等在内的一系列下一代战略导弹。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这一系列振兴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举动,虽然很难不让人想到他1999年首次接任俄罗斯总统后,叶利钦被俄军方高官嘲笑为“用核武器换酒喝的总统”的段子,以及2002年他面对小布什单方面撕毁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导协议》执意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时所受的屈辱。但是,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俄罗斯对未来形势发展的一种更长远的考虑和设计吗?
现在的问题是,奥巴马声称要再削减核弹头而普京一边反对一边强化俄罗斯的核力量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一直以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希望将中国拉入核裁军谈判的进程。在这个前提下,一旦有一天俄罗斯认为其核威慑力可以在削减后与美国实现平衡,或者俄罗斯在无奈的情况下,美俄双方真的签署了新的协议并把核弹头裁减到1000枚以下,届时中国将不得不加入核裁军谈判的进程。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仅仅是在核弹头数量上与美俄处在一个数量级上,而在核弹头质量、战术核武器水平以及反导系统上与美俄还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将不得不加入核裁军谈判进程。因此,中国现在就应该对此局面的出现早做打算。因为根据“全球零核倡议”组织的宗旨,在实现全球无核化的过程中,首先是要确保各核大国在核武器费用支出上的透明并对此进行监督和加以制约。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可能到来的“威慑劣势”及可能出现的“道义压力”,中国目前在核武器、反导系统以及常规武器的发展上,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呢?因为至少目前我们还不得不承认,建立所谓“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提,是以包括战略威慑能力在内的国家实力为基础的。(文 / 宋晓军) 仁爱核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