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纳伯格庄园
作者:李晶晶(文 / 李晶晶)
( “阳光之乡”后院一景(詹姆斯·伯内特办公室提供) )
安纳伯格夫妇
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会晤前,中国人对安纳伯格庄园知之甚少。这座庄园取了跟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安纳伯格家园一样的名字——阳光之乡。这座美丽的庄园,在美国政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上有7位美国总统在这里和外国政要举行会晤及活动,见证过众多“重要历史时刻”。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踏入该庄园,因此被世人关注。
安纳伯格庄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乔米拉奇地区,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由沃尔特·安纳伯格(Walter.H.Annenberg,1908~2002)和夫人莉奥诺·安纳伯格(Leonore Annenberg,1918~2009)建造。这里四季如春,曾是夫妇俩冬季避寒住所。标志性的粉红色屋顶,是根据莉奥诺的喜好选择的,以匹配附近山麓丘陵的落日余晖。
庄园内拥有大量的收藏品:3000多封来自10位美国总统的信函,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一直到乔治·布什;沃尔特所挚爱的3400本关于艺术、礼仪、鸟类、植物、新闻、历史、地理、音乐以及政府的书籍;还有剪贴簿、相簿、节日贺卡以及个人函件;欧洲镀金银器、中国瓷器和手工艺品;迈森瓷器、琉璃;19世纪和20世纪绘画作品;雕像作品,包括耶科夫·阿更、亨利·贝尔托亚、让·阿尔普、阿尔伯特·贾柯梅蒂以及奥古斯特·罗丹。这些都是安纳伯格夫妇的兴致所在。穿行于庄园的各个房间,会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品混搭在一起。
沃尔特是犹太裔美国人,著名的出版商、慈善家和外交官。1908年3月13日出生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摩西·安纳伯格(Moses L.Annenberg,1878~1942)与母亲莎拉·安纳伯格共育有8个子女,沃尔特是家中唯一的儿子。1920年,安纳伯格举家迁往纽约长岛定居。摩西早年移民美国,在《芝加哥美国报》找到一份工作,为出版商威廉·伦道夫·赫斯(William Randolph Hears)做销售工作。此外,摩西会以电报的方式为庄家传送每日赛马结果,赚取外快。
( “阳光之乡”花园里盛开的龙舌兰(詹姆斯·伯内特办公室提供) )
此时,沃尔特就读新泽西州海茨镇佩迪高中,他的商业头脑在此时就已体现,管理着学校的舞会财务。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后,沃尔特发现自己对股票市场的兴趣远远大于课堂,于是父亲给了他1万美元,在1927至1929年之间,沃尔特用这笔钱创造出了200万美元的财富。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的时候,沃尔特欠下40万美元的债务,父亲替他偿还了这笔钱。沃尔特此时从沃顿商学院辍学,并进入父亲所在的报社,成为助理发行簿记员。
上世纪30年代初,摩西收购了《每日赛马》,1936年收购《费城探询报》。父子俩是坚定的共和党人,借助报纸为平台,批评罗斯福展开的“第二波新政”。曾有人认为,“这让联邦政府不满”。1939年,父子俩被起诉逃税。摩西认罪的前提是要求释放儿子沃尔特,老安纳伯格被判3年徒刑,释放后两天确诊为脑癌。这一次的事件让安纳伯格家族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 “阳光之乡”中心大厅,雕塑为贾科梅蒂1958年创作(马克·戴维森拍摄) )
1940年,沃尔特出任家族企业——三角出版社总裁,接手每况愈下的家族生意。1942年,摩西去世,沃尔特成为董事会主席,开始以慈善和关注公共事务来改善家族声誉。1951年,沃尔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信仰社会责任。一个人为他人的服务必须和他本人的成功成比例。当一个人有幸获得一定物质财富,不管多么微薄,都应该首先想到为他人服务。”这也成为沃尔特此后一直遵循的人生信条。
1940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22岁的莉奥诺·科恩完成了她的学业,正式毕业了。莉奥诺是个热情的女孩,朋友、同学们更爱昵称她“李”。莉奥诺·科恩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独自经营着一家纺织企业。叔叔哈里·科恩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创始人。莉奥诺毕业没多久,很快嫁给了贝尔登·凯特曼(Beldon Katleman),其家族拥有并经营拉斯维加斯的牧场、度假村、酒店、赌场。两人有一个女儿黛安(Diane),然而这场婚姻只维持了两年。1946年,莉奥诺与辛雷酿酒公司的创始人路易斯·罗森斯蒂尔(Lewis Rosensteil)结婚,女儿伊丽莎白漂亮可人,可是这次婚姻也以离婚结束。
( 1993年,安纳伯格夫妇于加州比华利山丽晶酒店留影(查尔斯·布什工作室提供) )
1950年,在佛罗里达的一个聚会上,莉奥诺与沃尔特相识,一见钟情。沃尔特在这一年离了婚,次年与莉奥诺结婚。沃尔特的企业也在他遵循社会责任的原则下,蒸蒸日上。沃尔特曾在接手家族生意之后,注意到日益增长的年轻女性消费者,她们具有很强的购买力,沃尔特意识到,应该专注于这个细分市场的业务。于1944年创办的一本专门针对十几岁少女的杂志——《十七岁》,聘任妹妹伊妮德·奥普特(Enid Haupt)担任编辑,沃尔特的敏锐判断,让《十七岁》成为美国出版界成功故事的范例,从一开始,就获得巨大的广告销售,杂志迅速超过了100万的销量,闻名全美。沃尔特继续扩大他的事业,在美国东北部购买电台和电视台。
在出版界,沃尔特被公认具有超凡的远见,他是最先理解未来电视拥有巨大能量的出版商之一,他看到独立的电视指南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他想使这些零散的出版物变成全国性的杂志、刊物。1953年,他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坚持创办《电视指南》(TV Guide)而大获成功,此后,《电视指南》成为电视业的“圣经”,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 庄园收藏信函、相簿等物品的房间,被称为“有回忆的房间”(格雷顿·伍德拍摄) )
印象派与中国艺术品
安纳伯格夫妇对艺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在婚后的50多年时间里,他们从未间断地一直购藏19至20世纪初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油画、水彩、素描作品,包括18位顶级画家的53件作品,如莫奈、雷诺阿、塞尚、凡高、高更、毕加索等,成为该领域世界上保存最好的私人收藏之一。这些画作有着清晰的来源记录和曾经的销售去向,对于这个时期的艺术史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唐代 唐三彩文官俑(格雷登·伍德摄于2006年) )
50年代,安纳伯格夫妇第一次购入印象派画作是凡高的《橄榄树》和莫奈的《童车》,此后收藏不断增加。1974年9月2日,安纳伯格夫妇购得莫奈创作于1873年的油画——《卡米尔莫奈花园的长椅上》。在他的绘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季节、环境的变化,以及1873年女性的时尚偏好。1900年,居住在柏林的布鲁诺(Bruno)和保罗·卡西尔(Paul Cassirer)将这件作品出售,其间一直在柏林不同收藏家和艺术销售商手中流转,1947年,这幅画被出售到纽约。
《阿让特伊的莫奈花园》(Camille Monet in the Garden at Argenteuil)是莫奈1876年创作的。莫奈和家人在1874年搬到阿让特伊这个花园附近,这是一个很大的圆形花园,莫奈夫人站在蜀葵中间,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安纳伯格夫妇在1963年8月委托杜兰德·鲁埃尔(Durand Ruel)与具有“全球最具价值私人收藏馆”之称的威尔德斯坦艺术馆洽谈,于1963年9月16日购买下此幅作品。
( 斯托本玻璃画廊,里面包含36件亚洲艺术家制作的水晶作品(肯·海登拍摄) )
1865年,18岁的卡米尔·汤希尔(Camille Doncieux,1847~1879)与莫奈相遇后,很快便坠入爱河,并成为莫奈早年许多作品的模特。由于卡米尔出身卑微,莫奈的父亲拒绝她成为家庭的一员,但尽管如此,两人仍于1870年结为夫妇。1871年,他们搬进了塞纳河(Seine River)边阿让特伊的一幢房子里居住,正是在这个时期,莫奈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876年,莫奈夫人生病了。1878年3月17日,他们有了另一个儿子米歇尔(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莫奈在夫人临终时为她画了最后一幅画。在阿让特伊,莫奈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创作了不少以此为主题的画作。
印象画派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捕捉大自然瞬间的“印象”。莫奈就曾宣言:“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这正是符合了莉奥诺的喜好。在安纳伯格庄园的装潢上,处处体现了这种色调风格。
( 清乾隆翡翠水牛(马克·戴维森拍摄) )
安纳伯格夫妇还收藏有一张莫奈创作于1919年的《睡莲》。1900年底,莫奈在巴黎丢朗-吕厄的画廊初次展出他的《睡莲》连作,共13幅,那座日本式拱桥在他的画上已被覆盖着索藤,池岸的背景是一片翠绿。从1904年起,他画的池塘已不见那座日本式拱桥了。之后,莫奈又画了48张《睡莲》连作,这里已经没有了小桥,池内的睡莲更加简练,有的时候天空看不见,水画得很深沉。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的评论家不再吝惜他们的赞美。
莫奈创作于1919年的《睡莲》共有4幅,都在画家有生之年发表。这4幅画作中,重要的一幅为安纳伯格夫妇收藏。
( 1975年,中国亭子,斯托本玻璃认证(格雷登·伍德摄于2006年) )
最终,安纳伯格夫妇将这些作品捐赠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进行永久展藏,其价值在当时超过10亿美元,是大都会博物馆收到的最大笔的独立捐赠之一。沃尔特曾说:“我相信大都会博物馆会是这些艺术品最好的归宿。”捐赠之前,庄园已经利用数字技术为这些作品制作了复制品,如今,它们按着老样子装裱在画框里陈设在庄园重要场所。沃尔特曾说:“我们收藏过的艺术品,我们真正爱和尊重它们,并希望和它们一直在一起。”
50年代,安纳伯格夫妇在纽约居住的时候,经常会与安纳伯格家的姊妹及她们的丈夫一起去逛与亚洲艺术有关的画廊。沃尔特的姐姐伊芙琳(Evelyn)和姐夫威廉·杰夫(William Jaffe)对中国陶瓷颇有研究,他们在亚洲艺术方面知识渊博,2006年春天,伊芙琳与威廉·杰夫收藏的中国明清瓷器拍卖获得成功。
( 1922年,哥本哈根皇家瓷器厂制作的硬瓷(格雷登·伍德摄于2006年) )
安纳伯格夫妇收藏中国瓷器和伊芙琳不同,不以学术方式分类收藏,而是完全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从早期陶器到清代外销瓷,横跨13个世纪。在安纳伯格庄园,除了随处可见中国陶瓷装饰其中,还有景泰蓝、青铜器、唐三彩人物以及从商代到民国时期的玉器。其中有一件长约50厘米的清乾隆时期的翡翠水牛,尺寸巨大,水牛神态安详,背部毛皮雕刻得细致逼真,沃尔特非常喜欢它,还给它起名“沃尔特”,如今这只大水牛仍收藏在安纳伯格庄园。
1968年,尼克松竞选获胜,沃尔特从1969到1974年担任美国驻英国大使。因为美英关系的特殊性,这个外交职位在美国的外交官中是十分重要的。成为驻英大使后,他积极推进美英关系,为此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莉奥诺则陪伴在丈夫身边,监督美国大使官邸温菲尔德公馆的翻修。这项工程由安纳伯格夫妇资助,作为他们献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在伦敦期间,安纳伯格夫人还成立了科芬园美国之友协会。沃尔特第一次涉足艺术慈善事业是在1962年,当时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重新装修白宫,沃尔特捐赠了他所收藏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并且支付了保龄球馆的修缮费用。
( 1761~1762年,伦敦托马斯·皮茨制作的分隔饰盘(格雷登·伍德摄于2006年) )
在英国居住期间,安纳伯格夫妇开始收藏清代的景泰蓝作品,更具体地说,他们试图找出可追溯至乾隆年间(1736~1795)的作品,探索装饰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他们很喜爱描绘自然主题的器物,收藏品中往往包含了花卉、鸟类、景观。1966年,安纳伯格夫妇收藏了第一件景泰蓝作品——一对景泰蓝小桌,以蓝釉为地,其上有缠枝莲花卉纹图案,造型华丽丰茂。他们30%的景泰蓝作品是在英国购买的。1983年,沃尔特曾为收藏的一件景泰蓝撰文:“强烈的色彩对比,大胆的运用,提醒我,这多么像凡高的绘画呀。”安纳伯格庄园的室内设计师威廉·海恩斯说:“这些景泰蓝是庄园的重要装饰元素。”
安纳伯格庄园
( 唐代 墓葬陶俑一对(格雷登·伍德摄于2006年) )
沃尔特与第一任妻子维罗妮卡·邓克尔有一子一女,分别是罗杰·安纳伯格和沃利斯·安纳伯格。沃尔特与莉奥诺结婚后,收养了两个女儿。1962年,沃尔特的独子罗杰服安眠药自杀,这对沃尔特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或许是为了找一个寄托,1963年,沃尔特和莉奥诺在加州兰乔米拉奇市沙漠地带择地建造度假庄园——安纳伯格庄园,聘请洛杉矶建筑师A.昆西·琼斯(1913~1979)建造了一座20世纪中期现代别墅,庄园于1966年竣工。
琼斯曾任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多年,以屋景合一和“主题呈现式屋顶”的设计而闻名遐迩,他的标志性设计风格在“阳光之乡”随处可见。琼斯利用悬突体遮蔽室内装潢,使其免受阳光直射,但又配上落地玻璃墙,使得户外光亮能照入房间。莉奥诺深爱鲜花和大自然,与房屋和露台毗连的仙人掌和玫瑰花园正体现了这一点。建筑内部房间相互融和,与周围开放而广袤的景观相得益彰。
( 莫奈创作于1876年的油画《阿让特伊的莫奈花园》(安纳伯格夫妇收藏,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如同大多数20世纪中期的现代建筑一样,该房屋的建筑结构也是外露式的,而不是隐藏式的,棚架、钢梁以及格子天花板都显而易见。悬挂有安纳伯格艺术藏品的墨西哥火山岩石墙,创造了一种大胆的风格。洛杉矶建筑师弗雷德里克·费希尔解释道:“传统上,伟大的庄园都是按照历史性风格建造的,因此,对于安纳伯格夫妇来说,聘请现代主义建筑师设计‘阳光之乡’是一个大胆的举动。这是一座伟大的庄园,而且可以说,是美国唯一一座纯粹现代主义的庄园。”
庄园的景观建筑师詹姆斯·伯内特以凡高创作于1889年的《橄榄树》为灵感,精心打造9亩沙漠,设计出蜿蜒的1.25公里步行小径,人工种植约5.3万棵植物,这些都是适合在沙漠中生长的品种,花园精心构思,在每个季节出现不同的变化,创造一种难忘的感官体验。伯内特说,“我们着眼于让不同的植物如何一起工作,如一些芦荟、仙人掌”,在这里经常还有沙漠动物,野兔、沙漠鬣蜥、黑脉金斑蝶、鹰、朱红色鹟出没。
( 莫奈创作于1873年的油画《卡米尔莫奈花园的长椅上》(安纳伯格夫妇收藏,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室内装潢是由威廉·海恩斯和泰德·格雷伯设计的,他们因装饰里根时代的白宫和推广“好莱坞摄政风格”的建筑而闻名。莉奥诺对黄色和粉红色极为偏爱,于是海恩斯和格雷伯根据她的这个喜好,挑选装饰材料以及搭配装饰品的色调,这也反映在对大理石和客用套房的色调选择上。主要起居区通过桌子、椅子以及低矮沙发的随意组合进行布置,力求营造亲密无间的谈话氛围。午餐常常在毗邻池塘的娱乐室享用,而晚餐则一般安排在正式餐厅。安纳伯格夫妇及其朋友们可以观看大屏幕电影,在庄园的私人九洞高尔夫球场上打球,或者只是玩安纳伯格夫妇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西洋双陆棋。
70年代中期,沃尔特的《电视指南》成为第一本年销售量超过10亿份的杂志,美国每5本杂志中就有一本是《电视指南》,杂志的价格是75美分,拥有106种地方版本和一种新的有线电视版,每周发行量大约1700万份。根据估值,《电视指南》每周的销售在1500万~2000万份,按安纳伯格财富流动数值估算,利润达到50万~100万美元,《福布斯》将沃尔特列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百人之一。这个销售数据让现在的平面媒体艳羡不已。到80年代,《电视指南》广告收入为1.62亿美元,即使这样,全部收入中70%来自杂志销售。与此同时,《十七岁》的发行量上升到1000万份,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利润应该在1000万美元。还有《赛马》,《赛马》杂志的发行量没有进行过核算,但一般认为它一天能销售14万份,价格不菲,每本售价2.5美元,据说年销售额仅8000万美元,但利润却高达4000万美元。
( 安纳伯格夫妇与小布什(摄于2000年) )
80年代末,沃尔特成为共和党的重要人物,作为在费城的主要媒体,他用他的媒体推进自己的意见。他帮助铲除政府腐败,反对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以及促进“马歇尔计划”。沃尔特考虑到自己的外交官身份,于1988年卖掉出版物,鲁珀特·默多克用超过30亿美元购买他的《电视指南》,成为美国历史上传媒业最大的收购案。沃尔特宣布,他将余生投入到慈善事业。
莉奥诺像她的丈夫一样,也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81年,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任命她为礼宾长。她担任过大使馆艺术与保护基金会荣誉主席,这是一家私人、非盈利、超党派的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帮助美国国务院为美国大使馆、大法官法庭以及大使官邸采购和维护美术品和装饰品。她还是众多董事会和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美国白宫保护委员会。
( 1986年2月,英国查尔斯王子(左三)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新闻发布会 )
1983年,当欢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美期间莅临其家宅时,沃尔特表示,女王将会“看到普通美国人是如何生活的”。20世纪的很多关键人物都曾是“阳光之乡”的座上宾,在这里畅享身心的放松。该名单包括7位美国总统、英国王室以及好莱坞偶像,包括鲍勃·霍普、弗兰克·辛纳屈、詹姆斯·史都华、琴吉·罗杰斯等等,不一而足。1989年,沃尔特设立“安纳伯格基金会”,积极捐款给社会,1993年捐款5亿美元赞助教育,成为当时最大一笔捐给公立教育机构的私人捐款。
2001年,安纳伯格夫妇建立了“安纳伯格基金会阳光之乡信托”,致力于“解决国家与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他们希望“阳光之乡”——他们美丽的冬季别墅成为一个未来可以不断举办亲密融洽且关注解决之道会议的场所。安纳伯格庄园,这个原本私人之地,夫妇二人在这一年共同签署了一份《信托声明》,概述了他们对“阳光之乡”未来用途的愿景,他们希望这座庄园可充当各国和世界领袖为寻求解决当时最紧迫问题所需之私密、宁静以及“暂息”的“世外桃源”。
( 1983年1月1日,里根夫妇在安纳伯格花园与墨西哥流浪乐队成员一起跳舞(白宫办公室官方图片提供) )
2002年,沃尔特去世后,莉奥诺即担负起“安纳伯格基金会”和“安纳伯格基金会阳光之乡信托”的领导工作。2008年,莉奥诺拨出一块15英亩的地皮,建造了一栋约170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以及花园,定期向公众开放,让游客了解安纳伯格庄园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观赏艺术收藏品,并且开发了美国宪法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的获奖项目。2009年,莉奥诺去世后,整个“阳光之乡”的所有权就由非盈利组织“安纳伯格基金会阳光之乡信托”接手,2012年3月1日全面开放给公众参观。安纳伯格夫妇将“阳光之乡”作为自己最后的礼物奉献给了公众。他们一生中定向捐赠了30多亿美元的项目资金,资助给各大研究型大学、医院、医学中心、公立学校以及文化和公民团体。
“阳光之乡”——安纳伯格庄园在建设之初,只是安纳伯格夫妇的私人愿望的体现,没有想到的是,它最终成为具有极强政治色彩的一个庄园,这有赖于安纳伯格夫妇的收藏艺术的眼光。
( 1981年12月31日举办的新年晚会上,莉奥诺·安纳伯格与里根总统,沃尔特·安纳伯格与第一夫人南希共舞。南希曾回忆说:“罗尼(里根)和我并不太热衷新年,但我们都喜欢在‘阳光之乡’度过新年。” )
( 清乾隆景泰蓝花瓶
高35厘米
1979年购于伦敦 )
( 清乾隆景泰蓝带盖花瓶
高39厘米
1972年购于伦敦 )
( 清中期/光绪 景泰蓝仙鹤香炉一对
高140厘米
1967年购于伦敦 )
( 清中期/晚期 景泰蓝胡人像
高45厘米
1971年购于伦敦 )
( 晚清/民国景泰蓝香薰一对
高31厘米
1977年购于纽约 ) 庄园伯格安纳沃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