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平台谋略与福特交互探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开放平台谋略与福特交互探路0( 福特翼虎 )

“iOS in the Car”,这是6月11日苹果WWDC开发者大会上的新计划,12家汽车制造商第一批参与其中,谁也无法轻视苹果iPhone在高端消费群体的普及率,更何况苹果能够帮助汽车制造商将iOS系统整合进车内。这是去年推出的Siri Eyes Free计划后,苹果又一次对汽车智能交互系统的涉足,已经不再满足于通过Siri语音识别与宝马iDrive系统组合,而是试图更深层次地介入汽车消费电子的底层系统架构。

与此同时,在WWDC开幕的前一周,福特汽车颇为特立独行地参加了“台北国际电脑展”,延续年初CES消费电子展上的福特汽车交互平台概念,为翼虎装配上了新一代支持语音命令控制的车载娱乐平台SYNC,以及针对第三方开发者的开放平台AppLink2.0,同时宣布在推动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开源开发的非盈利协会GENIVI Alliance上开放源代码,这意味着一直对车载交互系统保持封闭态度的汽车制造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采取了IT化思维的开放源代码策略。语音资讯应用Kaliki、流媒体网络电台Pandora和Tuneln Radio成为第一批进驻福特SYNC AppLink的App应用。

一个是来自消费电子领域,试图将开放应用的iOS系统嵌入到众多汽车交互系统中的苹果,另一个是最老牌的全球汽车制造巨头福特,摒弃了汽车电子领域一贯的闭门研发策略,试图将智能手机和第三方应用平顺开放地引入到福特车型之中。硅谷和底特律的不同特质,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目标却很一致,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智能交互汽车时代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开放道路。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500万辆福特新车装配了SYNC系统,预计到2015年末,这个数字会突破1500万辆。有别于通用基于Linux的Cue系统和安吉星,也不同于丰田自成体系的Gbook,福特是为数不多坚持采用微软Windows CE作为底层技术架构的汽车制造商,这让AppLink开放平台或多或少保持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基因。

福特所推行的AppLink开放平台,目前已经在悄悄重新改写底特律的汽车文化氛围,不只是单纯流媒体音乐娱乐和导航引导类的App,至少在福特AppLink开发应用的公开项目中,已经出现了超越传统汽车工程师思维的互联网玩法,一个监控车内花粉数量的应用出现在了福特AppLink开放平台上,可以适时将联线收集来的花粉数据传递给汽车系统,进而做出关闭车窗或者通风换气的建议提醒信息。而针对中国市场的AppLink开发者需求,福特也早早与百度开始了合作,在福特自身API接口之外,充分利用百度在移动搜索和位置坐标地图等本地化信息上的优势,并预计将在6月底的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公开更多针对中国本地需求的福特AppLink应用。

开放平台谋略与福特交互探路1( 翼虎装配上了新一代支持语音命令控制的车载娱乐平台SYNC )

智能交互如何改变汽车风貌

——专访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区产品开发副总裁葛皓华

开放平台谋略与福特交互探路2( 潘浦力 )

和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和非洲区欧洲区链接服务总监潘浦力

三联生活周刊:可以追溯历史到2007年北美车展的SYNC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已经被福特辅助于诸多车型,并且深刻改变了福特车的乘坐体验,这次“台北国际电脑展”上福特在SYNC基础上针对开发者的AppLink2.0应用开发平台,以及宣布在GENIVI Alliance上开放源代码,倡导汽车智能交互体验的资源共享,这些新技术态度会如何改变未来福特汽车的风貌?

葛皓华(Ashwani Kumar Gal-hotra):汽车内部设计无疑在快速变化,车内人体工程学设计如何同人机交互系统连接,SYNC过去几年已经为福特车型带来了设计变化,SYNC自身升级和引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AppLink,更大延伸了这种设计变化的复杂性。声音控制就是最热门的汽车人机交互焦点,手一直在方向盘上,目光也不会被屏幕分散,一切控制都依靠语言,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语音控制融合进整车操控的整合一致性是门学问。关键点在于易用,要让语音控制像日常办公室里声控程序一样,而不必重新学习适应,方向盘上五向控制键和触摸屏幕也是秉承类似设计理念,就像随便一款电器上的方向键那样易用。智能化的电子控制设备和内饰传感器,注定要改变未来汽车驾驶和乘坐体验,追求新技术一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动力,福特更追求自然易用的汽车发展观念。

三联生活周刊:福特在新一代翼虎上采用的语音控制,何时会用在中国量产车型上?

潘浦力(Edward Pleet):在翼虎引入SYNC语音识别之前,新一代的福克斯已经搭载了SYNC系统,并且也有了普通话的识别版本,未来新车型都会逐步配置上SYNC,因为SYNC搭配AppLink将是福特汽车智能交互的要点。目前SYNC已经支持19种语言,其中也包括中文普通话,并且我们的工程师还在普通话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本地化开发,让SYNC能识别一定的口音,中国有5种地域性口音,我们都进行了一定的识别优化,有效提升了中文口音的辨识率。

三联生活周刊:汽车产业的车型开发周期往往是3到5年为一个阶段,而现在智能手机领域是以年为单位,福特希望通过SYNC和AppLink的组合,将车内控制系统与智能手机进行结合,但是两者技术周期存在着很大差距,福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葛皓华:正是因为汽车产品周期和智能手机的产品研发周期并不一致,福特才选择了创新性的AppLink开放开发架构。福特车内SYNC硬件系统通过AppLink来与智能手机链接,我们会保持SYNC在车内的界面延续性,而不论用户每次更换什么新手机,手机系统界面发生何种更迭,或者手机内应用本身的功能更新,只要连接上AppLink都可以无缝调用手机上的应用内容,这也是福特在新升级的AppLink2.0上推行开放开发者生态的初衷。反过来这种分离适配的交互汽车理念,也有助于汽车承担个性化空间的角色,每个驾驶者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和信息内容,灵活的分离适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驾驶者对汽车的自我控制欲。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福特的人机交互系统搭配智能手机,所获取的信息和娱乐体验,底层技术对信息的控制权,源自车载的SYNC系统,还是智能手机系统,如何把握人机交互和智能汽车信息体验中的信息安全?

潘浦力:福特设计AppLink的开放开发生态时,优先考虑的是我们能够以一种安全的方式在车里使用移动互联网体验,而不影响你的驾驶。是否分享自己的信息,具体如何使用独立的App应用,完全取决于驾驶者下载了什么应用,他跟这个App应用开发者之间形成了何种协议关系,授权允许App应用调取何种个人信息。从本身应用的生态系统角度思考,作为一个移动状态形式下的交互信息消费者,你觉得一个应用太耗费流量了,或者体验不如意,你肯定会自主地从智能手机中将其删除。其实福特希望保持AppLink形成的应用生态系统也是类似的健康循环,用户能有自我意识的选择,并不是说AppLink是开放系统就无人管理,福特也会有一些措施进行监管,尽可能地维护AppLink生态的自然成长。 交互探路开放平台福克斯福特汽车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