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可以谈,伊朗不能谈?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6月14日,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支持者组织发起抗议活动,谴责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电话和网络秘密监控项目 )
6月12日,在香港几天没有露面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的泄密者斯诺登终于露面,并向香港《南华早报》透露,美国军方入侵中国网络至少有4年的时间,其黑客攻击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目标达到数百个,涵盖了大学、商业机构和政府官员。紧接着,第二天奥巴马政府就宣布叙利亚政府军在冲突中使用了化学武器,越过了此前美国设定的“红线”。随后,中国媒体与美国媒体就出现了两个方向完全不同的报道。前者针对美国对中国发动网络战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与讨论,而后者则讨论美国什么时候、怎样打击背后由伊朗支持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此番景象,让我想起了2009年底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伊朗‘核弹’与中国军舰”。
3年多前我那篇文章的大意是,伊朗是美国的“近忧”,而中国是美国的“远虑”。3年多后,这个大意也许快要被现实验证了。“叙利亚是伊朗的斯大林格勒”——这是美国中东研究所的刊物《中东学刊》6月号上一篇文章的题目。文章上来虽然引用了学者和美国前官员的观点,认为美国将在叙利亚被伊朗打败,但接着作者——中东问题专家甘比尔(Gary C.Gambill)就认为,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党民兵介入叙利亚内战就相当于当年希特勒冒险进攻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文章估计,这几年伊朗大约向叙利亚政府提供了126亿美元的援助)。随后,美国政府宣布考虑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并开始向反对派武装提供轻武器及弹药。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中美之间的“黑客口水战”,给予了轻描淡写的回应。对照美国政府对这两件事情的前后反应,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可以谈,伊朗不能谈。
但这个结论是永恒不变的吗?事实上,参照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越战”败北后的战略收缩就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即这次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了败仗,必然要向相关的国家“让利”。之前,无论是朝鲜用核试验索取“和平条约”,还是俄罗斯要求美国在反导及核裁军上的让步,以及伊朗主动介入叙利亚冲突谋求地区主导权,本质上都是看到了美国将要战略收缩而向其“要账”的信号。但很显然,作为民主党执政的奥巴马政府还没有评估完这个“利”到底向谁让?怎么让?实际上,即便是针对伊朗,美国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应该接受俄罗斯的建议,让伊朗加入叙利亚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进而将资源集中在2014年叙利亚大选上做文章。
现在我们再回到中美之间的“黑客口水战”上来。按照美国政府的最新表态,美国实施“棱镜计划”是出于对美国安全的担忧,而中国军方利用黑客是要“窃取”美国的军事、商业秘密以谋求未来在军事和商业上对美国的优势。姑且按照美国政府的逻辑来解读,简单地说就是,美国担心中国未来会像当年的苏联一样,与美国玩一把全球争霸。如果按照“棱镜计划”已经实施了4年的说法,美国的这种担心无疑是在中国新领导人提出“太平洋足够大”和希望与美国建立“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前。在这个意义上看,眼下中美之间的“黑客口水战”,也许仅仅是“足够大”的太平洋上的一个涟漪。那么参照最近中国官方谈到中美关系未来经常引用的“尼克松访华”的案例,再评估美国目前的战略存量及其背后的“要账”队伍的“喊价”,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要价”呢?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到与“棱镜门”事件持续发酵涉及中国前后的三则新闻:一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并提出推进两岸关系的四点建议;二是中国政协主席表示,以足够的耐心化解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的疑虑;三是《解放军报》撰文称,没有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如果把这三则新闻联系起来看,中国的“要价”就很清楚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棱镜门”被热炒的同时,日本海、陆、空自卫队首次全体参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加州海岸的联合演习。演习的内容是,在中国大陆对冲绳实施攻击时,日本自卫队协助美军留守人员撤离。而这个假想,恰恰是建立在中国军力渐强后所谓“台海之战”基础上的。有意思的是,在6月15日伊朗总统大选揭晓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随即表示愿意与伊朗“单谈”。而随后朝鲜马上说:“单谈”我排第一。 不能可以中国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