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格访日,经济先行
作者:付晓英(文 / 付晓英)
( 5月28日,印度总理辛格在东京出席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等主办的午餐会 )
日本北海道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吉田彻告诉本刊,此次辛格访日的主要内容包括:核能条约的协商、高速列车及地铁的出口、稀土资源的开采以及两国海军的联合演练等等。而会谈的核心议题便是经济。
出访前,辛格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强烈希望福岛核事故后中断的日印核能协定谈判能够有所进展,这成为日媒的关注点。而日本《读卖新闻》称,辛格希望日本能够在能源投资以及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援助。“加大日本公共建设与核能技术的对外出口是安倍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目前为止,这一策略已经在缅甸和阿联酋取得成效。”吉田彻告诉本刊记者。而印度外交部常务秘书马塔伊表示:“我们非常重视日本在印扩大投资,鼓励支持日本私营资本在印度发展投资。日本在印投资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美国伍德罗研究中心南亚项目主任米歇尔·库格尔曼(Michael Kugelman)告诉本刊,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打破几十年贸易保护政策、开放经济伊始,印日两国便有比较密切的经济往来。“近年来,日本已经成为印度的亲密盟友之一,而其愿意与日本保持亲密关系,主要与地缘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三个因素有关。印度与日本的合作有利于印度向东亚施加更强的影响,也能够确保印度得到大量来自日本的经济援助,而通过联合海军演习和国防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可在战略上加强印方在印度洋海域的能力。”库格尔曼说。
而对于此次辛格访日,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海林对本刊分析说:“从印度的角度看,还是经济先导。他们需要来自日本的资金和技术,这是印度必需的,而来自日本的政治支持并不是印度必需的,印度始终看重的是印美关系。而对日本来说,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东西同等重要。日本非常希望能够把印日关系树立成一个标杆,借此来显示日本外交还是有办法的,因为毕竟这段时间日本的外交局面比较困难,安倍的外交路线在国内也是有质疑的,打开外交局面,取得更大的外交成就,包括印日关系发展、对日缅关系发展等,这对于安倍来说是利好消息。”
此前《印度时报》称,日本对印度市场寄托厚望,同意提供710亿日元抵押贷款给印度,用于在孟买建造地铁,还希望在班加罗尔等地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以便丰田、日产、东芝等日本企业安家落户。叶海林也说:“在经济上,日本的做法跟以前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日本的资金,给日本企业进入印度市场铺路。此次安倍晋三比较注意印日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包括之前安倍晋三去缅甸、给缅甸全国规划电力布局,就是用这样的手段打开了缅甸和日本的经济合作大门,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大量进入缅甸。在印度也是如此,包括工业走廊的建设等等。总体来说,印度更加看重经济,而日本则是政治和经济并重。”
在叶海林看来,两国在军事和防务技术方面的合作不是重点。“日本和印度在军事上的交流和军演完全是象征性的,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到印度去不会怎么样,也不可能对整个印度洋的形势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而且日本的海上自卫队也并不是因为有了印度的支持才能进入印度洋,它很早就在那里了,所以,政治、经济和军事,两国重合点最高的就是经济。政治上日本需求高一些,印度需求低一些,军事上两国都是表演性质的。”叶海林告诉本刊记者。
尽管此次辛格访日以经济为核心议题,但是,此后两国经济合作是否因此而更加密切,依然难以判断。“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产业结构、相互需求,现在还很难判断印日经贸合作是否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因为经济合作除了贸易投资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就是彼此间的制度安排,比如说两国之间是否有贸易协定,在这方面两国还是有很多功课要补的,法律上印日之间的相互优惠并不多,这方面是需要加强。”而吉田彻则认为辛格的访问本身对两国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印度与日本之间的合作自从2000年日本首相森喜朗访印以来便无进展,自民党政府只是试图借此掩盖日本衰退的经济。”吉田彻说。 辛格经济经济学时政外交访日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