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日本重返东南亚的“经济外交牌”
作者:忆暖(文 / 邱杨)
( 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与缅甸总统吴登盛(左二)会面 )
5月26日上午,安倍晋三在与缅甸总统吴登盛的会谈中表示,日本本年度将向缅甸提供总计910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并追加免除缅甸2000亿日元债务。至此,日方已全部免除缅甸5000亿日元债务,并在时隔26年后,重启对缅贷款。日缅双方还签署了合作开发仰光迪洛瓦经济特区谅解备忘录,日方将为特区建设投资126亿美元。《日本经济新闻》称,安倍充当顶级推销员角色,希望通过加快援助来增加日企进军缅甸的机会,借缅甸的经济发展实现日本经济增长战略。
“从经济角度看,日本重回缅甸是形势所迫。”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告诉本刊,“钓鱼岛争端升级造成中日经贸急速降温,日本急需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严重依赖,而包括缅甸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就是日本经济的突破点。”许利平认为,除了地缘优势、能源丰富和廉价劳动力等客观因素外,缅甸近两年的政治体制转向也是吸引日本的重要因素。“新的外国投资法、经济特区法和外汇改革,进一步放宽了缅甸对外资的吸引政策。”根据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的预测,2020年之前,缅甸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可达6%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将增长一倍,达到1240亿美元。
“另一方面,缅甸也需要日本。”许利平说,“缅甸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后,迫切需要发展资金。今年以来,吴登盛遍访全球,希望能吸引国际资金到缅甸投资。美国虽多次表示援助缅甸,但更多是政治上的示好,从经济角度来看却是‘口惠而实不至’。此次日本给缅甸送来的经济‘大礼包’,无疑给面临2015年大选压力的吴登盛政府以巨大支持。”
《缅甸其国》的作者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告诉本刊:“相比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来自日本的援助更受欢迎。事实上,日本和缅甸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缅甸国父昂山将军为争取缅甸民族独立,曾与打着‘大东亚共荣共存’旗号的日本长期合作,因而日本的发展模式和援助需求更符合缅甸的传统和期望。”许利平说:“即使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进行经济封锁的时期,日本对缅甸的人道主义援助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缅甸政治精英深受日本影响。”日本北海道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吉田彻则认为:“对于日本政府来说,除了缅甸提供的经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全面恢复与缅甸曾经拥有的良好关系,重新获取对该地区的实质影响力。”
事实上,日本领导人能够顺利访问缅甸,得益于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泰勒告诉本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对缅甸的制裁阻碍了日缅关系的发展。”近年来,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重返东南亚”的背景下,美国与缅甸的关系开始解冻。吴登盛5月20日在白宫与奥巴马进行会谈,他是47年来首位访美的缅甸国家元首。泰勒说:“日美相信双方在缅甸享有经济和战略上的共同利益,如果缅甸能够有助于日本经济的壮大,美国乐见其成。”许利平则认为,日本对缅甸的政策与美国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对缅甸是又拉又打,关键在于缅甸未来的政治进程能否顺应美方的意愿。而日本并不主张完全孤立缅甸,只是迫于美国的立场而不得不维持最低程度的运营。安倍此次访缅,则可以看作日本全面重返缅甸的标志。”
访问期间日缅双方还就启动安全保障对话和防卫当局合作达成一致。日本《读卖新闻》称:“这充分体现了‘安倍外交’的特点,即优先在经济方面捞取实际利益,然后在安保等领域加强合作。”许利平认为,日美两国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亚太局势的影响是复杂的。“缅甸是东南亚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同时又是2014年东盟的主席国,缅甸经济的发展对整个亚太地区来说,积极作用将大于消极作用。”但安倍这张“经济外交”牌收效如何尚难预料。许利平告诉本刊:“缅甸国内基础设施薄弱,日本企业短期内大举进军缅甸面临困难。缅甸各派势力正在为2015年的总统大选角力,复杂的政治形势也增添了变数。” 外交经济日本东南亚缅甸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