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坏消息(73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当一头威德尔海豹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躲开天敌豹型海豹和虎鲸的袭击,怀孕的雌性威德尔海豹可以在冰层覆盖下的海水中潜游20公里之远,直到找到可以浮上水面呼吸的气孔,或是一处被大面积冰层环绕的安全领地,才能安心产子。为了适应冰下世界的凶险,威德尔海豹幼崽逐渐进化出了哺乳动物新生儿中相对体积最大的大脑。在最新一期《海洋哺乳动物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对12头威德尔海豹尸体的解剖结果显示,海豹幼崽的脑容量高达成年时脑容量的70%。与之相对应,人类婴儿的脑容量仅有成年时的25%。
植物学家很早就发现,植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阴影、气味、物理接触等相互作用,某些植物的存在可以帮助共生的其他植物增加产量、防御病虫害或是吸引传花授粉的蝴蝶蜜蜂。日前,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小组更是发现,当把罗勒和辣椒种在一起时,辣椒籽发芽的时间会显著加快。在试验中,研究者用各种屏蔽方法排除了常见的光、触及化学气味的影响,但这种共生作用仍非常明显。研究人员在《BMC生态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植物之间或许还存在另外一种有待深入研究的交流方式——可以穿透泥土的纳米级的声波。研究者希望这一领域的突破可以帮助农业经营者在不增加环境负担的情况下提高产量。
疟疾难于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自身不为其所害,可以如常繁衍生息。因此,在疟疾高发的地区,通过反复叮咬感染,几乎所有的按蚊都是带有疟原虫的感染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通过人工令具有传播疟疾能力的斑须按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这些蚊子传播疟疾的能力便可以显著下降。人工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生殖能力不会受损,而且可以将其向子代遗传至少34代,这样,借助蚊子自己的种群竞争,便可减少疟蚊的总体数量。
与许多两栖爬行类动物一样,主要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锦龟出生时的性别完全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在较为温暖的巢穴中孵化的锦龟为雌性,而在较为凉爽的条件下,则会产出一群雄性锦龟。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建立数据模型推测出,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只要平均气温升高1.1摄氏度,则孵化出的锦龟幼崽将全部成为雌性,从而导致后继无人,走向灭绝。研究人员指出,虽然锦龟妈妈通常会将产卵期上下浮动10天左右,以确保后代的性别比例平衡,但当变暖成为大势所趋,所有努力都可能变成无用功。
人类的捕猎活动常常被认为是导致野生动物种群萎缩的罪魁祸首,但有趣的是,以莫斯科国立大学为首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导致生活在美蒂尼岛上的北极狐种群数目从上世纪70年代的1000多只跌落到目前不到100只的原因,却可能正是猎狐者和其他定居人群的撤出。研究者发现,这些北极狐体内的汞含量相当高,平均值是冰岛内陆狐的近3倍,而峰值则高达后者的8.5倍。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美蒂尼岛北极狐日常赖以为生的海鸟肉和海豹肉。而在其他较大的有人类栖居的岛屿上,能够从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或人类垃圾箱中获取食物来源的狐狸因食物单一而导致的重金属中毒的风险便要小得多。 好消息科学科普坏消息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