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病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姜慧丽)

妈妈的病友0

妈妈19年前得了乳腺癌,当时我尚读大学,什么忙也没帮上。7年前,妈妈病情复发,那时,我已在一个二线城市工作,遂将妈妈接来住院、治病。住院期间,妈妈遇到几位病友。套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对于这些生病之人,病是一回事,除了生病,她们的人生也有着各自的故事。

病友A是位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40多岁,因为化疗掉头发,戴着一个漂亮的假发套。刚刚入住妈妈所在的双人套间,A就将套间内的卫生间从下到上拾掇得干干净净。A的话不多,偶尔说起来,只说担心当时只有6岁的女儿。以她的年纪,女儿的确有点小。因为不熟悉,妈妈只是在背后跟爸爸嘀咕几句:是二婚还是生得晚?与A的沉默不同,A的丈夫却是个“话痨”,只要他在,满屋子都是他的声音,别人想插话都难。有一次,他很认真地告诉我:一位老中医曾经告诉他,生癌症的人要吃炖好的牛蹄筋。他每天都给A炖上一碗。病急乱投医这话不假。听了他的话,我立刻去超市买来蹄筋回家给妈妈炖上。3个小时以后,我捧着热热的砂锅回到医院。A的丈夫踱到我妈妈的床边,用他一贯的男中音说:“我琢磨着吧,牛蹄筋炖好了就黏糊。得癌症的人吃上以后,癌细胞就被粘在原位不动弹,也就不能转移了。”听了他的话,我顿时无语,满脸黑线。

后来A的丈夫告诉我们,他们以前有个儿子,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下海淹死了。之后,才有了这个女儿。“如果活到现在,都二十出头了。”再后来,A告诉我们,自从儿子死后,她的话越来越少,而丈夫的话越来越多。

病友B,60多岁,即使生病了,仍然很精神,五官也标致,可以想见当年绝对是个美女。B的老公比她大10多岁,是退休的军队老干部,当时在另一家医院住院。有时候B的老公会拄着拐杖来看看B。来了之后,话也不多。到了中午,B的老公舒服地躺在床上睡上一觉,B就坐在床边等老公醒来。B生的是胰腺癌,后来又有转移,但是看上去,她并不为自己的病情担心,反而时有怨怼之色。原来B是老大,家里还有年近九十的老母亲。生病之前,B主动承担起照料老母亲的责任。生病之后,B的几个弟妹都不上门,B的女儿只好把老太太送去养老公寓。即使如此,也依然无人过问。B偶尔会聊起过去:家里穷,她是长女。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开始挣钱养家。后来遇到老公,就结了婚。婚后,B的老公帮着她的几个弟妹分别找到工作,经济上也时常给予接济。没想到的是,自己一病,几个弟妹都不管老母亲,真是忘恩负义啊。一天中午,B明显地坐立不安。过了一会儿,女儿急急地来到病房。原来,当天上午,她代表妈妈去跟舅舅们谈判,结果似乎不太好。B的女儿长得不像妈妈,像极了爸爸,不算漂亮,甚至有些丑,可见“儿子像妈妈,女儿像爸爸”这句话不假。

病友C跟妈妈一样,也不是本地人。在8个人的大病房里,C一进病房就开始擦眼泪,也不跟别的病友交流。记得当时快过春节了,姐姐利用假期来探望妈妈,还带了老家的地方小吃——煎饼。妈妈为同一病房的病友分发煎饼,特意让姐姐给靠近门口的C送了过去。C的两腮红红的,有明显的气喘气短症状。过了几天,妈妈搬到单人间。春节前一两天的晚上,C特地来到单人间,跟妈妈告别。原来,第二天,她就可以出院了。她说:家中还有婆婆。听说她生了癌症,婆婆天天哭。她有一女一儿,女儿刚刚工作,儿子还在读书。C来,是特地告诉妈妈一个好消息:她得的不是癌症,回家打点消炎药就会好的。妈妈再三恭喜她。C走后,姐姐说:有一天,C的女儿在走廊上告诉她:C得了肺癌,已是晚期,没法手术了,只能回家保守治疗。

妈妈的病友不止这几位,每一位背后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7年过去了,妈妈经过治疗,身体还算过得去,至少生活能够自理。不知她的病友如今怎样,也祝愿她们生得快乐、死得安详。 病友妈妈

下一篇: 天下(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