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并家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聂武钢)
陪读租的房子又要涨价,表姐正愁着是不是另找房源时,审计署发布了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专项审计报告。我国不少农村中小学搞简单的“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娃,近几年来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审计署重点核实的1155所学校,“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枯燥的数字后面,是沉甸甸的农村教育现实,不只是辍学率上升这么简单,经过几年的“撤并”,老家山区县的好多村子已没有了小学,平日里再也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朝气蓬勃的孩子,更苦的则是孩子父母,被迫到镇上或城郊租房陪读,带来一系列问题。
陪读对农村家庭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比如表姐家,前年小孩上“村小”时,她和老公都在家乡忙地里的活儿和养殖业,顺带照顾孩子的奶奶。老人身体好时也可以帮帮忙,小侄子中午能回家吃饭午睡,晚上还能洗个太阳能热水澡,听着奶奶的故事入睡,温顺的小黄狗在床边趴着,一家人日子过得倒也惬意安稳。前年底,“村小”被硬性撤掉,部分老师如愿调到镇上,表姐家的生活就完全被打乱了。读小学只能去“镇小”或县城,县城的实验小学没户口是不能随便进的,去也只能读城郊的,并得托人、送礼,想来想去,表姐无奈为小孩选择了读“镇小”。她在镇上全职陪读,家里的楼房没法住,却要每月花去100多元在镇边租间小房,还要应付年年上涨的租金和生活费。花销越来越大,表姐夫只好外出打工,孩子上学的时候表姐无事可干但也顾不了家里,养殖业的收入没有了,农活和家务又没法靠年近80岁的奶奶打理。而对老人来说,形影相吊的孤单,一两周看不见疼爱的孙子又是多大的折磨。一个家就这样变成了三个家,而小侄子每天只能趴在小课桌上午睡,晚上也没有快乐的淋浴和奶奶的故事相伴入眠了。老人没人照顾,小黄狗没人管,用表姐的话说,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甚至死在家里也没法知道。
借着教育部门并校的“东风”,尝到甜头的县里兴致渐浓,明确规定了近5年每年撤销中小学的数量,指出要利用并校这一“抓手”,大力推动农业人口在城镇购房,提出凡在县城购买新建商品房就给上县城户口,可以上实验小学,从而发挥房地产业在县域经济和财税体系中的支柱作用,并最终实现“农村集镇化、城镇化”。——只是,此过程中,农村家长、教师、学童、老人的利益被完全漠视了,不断上升的辍学率,不过是陆续出现的众多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而县城实验小学的每班学生,不少也已突破70名,教室后门早就打不开了。 三农农村农民校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