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难觅好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赵华夏)

“五一”节刚过,正当我和同事热切期待一年一度的北京地坛春季书市开幕之时,却等来了已坚持22个春秋的地坛书市停办的消息。不禁有些黯然。无独有偶,晚上,我接到中学语文老师的电话,告知老家县城又一家新华书店“关门大吉”了。我心头一沉,良久说不出话来。这已是最近4年来,县城消失的第三家新华书店了。我能感受得到,老师的心情很沮丧,“新华书店因铺面租金一涨再涨,最终入不敷出而不得不‘退市’”。

想当初,书市最红火的时候,县城东、南、西、北角各有一家新华书店。读者买书特别方便。且4家新华书店所打的“招牌”也各有特色,如此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不同种类的书籍。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县城拆迁旧城计划的实施,位于南角、老城区中心的新华书店首先遭殃。一年后,一栋商业大厦在新华书店原址拔地而起,令众多爱书之人唏嘘不已。紧接着,县城西角的新华书店因与政府规划的“旅游一条街”方案有冲突,被迫“腾挪”,从此再没有开张。

几乎与新华书店一步一步“败走麦城”的同时,民营书店开始“抢摊”县城。我高中的一个同学从小就爱书如命,他相信在县城开家“个性”十足的书店准能受读者欢迎。为此,他专门到北京“取经”,并将书店开在了县城中心广场边上。果然,书店因准确把脉读者阅读喜好、经常更新图书而广受读者青睐。不久,县城第二家、第三家民营书店相继出现,但生意都没有同学的红火。一天深夜,同学刚送走最后一位读者,书店闯进几个彪形大汉,对他“好言相劝”:“给你些补偿,你改行吧……”同学一脸惊愕。他后来才知道,最新开张的一家民营书店老板是县委某部门主任的夫人。她看到同学的书店门庭若市,而自己的门可罗雀,就动了“劝降”的念头。同学当然不会屈从,可店铺是向县文体局租来的,县文体局官员找到他,单方面违约,中断了与他的租房合同。同学一肚子气,向上级有关部门投诉,可幕后总像是有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操纵着,他反而被套上了“刁民”的标签。

同学与县文体局的纠纷,在县城曾一度传开,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评事件。“再也没有人热衷开办民营书店”,这让我深感惋惜。我后来了解的情况是,主任夫人所开的书店由于没有什么特色,一直打肿脸充胖子艰难维持至今。而随着一家又一家新华书店的消失,读者想在县城寻觅一本合适的书竟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在被称为“书市寒冬”的当下,政府部门本应加大对公办书店的支持力度,各民营书店也应“抱团取暖”,未料,在我的老家县城,情况恰恰相反,政府部门漠视新华书店的存在,而民营书店又相互“残杀”,让这个寒冷的书市雪上加霜。 新华书店读书难觅文化县城好书

上一篇: 校并家碎
下一篇: 礼仪之邦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