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顿一定强
作者:张斌(文 / 张斌)
( 红袜队在客场替补席上挂起“Boston Strong 617”球衣 )
周五,夜幕降临,还远未到《波士顿环球报》出报的时候。幸亏人类有了互联网,让每一种情绪都不至于再等到天色微明用油墨喷香的报纸再去表达了。《波士顿环球报》的官网上斗大的黑色标题夺人二目——《第二名嫌犯落网噩梦结束》,12张照片像走马灯一般缓缓播放,让我们这些万里之遥的局外人顷刻间即可感受到全城欢腾的景象,好似城中球队夺冠,更像战争走到了胜利的终点,星条旗飞扬,高高挥向天空的手臂,波士顿从噩梦中挣脱出来,告别了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周。警察此刻成为城市英雄,人人都愿意与之合影。
自1969年始,为纪念莱克星敦枪声的“爱国日”在马萨诸塞州和缅因州被彻底安放在4月的第三个星期一,百多年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赛也就此与“爱国日”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一无二在周一上演的“马拉松日”。这一天,全州人放假,自家城中的马拉松赛就是跑者世界的中心。每年50万人沿街观赛,让传统得以缓缓延续,但是今年两声爆炸夺去了8岁的马丁·理查德、29岁的克里斯蒂·坎贝尔和23岁的吕令子的生命,这让明年“爱国日”如期上演的第118届比赛将会变得全然不同。其实,何须等到明年春天里,紧随而来的伦敦马拉松赛已经表示“将为波士顿而奔跑”。更令人动容的是,刚刚从恐怖阴影中穿过的跑者中还会有人特意身着波士顿马拉松黄色T恤奔跑在伦敦的街头。
是萨纳耶夫两兄弟的狂乱之举让往常人们冲过马拉松终点的欣喜变成了带血的恐惧,26岁的哥哥塔梅尔兰和19岁的焦哈尔在警方公布的嫌疑人照片中面目模糊,但是其身世则清晰无比。他们是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车臣人,自小就以难民身份四处漂泊,在获得土耳其国籍后移民至波士顿的剑桥,这座小镇被誉为移民者天堂,一片温馨的宽容氛围。在剑桥,兄弟二人开始了“美国梦”。塔梅尔兰曾经是一位出色的拳手,性格凶悍,曾经被指控殴打自己的女友。焦哈尔,中学和大学都是学校摔跤队的队长,朋友回忆说,他不过是一个时常爱抽几口大麻的平凡小子而已。塔梅尔兰是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看不惯弟弟的不良嗜好,反对身边的人们饮酒,甚至连家长们用哈利·波特的纹饰来装饰孩子房间在他看来都是不恰当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当惨案发生后,人们更愿意将兄弟两人的作案动机归结为社交困局催生的仇视心理。塔梅尔兰已经被击毙,焦哈尔能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呢?
波士顿警方追凶的过程犹如《国土安全》的现实版本,连续几个夜晚,城中警笛大作,所有市民被告知留守家中,甚至一段时间里,移动电话网络也被管制,因为害怕看不到的恐怖分子遥控引爆炸弹,制造新的恐怖事件。当信号恢复后,很多波士顿人的手机都接到了温暖的问候,他们前所未有地感知到自己与世界的紧密联系,相熟的人们都在用邮件、短信和社交平台询问城中亲人朋友的安危。恐怖迟迟没有离开波士顿,直到周五晚上,电视新闻报道追捕焦哈尔时,还在劝告市民要为自己找好“安全避难所”,一派战时气氛。因此,当焦哈尔一身鲜血地在一艘小艇中落网后,全城瞬间解脱,也才有了人们涌上街头高喊“美国!美国!”的一幕。
灾难发生当天,出于安全考虑,波士顿城中的凯尔特人以及红袜队的比赛都被取消,前者在常规赛中的排名已定,比赛的胜负已无关大局,但红袜队原本向七连胜迈进的脚步则被无奈地停了下来。也就是这一天,奥巴马发表讲话说:“如果你想知道到底何为我们美国人,就看我们如何回应邪恶,那将是无私地、富有同情心以及毫不畏惧。”凶手虽然在逃,波士顿没有再让比赛停歇。职业冰球联赛的波士顿棕熊队周三在主场TB中心迎战布法罗军刀队,全场坐满球迷,歌星兰科特赛前清唱美国国歌,以此缅怀遇难者,唱到动情处,兰科特将话筒指向看台,希望能将民众的声音传遍世界,两队球迷一曲歌罢,齐声高呼“U-S-A”。相似的一幕,我们曾经在“9·11”之后的纽约赛场上见过,直到2009年扬基队第27次夺得职棒大联盟冠军后,纽约市民涌上街头倾情庆祝,那一刻人们才意识到一座遭受重创的城市终于凭借一座奖杯获得了重生之感,全城一心,感动世界。
波士顿,一座正在被体育不断激励着的伤心城市。红袜队率先在客场替补席上挂起了“Boston Strong 617”球衣(“波士顿一定强 617”,617是波士顿的电话区号),昭示勇气,不少球员也将这个特殊的小标记贴在了鞋上,棕熊队也在主场休息室里高挂这件球衣。世人皆知扬基与红袜世仇百年,但纽约人令人感动地在主场破天荒地播放了红袜队的主场歌曲《甜蜜凯露琳》,大屏幕上出现了扬基队与红袜队队员在一起的画面,以此昭告天下,全世界与波士顿在一起。远在北伦敦的酋长体育场内,英超的球员可以不为刚刚离世的撒切尔夫人默哀,但特意低下高贵的头,为波士顿的逝者祈福。这一时刻,全世界都希望在赛场上用体育回击恐怖主义,让生命屹立不倒。这一时刻,我期待明年的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依旧会是跑者们的快乐所在,谁也休想改变。 一定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