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的“奥迪速度”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逆水行舟的“奥迪速度”0( 奥迪SQ5 )

3月12日,奥迪公司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在英戈施塔特的年会上披露了一个信息,奥迪员工受益于集团的“利润分享政策”,将获得人均8030欧元的分红。

2012年对奥迪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年,不仅超越了目标,并且在产品组合中增加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高端品牌杜卡迪。这份成绩单得来不易,因为刚刚过去的2012年实在不是一个世界经济的好年景。“尤其是欧洲,该地区一直是奥迪最重要的市场,很多国家的财政问题导致急需公共节约和改革方案,年轻人失业问题严重,客户和企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所有这些因素削弱了经济增长和需求。”施泰德的感受是具体的,他说,“西班牙市场需求跌到1986年以来的最低值,意大利的需求量跌到了1979年的水平。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汽车市场倒退了33年。”

但逆水行舟,居然走出了一路高歌的“奥迪速度”,去年奥迪在所有地区的销量均呈上升趋势,甚至连欧洲市场也不例外。施泰德对年报数据相当欣慰:“无论如何,我们的家乡——欧洲大陆,依然是奥迪最重要的销售地区。相比整个欧洲市场的低迷状态,我们的销量增加了三成。”

三联生活周刊:去年经济形势不景气,但奥迪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驱动力由何而来?

施泰德:奥迪Q系列车型自亮相以来已成为我们销量增长的第二大支柱。现在占销量1/4的奥迪车是SUV。奥迪Q5去年卖出了20万辆,2009年以来它在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从未被撼动过。它的兄弟车型奥迪Q3上市第一年就大获全胜,仅在欧洲市场就卖出了8万辆。今年,我们将把奥迪Q3投放到更多新市场,并且将在中国工厂生产。

逆水行舟的“奥迪速度”1( 奥迪公司董事会主席施泰德 )

不仅是小型车,近年来C级和D级车型的销量也在持续增加。去年,包括奥迪S6、奥迪S7和奥迪S8在内的多款S系列的新车型亮相,为我们的产品阵容注入了更多运动特性与情感元素。这些车型在提高燃油经济性方面有较大改善,比如,奥迪S8的耗油量减少了1/4。除了S系列车型,我们通过奥迪A8 Hybrid车型再次拓展细分市场。相比竞争对手,奥迪现在已经成为拥有最强产品阵容的全混合动力汽车制造商。

三联生活周刊:技术进步加快了产品换代,奥迪的新车型如何保持领先优势?

逆水行舟的“奥迪速度”2( 有着“二轮车世界的法拉利”之称的杜卡迪 )

施泰德:以A3为例,第一代奥迪A3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以来,一直是奥迪重要的增长动力。新款奥迪A3是2012年发布的最重要的一款新车型,今年中,我们就将售出第300万辆奥迪A3车型。新一代奥迪A3是搭载奥迪未来技术的重要典范,在轻量化车身结构技术方面,减重80公斤,对于一款紧凑型车来说,这个数据非常惊人。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逆水行舟的“奥迪速度”3( 杜卡迪公司总裁兼CEO托尔基奥 )

施泰德:奥迪集团去年完成的营业额达到了488亿欧元,再度刷新了前一年的利润率纪录,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创造了54亿欧元的利润。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有些年份会获得大丰收,而有些年份也会出现亏损。奥迪今年的重点是投资未来技术并提升市场份额,以后几年内,将致力于朝着200万辆年销量迈进。

三联生活周刊:提升市场份额需要产品供应保障,奥迪如何确保产能?

施泰德:未来3年内,我们将实施奥迪历史上最大的投资计划,总投资额达110亿欧元,其中53亿欧元将用于在德国生产基地的强化和扩张。如今,每22秒就有一位用户购买奥迪车,我们的生产也必须跟上销售。我们目前正在扩大产能,例如在匈牙利、在中国的佛山等地,奥迪都开设了新工厂,仅这两家工厂,今年就能增加超过30万辆汽车的产能。去年,我们决定在墨西哥新建另一家奥迪工厂,这有助于更加接近美洲用户,降低汇率风险,并可免税向美国和欧洲出口。

三联生活周刊:在全球范围内工厂不断增加,但“奥迪制造”的标准如何保持统一?

施泰德:这是我们的承诺,确保每一辆奥迪车无论产地在何处,都拥有同样卓越的制造和产品质量。如何确保“奥迪制造”的标准始终如一?其中一个办法是通过国际培训攻势,我们的产品有统一标准,服务有统一标准,培训课程也有全球标准。在中国,我们与长春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力争2015年实现年均650位年轻人完成汽车机械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培训。今年我们还将在北京开设世界最大的奥迪培训中心,以便在经销商迅猛增加的同时,确保统一的高标准服务。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奥迪将如何继续加速开展“车型攻势”?

施泰德:我们将通过一些个性化车型扩充产品组合。Quattro公司将在其成立30周年之际推出4款全新的RS车型。与2012年相比,我们希望在今年将高性能汽车的销量提升1/3。因此,今年我们将推出过去3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RS车型系列,RS车型也将由此覆盖国际市场,包括中国。

此外,我们将首次为SUV车型打上RS的烙印。奥迪RS Q3将成为全新的紧凑高性能SUV细分市场的先驱。今年还将推出经过同样改进的TDI和TFSI版本的奥迪S Q5车型。目前,全球市场对SUV的需求正在上升,如今每4辆售出的高档汽车中就有一辆SUV,到2020年可能达到1/3。我们的目标是更动感、更多样、更个性、更低油耗。

至于A系列车型方面,今年我们将相继推出A3家族的新车型。从夏天开始,奥迪S3和奥迪S3 Sportback将接踵而至。此外,还将推出三厢版奥迪A3轿车作为奥迪A3家族新成员,这款重要的衍生车型将刺激更多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此外,还有奥迪A3 G-Tron,这款车既可采用汽油也可采用天然气驱动。

三联生活周刊:汽车工业有时候是在播种,有时候是在收获,你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施泰德: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现在同时处于播种和收获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经常再投资。奥迪要做中国市场的倾听者。“倾听”意味着一种姿态,要更加鼓励消费者提出更多需求。

三联生活周刊:你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前景?

施泰德:去年我们再次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了领先地位,并拓展了更多的中国新客户。2010年底,我们在中国交付了第100万辆奥迪车,这是用了20年时间实现的销量。我们曾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实现第二个100万辆的销量目标,预计这个目标今年年中就能实现。

我们注意到,中国超百万人口城市中,仍有大约一半没有被纳入奥迪的经销网络。现在我们正迅速扩大经销商网络,2013年,在中国每个星期都将新增一家奥迪经销商,到2017年,希望奥迪经销商数量能达到500家。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否注意到中国最高层最近提倡的“勤俭节约”?

施泰德:中国政府对勤俭节约的重视,与奥迪的品牌理念是相符合的。我们拥有最先进的科技,却最注重节能环保。基于我们对客户的了解,我们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与奥迪品牌的理念相得益彰。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增速最快的市场,未来奥迪如何将“中国作业”做得更好?

施泰德:中国市场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车市场,每年有2000万辆的潜在力,规模如此之大,任何车型、任何价位都有可观的市场空间。我们希望成为聪明的市场行家,为实现目标,不仅必须了解用户愿望,还必须洞察他们的固有观念。未来奥迪将更深入地致力于了解亚洲用户的特别需求,为此,我们几周前在北京开设了研发中心,超过300名工程师在那里正努力将东方理念和流行趋势纳入我们的产品中。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车载互联网的趋势是什么?在汽车产业,如何将汽车本身与互联网功能相融合?

施泰德:在我看来,汽车行业在逐渐演变,而非革命。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新技术方面获取了很多经验。我本人最常用App Store功能看新闻和听音乐。我觉得在今后10年中,车载互联网会持续发展。奥迪一向重视科技与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有相应的产品推出,另外还有一些辅助系统,比如说自动驾驶系统,我觉得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会呈现大跃进式的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在新能源方面,奥迪将做哪些尝试?

施泰德:我们已经成功将风能转化为驱动汽车的能源,e-Gas项目源于德国埃姆斯兰地区的风电研发。奥迪刚在德国北部的维尔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风能-天然气处理厂,首先利用风电场的电能生产氢气,然后将氢气和附近沼气厂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奥迪合成燃料e-Gas,并通过公共天然气网络为用户提供e-Gas。也就是说,我们使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使e-Gas成为蓄电池之外另一种电能存储方式。当奥迪A3通过e-Gas驱动时,事实上实现了“碳中和”。

除了e-Gas项目外,奥迪也正在研究其他合成燃料,例如e-柴油和e-乙醇。在这一领域,我们与美国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建造可持续的e-乙醇示范工厂。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微生物在太阳能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工业用水产生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其整体二氧化碳平衡明显更好。此外,整个生产过程中无需生物质、农田和饮用水。

杜卡迪的新纪元

总有些新闻令人难忘,对奥迪公司董事会主席施泰德来说,“奥迪收购了杜卡迪”是他最喜欢的新闻标题之一。去年7月起,杜卡迪归奥迪所有了。

杜卡迪公司距离兰博基尼总部不到半小时车程,位于意大利北部可以呼吸到“地中海气息”的博洛尼亚。那里有杜卡迪工厂和博物馆。有着“二轮车世界的法拉利”之称的杜卡迪在摩托车世界是一段红色传奇,博物馆收藏了杜卡迪几乎所有的重要车型及其超过半个世纪的赛车历史。

新东家开启了杜卡迪的新纪元。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杜卡迪公司总裁兼CEO加布里埃莱·德尔·托尔基奥(Gabriele Del Torchio)和负责全球销售的副总裁克里斯蒂安·斯雷(Cristiano Silei)都表示,因为并入奥迪集团,杜卡迪将获得更多机会。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为杜卡迪带来怎样的变化?

托尔基奥: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我要告诉大家,今后杜卡迪公司仍然是杜卡迪公司,并入奥迪集团的框架内,依旧会维护杜卡迪品牌的DNA和其独立性。我们品牌的价值观会得到保护,两个集团会在不同领域发挥互补作用。

2012年是杜卡迪公司最好的经营年度,销售4.7万辆摩托车,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也有大幅度提高。相信并入奥迪集团,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三联生活周刊:在销售渠道、金融服务等其他领域是否整合?

托尔基奥:在分销方面也可以进行合作,即便如此,今后在杜卡迪经销商展厅里不会看到奥迪的车辆,同样,在奥迪的展厅里也绝对不会看到杜卡迪的摩托车,因为两个公司的销售体系是完全分开的。

一个重要的合作领域是客户的金融服务,现在奥迪公司和大众集团的金融服务部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的客户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贷款买摩托车。

三联生活周刊:你所说的互补性将体现在哪些方面?

托尔基奥:首先就是在产品创新上,奥迪和杜卡迪公司都十分热爱轻量化和高性能车辆。现在杜卡迪公司和奥迪公司的工程师已经成立了一个负责轻量化设计、发动机和电子开发的工作小组,这种合作会带来很多成果。

第二个合作领域与赛车运动有关,我们非常看重摩托车运动,奥迪公司非常重视赛车运动,在这方面也相得益彰。今后杜卡迪公司的赛车部门将继续保持其独立性,但同时也会纳入到大众集团的赛车部,我们也因此拿到最先进的技术;并入大众赛车部后,也可以同时使用大众集团赛车的实验设备。

三联生活周刊:杜卡迪目前在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哪个国家?

托尔基奥:杜卡迪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在意大利每生产10辆摩托车中,就会有9辆销售到国外。在北美洲,杜卡迪的摩托车销量达到1.1万辆,意大利排名第二,德国排名第三。现在我们非常看好远东市场和中国市场,虽然现在的销量还不高,但是我相信它会发展得非常快。在杜卡迪国际化战略框架中,亚洲和中国是未来销量增长的一个重点区域。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进展如何?

斯雷:几年前,当发现亚洲将是我们的国际化战略重点时,就已经开始动作。首先,我们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负责开发整个亚洲市场,推进销售战略。现在我们在北京、上海、大连、长春、澳门、重庆和成都已有7家经销商,对于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杜卡迪,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今后的两年里,我们会把经销商的数量增加到20家,他们会涵盖中国所有重要的大城市。现在我们的摩托车正在中国进行认证,认证后,就将可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更有效地把杜卡迪的产品销售到中国去。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否注意到中国摩托车市场的政策限制?

斯雷:我们注意到中国对大排量摩托车有很多限制,但我们相信,这些限制在今后将会逐步减少。现在杜卡迪要学习如何在中国销售摩托车,这包括将会成立更多的销售点,然后将杜卡迪文化带到中国去。

三联生活周刊:杜卡迪的爱好者有哪些特点?是哪一类人群?

斯雷:杜卡迪的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分享。他们喜欢赛车运动,喜欢先进技术,热爱设计,喜欢意大利的设计风格。分享同样的价值,你的力量会变得更大。正是这个原因,杜卡迪的爱好者喜欢聚集在一起,一起骑摩托,分享激情,一起参加摩托车比赛,相互学习骑摩托车和摩托车的改装。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杜卡迪已经并入奥迪公司,不可避免地会跟宝马摩托车部门有一些竞争关系,你如何看待这种竞争?

托尔基奥:奥迪和宝马在汽车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在杜卡迪还没有并入奥迪公司之前,宝马已经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我们在世界各国与宝马都有激烈的竞争。

提高竞争力,最关键的是产品常青,与此同时,杜卡迪现在更重视质量,为提高质量追加了大量投资。现在很多分析数据都已经表明,杜卡迪摩托车的质量在欧洲摩托车制造商中已经达到顶级水平。如果说2011年以前,杜卡迪仅仅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小型意大利摩托车制造公司,现在我们正式并入奥迪公司,就会变成一个很有力量的公司。

三联生活周刊:杜卡迪何时有望在中国国产?

托尔基奥:我非常喜欢中国,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我曾经负责一个青岛工厂的投资项目,所以已经有些经验。我们或许会考虑什么时候在条件足够的情况下在中国建厂,但这主要取决于中国市场的摩托车销售量。

我们认为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基础,奥迪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在中国有一些对大排量摩托车的限制,如果有朝一日限制消除,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变成杜卡迪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市场。 奥迪速度奥迪公司奥迪经销商摩托车德国汽车奥迪美国杜卡迪摩托大众汽车北京摩托车三联生活周刊杜卡迪逆水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