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尼亚:和平大选之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珊)
( 3月9日,肯尼亚新当选总统乌胡鲁·肯雅塔向支持者发表演讲 )
3月9日,肯尼亚5年一次的总统大选结果揭晓,现任副总理乌胡鲁·肯雅塔以50.07%的选票当选肯尼亚第四任总统。
此次的选战气氛与以往不同。计票结果最终公布前,整个国家阴云密布。选前一周,民众中出现了大量囤积食物和日用品的现象,部分在肯尼亚的外国公民甚至选择去周边国家度过大选期。这是上一场总统大选给民众留下的阴影——2007年12月,现总理奥廷加和现总统齐贝吉这两位候选人接近的票数曾引发各自支持者的激烈冲突,一场政治动乱曾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造成了超过1300人死亡、60多万人无家可归的惨痛后果,双方直到次年2月底才达成分享权力的妥协。因为肯尼亚传统部族间时有矛盾冲突,多党政治又尚不成熟,引发动乱的深层隐患依然存在,所以,当分别来自卢尔族和基库尤族(肯尼亚五大部族之二)、各自拥有众多支持者的奥廷加和肯雅塔站在对决台上时,人们仿佛又嗅到了动乱即将来临的不祥气息。
虽然原定于3月5日公布的选举结果因技术原因一拖再拖,奥廷加又因对计票结果不信任而将独立选举委员会诉至最高法院,但幸运的是动乱与冲突并未重演。“2007年的暴乱使肯尼亚民众付出了生命与财产的双重沉重代价,民众不愿重蹈覆辙,于是,在齐贝吉政府的呼吁下,社会各方齐心维护了政权过渡期的和平。”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布拉斯(Jennifer N. Brass)告诉本刊。“曾经频发冲突且后果惨烈的两大部族为卡伦津和基库尤。此次选举中,肯雅塔与其竞选伙伴卢托分别来自这两个部族,二者的联手避免了部族冲突的发生。”英国华威大学非洲历史学教授布朗什(Dan Branch)告诉本刊。
布朗什认为,国际刑事法庭也发挥了作用,因为受2007年暴乱影响的还有新总统本人。去年1月,国际刑事法庭以反人类罪指控肯雅塔涉嫌制造了当年的骚乱事件,卢托也面临着相同指控。“5年前的暴乱曾使肯尼亚的国际名誉蒙羞,该国政治领导人没有能力就如何在本国对罪犯进行审判达成协议,最终服从了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判决。”美国佛罗里达政治学教授、《非洲法治与政治》的作者海登(Goran Hyden)告诉本刊,“为了防止类似事件重现,肯尼亚政府进行了宪法审查。肯尼亚民众如今渴望通过遵守新宪法向世界展示,他们已吸取了教训,并十分尊重国家基本法律。”“当年涉嫌组织动乱的领导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敢再次冒险。”布朗什说。
肯尼亚的政局变动也牵动了西方世界的敏感神经。以美国为例,除了看重该国蒙巴萨港这一非洲东岸的最大港口和北部图尔卡纳湖附近的石油资源外,美国企业在肯尼亚的投资份额越来越大——谷歌、IBM和通用电气等企业都已在或有意在内罗毕设立非洲总部。肯尼亚金融服务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迅速膨胀,它们都是美国的未来投资平台,这一切都有赖于肯尼亚内政的稳定。此外,若肯尼亚政治秩序不稳,乌干达、卢旺达和南苏丹等依靠该国才能进行出口贸易的内陆国家也将受到牵连,从而影响到地区经济稳定。但选举虽然有惊无险,这位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称为“反人类罪犯”的人物当选,又将美国及欧盟置入了“是否实施制裁、制裁后在肯利益又该如何保证”的尴尬境地。美国甚至在选前就暗示,这场大选很可能将改变西方世界与肯尼亚的关系。
但在观察家看来,西方国家的对肯尼亚的政策并不会立刻转变。“西方国家担心肯雅塔与卢托在胜选后会非法逃避审判。若真如此,苏丹曾受到的制裁和孤立则将在肯尼亚重现。”布朗什告诉本刊,“但是,肯雅塔一直表示将与法院合作。他既是务实的政治家又是精明的商人,明白肯尼亚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值得任何牺牲;而相关西方国家也清楚,肯雅塔政府将是未来的合作对象。所以,双方的关系也许终将改变。”布拉斯则认为:“在国际刑事法庭审判结束前,西方国家与肯雅塔本人的明显接触会有所减少,但与其政府整体的合作则将继续。” 肯尼亚时政外交和平政治大选国际社会肯尼亚大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