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安倍的“期货礼物”

作者:宋晓军

送给安倍的“期货礼物”0( 美国亚利桑那州尤马空军基地内的F-35B隐形战斗机 )

在日本自民党党首安倍晋三无悬念地被选上日本首相两天后的12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将于2017年底在日本山口县美军岩国基地部署隐形战机F-35B短距/垂直起降隐形战斗机,以取代目前驻在该地的海军陆战队F/A-18“大黄蜂”战机。这是美军首次宣布在海外基地部署F-35B,一些关注安倍当选后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媒体,对这件美国送给安倍的“礼物”充满了兴趣。每当一些媒体记者来电向我询问美国这一举动的含义时,我都会说这是美国送给安倍的一个“期货礼物”,在这个“礼物”背后,有着十分微妙的含义。

我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F-35B是“期货”,不是凭空猜测。比如同在12月18日,美国《连线》杂志资深军事专栏作家埃克斯(David Axe)在一篇评述美国空军12月17日开始正式培训F-35A飞行员的文章中指出,尽管国会在2013财年只批准陆战队采购了三架F-35B(F-35A采购22架,F-35C采购7架),但陆战队还是急于成立一个中队争取加入初级培训(2012年11月20日美海军陆战队首支F-35B战机中队——VMFA-121中队在亚利桑那州的尤马基地正式成立)。除此之外,在近一年来美国智库有关如何应对“财政悬崖”的各种报告中,大部分都有削减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暴露问题最多的F-35B的建议。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在八国入股联合研发的F-35(A/B/C)一型三款的隐形战斗机中,F-35A出口量最大,而随着时间的延误和成本攀升,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已显现出了“退货”的意愿。实际上,自2001年F-35项目上马后,美国国防部和国会多次改变了采办基线。在2012年3月确定的最新采办基线中,研制费用比2007年的基线多出了104亿美元,而系统研制速度却推迟了5年至2018年。新基线为了减少风险,已经第三次减少采购量,到2017年采购量累计为365架,这个数字是2002年制定的采购计划1591架的1/4。简单说,由于F-35采用了研制、生产、试验并行的方式,本来是为了“求快”,但出现了问题后,反而形成了“欲速则不达”。因此,从军火公司出口利润和节省军费的角度分析,F-35B完全可以在排序上定为“期货”。

那么,从现实的角度看,F-35B既然属于“期货”,帕内塔为什么要向刚刚二次当选首相的安倍许下这个“愿”呢?从需求角度上看,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目前装备的F/A-18“大黄蜂”战机无法上两栖攻击舰,而原来装备于两栖攻击舰上的AV-8B短距/垂直起降战机又过于老旧,已难以承担高强度的战斗任务。理论上,如果能使陆战队尽快装备上隐形的F-35B,无疑会让美军驻日的陆战队在空中机动和打击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但是按照2012年的新采办基线规定,在总数365架的F-35中有多少是配给海军陆战队的F-35B呢?在美国“财政悬崖”没有答案的情况下,这个数字的答案只能是“不确定”。那么,帕内塔为什么会在安倍当选后还要为他定下这个“不确定”的礼物呢?

12月13日,《时代》周刊在一篇题为《大选会促使日本强化军力》的文章中,引用了亚太安全研究中心东亚安全专家霍农(Jeffrey Hornung)对安倍当选的担心。霍农表示,美国人担心安倍并没有理解美国政策的细微差别,如果安倍在钓鱼岛问题上刺激中国有所反应,然后会对美国说:嘿,你美国不是支持我吗?这时美国若不派航母去,外界会因对美日同盟产生质疑而引发更大的麻烦。同样,在安倍当选两天后的12月18日,五角大楼前官员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斯考夫(James Schoff)对法新社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表示,尽管美国鼓励日本鹰派的回归,但美国还是希望日本作为在亚太再平衡的力量补充,而不是以进攻性的姿态面对中国。如果是这样,安倍所引发的麻烦将大于日本对于美国的利用价值。

霍农和斯考夫的态度也许能部分说明帕内塔为安倍定下“期货礼物”背后的含义,即美国很可能希望日本在西太平洋与中国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状态。现在的问题是,安倍和他背后的利益集团能理解美国的意思吗?他会不会像民主党野田政府“购岛”时那样低估了中国的反应呢?同理,中国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反应到底是取决于政府理性决策,还是取决于媒体营造的“舆论场”呢?安倍当选后派自卫队飞机跟踪中国在钓鱼岛的执法机、船和突然宣布推迟派公务员上岛的竞选承诺,算是“斗而不破”的操作吗?(文 / 宋晓军) 礼物送给安倍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