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悲伤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不久前我回了趟几年没回的农村老家,刚到家时,却看见院子里沉浸在悲伤中。原来,欣欣和她奶奶死了。欣欣,就是那个几年前我看见在学走路、今年才7岁的小姑娘。那天,她跟伙伴到山坡上玩,不小心掉进了深水库里。当时也有其他人看见,可都是些不会水的妇女和儿童,只能干着急。也有两个不会水但年纪轻的妇女下水去救,结果不但人没救上来,自己还遭遇了危险。欣欣死后,从浙江赶回的欣欣父母很悲伤、气恼。欣欣母亲忍不住大吵怨骂负责照管欣欣的婆婆,老人家本来就很悲伤,再加上愧恨,自己悄悄上了吊。一个原本很祥和的家庭,一下子却失去了两条人命。

不幸溺亡的欣欣,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而我从母亲处得知,这些年,在附近几个村,几乎每年都会有留守儿童意外殒命的事情发生。并且,母亲还告诉我,村里十几岁的小涛和小伟都被判刑了,这令我惊诧不已。小涛和小伟也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在他们才几岁时,父母亲就远赴外地打工,留给爷爷、奶奶照看。而爷爷、奶奶,由于年龄太悬殊和时代落差,只知道照顾和疼爱孙子,却并不懂得如何管教好孩子。小涛和小伟上初中时,就跟一帮社会青年混在一块儿,渐渐学坏,开始是偷,后来是抢,结果在去年一次抢劫时捅伤他人,各自被判了4年有期徒刑。

与众多农村相同,我们村也是个留守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除极少数能将孩子带至打工地读书、放在身边照管之外,多数孩子都留在了村里。因为,村民们外出大多是从事建筑工,经常是这里干几个月那里干几个月,极不稳定,便不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如果是留在农村务农专心在家照管孩子,却挣不到钱盖不起房子,生活也贫穷。而且,就算把孩子照管懂事也考上了大学,又拿什么让孩子去上大学?所以,这是一种两难的选择,而你,却必须要选一样。

都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可我们村里的现实却体现出儿童的留守成了一种悲伤和无奈。我只能期待,国家和社会能够重视农村这样的不正常状况,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以更多的关爱将“希望”放大,将悲伤消弭于无。(文 / 张玉宝) 悲伤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