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的近喜远忧
作者:谢九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1~9月份我国GDP同比增长7.7%,延续了上半年“破8”的势头,其中第三季度增长7.4%,更是创下3年多来的季度新低。虽然GDP增长继续呈现低迷态势,但其实已经释放出不少积极的信号,从短期看,中国经济见底的迹象已经比较清晰,最坏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但从长期看,中国经济距离大幅反弹还为时尚早,最好的时候依然遥远。
第三季度的GDP虽然创下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但跌幅已经有所收窄,显示出一定的止跌迹象,三季度GDP增速比二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回落的幅度比上个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二季度的GDP增长比一季度回落了0.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从去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我国GDP环比增长一直在减速,不过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有所回升,三季度延续和巩固了回升势头,环比二季度增长2.2%,增速比二季度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GDP增速下滑过程中值得安慰的亮点。
按照统计局的数据,9月份表现出来的拐点迹象更加明显,几乎所有主要指标增长速度都在加快。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2%,比上个月增速回升了0.3个百分点;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个月回升了1个百分点;9月份出口增速是9.9%,回升了7.2个百分点。另外,9月份货运量增长11.8%,回升了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增速也有所回升。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形成对应的是汇丰发布的PMI数据,汇丰10月份的制造业PMI指数为49.1%,虽然仍然处于50%以下,但是已经反弹至最近3个月来的高点,也算是一个经济见底的信号。
由于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仅为7.4%,这也为中国经济实现全年7.5%的预定目标带来一定的压力。不过由于前期各项稳增长的措施继续发酵,加之欧美国家进入圣诞消费旺季,对于中国市场的出口也会带来拉动作用,所以第四季度的中国经济应该会好于第三季度。在前三季度GDP增长7.7%的基础上,全年实现7.5%的增长目标没有太大悬念。
在欧美主要经济体持续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趋稳见底主要还是依靠内需。前三季度,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50.5%,在7.7%的增长率中,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55%,拉动了4.2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5.5%,下拉GDP负增长0.4个百分点。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引擎总是最能在短期内见效,中国经济能够在三季度出现见底信号,最主要还是得益于投资企稳。1~9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20.5%,在1~5月创下20.1%的新低之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增速开始持续反弹,其中9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1%,增速比8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单月增速创下年内新高。
在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与2009年4万亿刺激计划不同的是,这一轮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是地方政府。今年各个地方政府先后推出规模宏大的投资项目,被视为地方版的4万亿计划,这一现象在统计局的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1~9月份,中央项目投资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3%,地方项目投资24.3万亿元,大幅增长21.8%。在失去房地产的支柱之后,地方政府转而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实现增长目标。
在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中,消费成为最主要的拉动力,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5%,对致力于转型的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中国经济一直呈现“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模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降,2010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7%。不过这种现象从2011年开始明显好转,去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今年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景象,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
不过,尽管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显示出止跌趋稳的迹象,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即将就此强劲反弹,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依然漫长。
从投资来看,目前支撑投资规模企稳的主要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在财政和土地收入双双放缓的背景下,很难持续推进大规模的投资活动,一旦资金来源枯竭,投资规模还有可能重新放缓。
另外一大不确定性因素还是房地产。由于调控始终没有放松,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大幅萎缩,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拖累。今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104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4%,而去年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达32%。自从央行今年6月份降息以来,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定的复苏迹象,各地房价开始企稳反弹,开发商重新开始积极拿地。但是这种复苏的持续性并不是很强,央行在两次降息之后就基本停止了降息的步伐,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也丝毫未见放松,在前期积累的刚需被消化之后,一度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再次归于平静。从房地产投资增速来看,也是出现了明显的反复。今年1~7月,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创下15.4%的新低,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意外回暖而开始出现反弹,1~8月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反弹至15.6%。但刚刚出台的9月份数据再次浇了一盆冷水,短暂的反弹并没能持续下去,1~9月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再次下降到15.4%的年内新低,增速比1~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所以,如果房地产投资不能企稳,最终还将影响到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而减弱投资引擎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今年三季度,尽管消费对于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5%,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已经成功。消费对GDP贡献率的上升,更多是由于出口对经济贡献度的下降所带来的跷跷板效应,在出口对中国经济负贡献的背景下,消费和投资才成为GDP的主导。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一度达到了60%,投资贡献率只有44%,这也是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如果和一季度相比,今年三季度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反而在下降。随着各地稳增长措施的出台,投资规模再次抬头,投资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从一季度的44%上升到50.5%,所以,以此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目前的主要活动仍然是稳增长,而不是谋转型。
今年大部分时间内,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一直呈现放缓的趋势。以月份来看,从去年12月的18.1%一直下降到今年7月份的13.1%,从8月份开始反弹至13.2%,9月份延续了反弹趋势,今年9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27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从消费品种来看,今年9月份大幅增长的主要是家具和家电,显示出消费反弹主要得益于房地产的销售回暖。从时间来看,7月份见底,8、9月份反弹,这也基本上和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时间同步。所以,如果目前的消费增速反弹主要由房地产市场带动,能够持续多久也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房地产市场无法持续反弹,其带动的下游消费也将随之萎缩。从另一大消费品种汽车来看,增速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在9月份的消费品零售额中,汽车的销售额同比增幅仅有1.7%,在所有消费品增速中处于垫底的位置,而在去年全年,汽车消费增速为15%。
不过,由于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这将对消费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019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万元,同比名义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同比名义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可以看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超过了同期7.7%的GDP增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还算是难得的表现,在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很长时间内,居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于GDP的增长。
尽管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很大的增长压力,但较为难得的是就业和收入均保持稳定增长,这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和转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近期呼之欲出的收入分配改革,如果能够切实推进,将不仅能缓解收入不公的社会矛盾,更将成为中国经济长期转型的重要推力。(文 / 谢九) 经济宏观经济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喜远忧中国gdp贡献率中国消费投资国内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