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再选新总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利比亚再选新总理0( 新当选的利比亚过渡政府总理阿里·扎伊丹 )

扎伊丹曾任职业外交官,于上世纪80年代在印度“变节”流亡。他长期抨击卡扎菲执政时期利比亚的人权状况,也是2011年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反对派力量的主要成员。他还曾是国民议会中的独立议员,竞选总理前按规定辞去了议员职务。竞选中他得到国民议会第一大政治势力、世俗化政党“全国力量联盟”的支持。该政党与议会中的另一重要党派、穆斯林兄弟会下属的“公正与建设党”就总理人选进行过多次磋商。“公正与建设党”表示为尽快组建政府,他们不会计较新总理的组阁人选是否有利于已。扎伊丹本人也表示,未来政府将以伊斯兰教法为准则,听取穆兄会的意见。

“得到了议会第一和第二大党的支持,这是扎伊丹的最大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研究所研究员袁武告诉本刊。“贾布里勒及‘自由派团体’其实并不想沙古尔留任,而‘自由派团体’又在议会占优势席位,所以通过政治操作,独立的扎伊丹就‘一致通过’成为总理。”社会学家、加拿大全球研究中心马赫迪·达利亚斯·纳赞罗亚告诉本刊。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博士王金岩则指出:“卡扎菲的长期独裁统治倒台后,国内没有一股力量或一个人能强大到足以服众,各政党都看清了这个局面。他们想在未来掌权,于是就由几个有相对共同利益的政治斗争势力联合起来去支持某一个人,这样将来此人上台后会为他们去赢得权力。只是以后如何分权是个隐患。”

新总理面临着与其前任相同的组阁考验。10月3日,前总理沙古尔第一次递交的“应急政府”成员名单因被国会认为“过于庞大”且没有体现“合理的地方代表性”而告失败。他于10月7日第二次提交的组阁名单由10人组成,沙古尔本人兼任外交部长。但此名单在上交几分钟后就被驳回,沙古尔也被迫辞去总理职务。而扎伊丹需在15天内提名第一次内阁人选,若遭到国民议会否决,则还有10天时间进行第二次提名,若仍不能获得议会信任也将被迫下台。

“扎伊丹成功组阁可能问题不大,只是稳定性还有待观察。”纳赞罗亚告诉本刊,“利比亚国家分裂严重,新国民议会由独立个体组成。不同组织想争权,不同个体想争位。各政党出于共性从外部来看虽然统一,但内部纷争其实也很多。”“沙古尔长期在美国留学和工作,利比亚爆发反政府活动后才回国担任过渡政府副总理,在国内并无根基,非实力人选。”袁武告诉本刊,“利比亚国内政治势力不想看到原过渡总理贾布里勒一党独大,因此沙古尔这样一个相对中性的政治人物就成了各派别能接受的总理人选。但卡扎菲垮台后,利比亚国内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更多反映的是地方部落实力。沙古尔组阁失败一方面是主要政党要价过高,另一方面是其组阁中没有考虑现有的政治利益格局。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赶下台,说明了利比亚目前国内复杂的党派关系和斗争,各党派实力相对均衡,尚无党派占据绝对优势。扎伊丹曾流亡国外30余年,与沙古尔一样在国内无政治根基,所以在组阁上仍将面临相同的问题: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即组阁名单上如何平衡地区部落、不同党派之间的利益。”

如果组阁成功,扎伊丹将接替过渡政府总理阿卜杜勒-拉希姆·凯卜,在未来的20个月内带领国家应对挑战。他在胜选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安全将是这届政府的头号议题。“扎伊丹组阁成功后仍将面临巨大挑战:一、解决安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部落民兵武装和消除反对派现政权的势力;二、平衡地区部落和个政治派别利益;三、实现国内民族和解。他虽然受各派支持上台,但本身并无政治实力。其执政如同在各派利益平衡的基础上走钢丝,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袁武说。纳赞罗亚则认为:“利比亚时局瘫痪,政府强权匮乏。扎伊丹眼前的局面将是他日后被诟病的原因。但鉴于他在推翻卡扎菲政权及北约对利比亚开战时的表现,我想他与美国与欧洲盟国家的合作应该会不错。”(文 / 邹珊) 再选时政外交政治利比亚卡扎菲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