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毙本·拉登:当事者的自述

作者:俞力莎

( 2010年7月17日,美国弗吉尼亚州,美国海豹突击队的一支小分队正在进行陆地作战演习 )

当我听到闷哑的枪声时,我们离顶楼还差不到五步。

叭!叭!

前哨者已经看到,在他前面大概10英尺的地方,一个男人从走廊右侧的门内探出头来。从我的角度,我无法判断他是否击中了目标。那个男人退回黑暗的房间,不见了。

……我们看到那个男人躺在床尾的地板上。他穿着一件白色的无袖背心,宽松的棕褐色裤子,以及一件棕褐色的长袍。前哨者的子弹从他的头部右侧射入。鲜血和脑浆从他的侧脑溢出。他还在垂死挣扎,不住地抽搐、痉挛。我和另一名突袭队员将激光器瞄准他的胸膛,又开了好几枪。子弹把他炸穿了,他的身体猛烈地撞向地板,直到动弹不得。

“我想他是我们要的人。”汤姆说。

击毙本·拉登:当事者的自述1

“……看到如此臭名昭著的人的脸贴得这么近,感觉很是奇怪。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们在过去10年里一直为之战斗的原因。我努力在这个世界头号通缉犯的脸上把血抹干净,好拍下他的照片,这感觉太不真实了。我必须专注于眼前的任务,现在我们需要一些高质量的照片。”

……维尔跪下来,问那个女孩:“这男人是谁?”

( 马特·比索内特 )

女孩不晓得撒谎。

“奥萨马·本·拉登。”

击毙本·拉登:当事者的自述3( 马特·比索内特的作品《艰难时日》 )

上述这些片段正是来自亚马逊网上书店目前的头号畅销书《艰难时日》(No Easy Day),参与了“海神之矛行动”的前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队员马特·比索内特(Matt Bissonnette)在书中详尽披露了关于世界头号恐怖大亨毙命前后的第一手资料。

书中透露的一些细节也许会让美国政府感到有些难堪。比如,这次突袭究竟旨在逮捕还是击毙本·拉登。根据比索内特的说法,在执行突袭任务两周前,举行过一次情况通报会,一名政府律师告诉他们,他们执行的并非一次暗杀任务。“如果他(本·拉登)赤裸着举手投降,你们就不要与之交战。我并不是要告诉你们怎么完成你们的任务,我们现在讲的是,如果他没有构成威胁,你们就把他扣押起来。”再有,美国的政府官员曾经表示本·拉登的尸体在进行海葬之前得到了有尊严的对待,但是比索内特却透露,在运送本·拉登尸体的时候,由于直升机的机舱十分狭小,他的一名队友不得不坐在尸体的胸膛上,而他自己的脚也被压在了尸体下面。

当然,读者也许还会为另一些故事所吸引。在前往巴基斯坦执行任务的飞机上,除了比索内特和他的队友,还有一位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的女情报分析师,比索内特称其为“简”。简告诉他们“我百分之一百确定本·拉登就在那里”。两年前,简在一次电话窃听中发现了本·拉登的联络员——艾哈迈德·奥古瓦迪的踪影,并锁定了他的住所——一栋距离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军事学院不足半英里的三层建筑。简搜集到的情况详细到甚至包括楼门是向内还是向外开的。比索内特半开玩笑地写道:“这是她的宝贝儿。简和她的团队花了5年时间追踪本·拉登,把我们带到了现在所处的地方。我们就在那里结束任务。”

死亡威胁

海豹突击队前狙击手布兰登·韦布(Brandon Webb)在第一时间读到了比索内特的书。他立刻判断,这本书将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他召集了自己所创建网站sofrep.com的另外三名责任编辑——曾在海军陆战队武装侦察连服役的比尔·詹森(Bill Janson)、曾在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第75游骑兵团服役的杰克·墨菲(Jack Murphy)和伊森·多诺(Iassen Donor),用两天时间制作了一本名为《艰难任务》(No Easy Op)的电子书。“许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军队或者特种作战部队会对此感到不安,我们希望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描述整件事情,让他们对这本书以及作者的动机自行做出判断。”布兰登告诉本刊记者。实际上,在撰写《艰难时日》的过程中,比索内特就曾向他透露自己正在撰写一本关于海豹突击队的书,大概是想讨教一些经验,因为布兰登以前也写过一本名为《红圈》(The Red Circle)的书,讲述自己的军中往事。

在答应接受本刊的采访后,布兰登曾一度和记者失去联系。将近一周后,他终于发来一封新的邮件,表示道歉:“很抱歉,就在过去一周里,在利比亚领事馆遇袭事件中牺牲的海豹突击队成员之一,是我的好朋友。”9月11日,美国驻班加西领馆遭遇袭击,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新闻官肖恩·史密斯,以及两名安全警卫、海豹突击队前队员格伦·多尔蒂和蒂龙·伍兹不幸遇难。今年42岁的多尔蒂是在帮助领事馆工作人员撤离后遇难的。他于1995年加入海豹突击队,当过军医和狙击手。布兰登担任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狙击课教练时,多尔蒂是他的搭档,他们还曾经合写过一本书,《21世纪的狙击手:完全实用指南》(21st Century Sniper: A Complete Practical Guide)。

这个意外的插曲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从某种程度而言,海豹突击队就是一支“终极敢死队”,他们的威名与荣誉都是从死亡悬崖带回来的。比索内特的书名正来自于在海豹突击队中流传的一句箴言:“唯一轻松的日子是昨日。”(The only easy day was yesterday)但比索内特的大胆令人咋舌。他原本使用了笔名“马克·欧文”(Mark Owen)来掩护自己的身份,但是在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曝光了他的真实姓名之后,他竟然又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档名为“60分钟时事”的访谈节目将自己完全暴露给了电视镜头。基地组织的一个官方网站将他的资料都张贴在网上,称他为“杀死烈士奥萨马·本·拉登的走狗!”而拉登的追随者也纷纷留言,呼吁“干掉”比索内特。与这赤裸裸的死亡威胁相比,来自五角大楼的起诉显然还不算最糟糕。

争议

击毙本·拉登:当事者的自述7

比索内特究竟捅了什么马蜂窝?五角大楼发言人乔治·立特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律师确实从比索内特的书中找到了不应该被泄露的“机密”(Classified)信息,而不仅仅是“敏感”(Sensitive)信息。“这些关系到战略、战术和程序,更别说人的性命了。”立特尔说,“不将可能泄密的信息交给有关部门审查,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布兰登告诉本刊:“在这件事里,‘敏感’也好‘机密’也好,其实都是一回事。”但他不愿意进一步言明。五角大楼最近给所有在海豹突击队服役过的人发了一封信,要求他们不再讨论书中内容。

尽管很同情比索内特的遭遇,布兰登也不得不承认:“马特·比索内特没有将手稿提交给国防部审查,这违背了他签署过的保密声明。”海豹突击队的任务信息采用美国军方常用的保密等级“秘密”(Secret)、“机密”(Confidential)、“最高机密”(Top Secret)进行分类,除此以外,海豹突击队队员还会被要求签署一系列绑定文件,其中包括与“特殊权限程序”(SAPs)相关的数项保密协议,以及被《敏感全隔绝信息(SCI)教导备忘录》。比索内特本人曾在序言中强调“书中包含的所有材料都来自于非保密性的(Unclassified)出版物和信息来源”。但他的逻辑似乎是,只有标注为保密性的材料才是需要保密的。前白宫记者马克·安宾德(Marc Ambinder)在为英国新闻杂志《伦敦周刊》(The Week)撰文时猜测,比索内特看到的关于巴基斯坦地形的情报简报很有可能就标注为“非保密性的”。此外,安宾德听说,比索内特对RQ-170无人机“黑色和白色”涂层纹理的描述,让五角大楼感到很不高兴,但他们却并不能因此控告比索内特,他的律师可以很容易从公开文献中找到关于无人机性能的参考资料作为举证。更重要的是,比索内特签署的那些保密协议并没有明文要求他在出书前将书稿提交国防部审查。

关于比索内特为什么没有通过送审来解除军方的泄密疑虑,布兰登似乎更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出版商、企鹅出版集团旗下的杜登出版社。“之所以会这么做是为了赶着把这本书推向市场,让它成为‘第一本’说出故事的书。关于海豹突击队的书写了很多,但是没有哪个像这本书一样明目张胆地无视规则。出版商利用了官僚机构的迟滞性,乘着刚过完一个公休假,9月4日就把书推出来了,而预定的上市时间是11日。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不想冒险让书在上市前就被政府给禁了。”布兰登说,“五角大楼没有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禁书)。他们现在(宣布将起诉比索内特)是要杀鸡儆猴,警告其他人不要再不遵守规则。”至于五角大楼是否真的会起诉比索内特,还很难说。如果要证明书中含有机密信息,政府就要公开书中哪些内容是机密信息。

《艰难时日》还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海豹突击队精神的讨论。有人质疑:这支神秘的特种部队是否已经成了这个流行自曝的时代的牺牲品?将海豹突击队紧紧凝聚在一起的价值观念是否已经被抛弃了?纪律是否被打破了?海军少将肖恩·皮布斯(Sean Pybus)对于士兵们如今公开谈论和撰写他们的秘密任务感到“失望、难堪和担心”,他信奉的是,“我们不为我们的工作性质进行广告,我们也不为我们的行动寻求认可”。已退役的上校肯·阿利德则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海豹突击队的任务称为‘特殊任务’,以其狡诈的战术、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致命的效率闻名。比索内特新书披露的细节被对手看到,会为部队安全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他感慨,“间谍罪已经变成了老古董,如今人们可以简单地将国家机密转换成畅销书”。但是,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一位匿名的海豹突击队现役队员告诉美国新闻网站“The Daily Beast”(每日野兽):“即使比索内特不这么做,还会有其他一些不太知情的好老弟来做这件事。我并不恨他。”布兰登则认为:“海豹突击队的价值观念并没有动摇,正因如此,所以才有这么多队员感到他们被出卖了。比索内特确实打破了海豹突击队的荣誉准则。纪律还在,但是对高级军官来说,经历了这次事情,他们需要去限制媒体和好莱坞未来对海豹突击队的探秘,别让他们靠得太近。这本书是一个引爆点,从此以后,特种部队将被迫寻求方法,将此类事物扼杀在摇篮里。”

另外一个争议来自于海豹突击队员对于奥巴马总统的看法。击毙本·拉登的行动早已成为奥巴马此次竞选连任活动的重要“政治资本”。但比索内特却在书中透露:“我们都不是奥巴马的‘粉丝’。我们尊重他,因为他是军队的总司令,是他给我们下达行动的许可令。”《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做出了如是解读:“关于奥巴马总统,最糟糕的是没有一个抓住本·拉登的战士想要帮助他获得连任,他从来没有遵守过他的那个诺言,邀请他们去白宫喝杯啤酒。”正值美国总统选战如火如荼之际,也许是怕自己的话带来一些政治上的批评,比索内特在“60分钟时事”访谈节目中特意声明:“无论如何,这本书与政治无关。它没有说任何一方的坏话……这本书是关于9月11日的。”布兰登则认为:“奥巴马在反恐方面干得很好,比索内特不可能了解内部机制,也就是哪些事情会进入总统的决策点。他说‘所有海豹队员’都不喜欢奥巴马,但这并非事实。有很多海豹队员尊重、喜欢这位总统。”

动机

“他写这本书有两个原因,一是提高对于海豹突击队队员所做牺牲的意识,二是为支援牺牲者的慈善机构募集资金。”杜登出版社的发言人克莉丝汀·波尔(Christine Ball)如是表示。比索内特的合著者凯文·毛瑞尔(Kevin Maurer)则声明:“在与‘马克·欧文’为此书紧张工作了数月后,我了解到,他写这本书仅仅是为了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世界各地保卫美国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男人和女人……‘马克’对于美国军队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尊重,对于他为之服务的队伍尤其如此。因此,对于他曾共事过的人,他没有使用过一个负面词语。”

但布兰登与其他合著者在《艰难任务》中透露:“比索内特在离开海豹突击队时受到了很糟糕的待遇……他曾表露过想要退役另谋出路的想法。”但是没想到,他的“诚实和14年的服役”,5枚铜星勋章和1枚紫心勋章所代表的功绩,甚至没有令这位36岁的军士长得到一句感谢之辞,而只换来了一道将他逐出部队的命令,以及一张返回弗吉尼亚州的机票。“当你失业,急需薪水糊口,对前雇主感到愤怒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你会开始将手中的筹码兑现。”《艰难任务》对比索内特出书的动机之一做了如是解读,同时也对他的遭遇表示了同情:这显然让比索内特对于出版《艰难时日》“感到不那么内疚”。

布兰登不无惋惜地告诉本刊记者:“马特·比索内特是一个美国英雄,一个爱国主义者。但是,我个人相信,他的判断力不佳,没有将他的书提交给国防部审查。在他所做过的那些将纠缠他余生的糟糕决定中,这只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按照《艰难任务》中的说法,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张扬的风格本就有别于其他分队,“执行猎杀本·拉登行动的队伍曾经在弗吉尼亚海滩市(海豹突击队驻扎地)一家名叫Afterburner's的酒吧中公然进行庆祝”,尽管他们“在技术和战术上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击毙本·拉登的任务,但是“他们在面对胜利时还欠成熟”,“也许是时候轮到海军上将麦克雷文把他的海豹突击队队员们关关禁闭,直到他们服从管教为止”。

马特·比索内特在“海神之矛行动”中使用的个人装备

主要武器

10英寸型的HK416D增强型卡宾枪。关于本·拉登可能是被HK416干掉的传言,在海矛行动的第二天就已经传出。消息源头自称当天他坐的位置就在希拉里的后面,从屏幕上看到有HK416——这意味着白宫里的一堆人是看卫星传送的现场直播的。比索内特使用的HK416装上了AAC消声器,瞄准装置是串列安装了3X MAG的EOTech全息衍射瞄准镜,护木上还有AN/PEQ-15激光指示器、Tango Down前握把等,CTR枪上还绑着佳明(Garmin)的Foretrex GPS,而弹匣则是PMAG。

辅助武器

P226——这手枪是海豹的制式装备,还有丹尼尔·温克勒(Daniel Winkler)的Fixed Blade直刀。

头盔

OPS-CORE公司的FAST,它的造型是时下特种部队流行的所谓“半盔”造型,这样在佩戴比较大型的降噪耳机时会舒服一些,而且头盔也比较轻便。小号的FAST盔重1.2公斤,大号的FAST重接近1.5公斤,可以抵挡近距离90度垂直角度射入的9毫米×19毫米全被甲弹,但实战中确实发生过挡住了AK子弹的案例,因为头盔是圆的,子弹的入射角度往往不是垂直角,运气好的时候不仅可以抵挡住大威力的步枪弹,甚至会发生跳弹。FAST的头盔上还布满魔术贴,边上又有塑胶附件导轨,可以贴上或挂上头灯、国旗或部队标记、红外识别闪灯等多种附件。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FAST头盔上悬挂的120度宽视场夜视仪(上图),其实这种被称为PNVG的宽视场夜视仪技术提出来也有好些年了,美国空军数年前已经正式装备视场达90度的型号,而用于单兵的型号GPNVG18也推出好几年,原本以为还在试验中,没想到DEVGRU已经把GPNVG18应用于实战了。

作战服

CP公司的AOR1沙漠迷彩服。只有袖子和肩膀部位有迷彩布料,而前胸后背都是用没有迷彩覆盖的吸汗面料——这种造型就像青蛙的肚皮,所以被戏称为青蛙衣。这样的造型设计是基于新的理论——现在的士兵都穿背心,把胸腹部遮住了,干脆改成更贴身舒适的面料来制作。至于背心,装备图上晒的是AOR1迷彩的LBT6904和Crye Precision CPC,而从字里行间判断,海矛行动当晚比索内特穿的是LBT6904。这并不是防弹衣(Body Armor),而是属于携板背心(Plate Carrier),背心本身没有防弹功能,只是一件外表布满MOLLE条用来挂上或种包具的战术背心,但往它的夹层里塞入SAPI之类的陶瓷防弹插板后,就具有防弹功能了。由于携板背心比防弹衣要轻便,而SAPI板就足以应付包括全威力步枪弹在内的威胁,所以现在许多士兵都喜欢携板背心而不穿防弹衣。

DBOY(军事科普作家,曾为《轻兵器》、《现代兵器》、《兵工科技》等杂志撰稿)(文 / 俞力莎) 击毙拉登当事者自述本·拉登美国海豹突击队本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