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送礼的纠结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秋天运气不错,刚满3周岁的孩子挤进了公立园。教师节那天幼儿园Q群里一片热闹,大家都在给老师送电子花,热闹劲远超过家长给自己的恩师送祝福的规模。想想也是,公立园收费低,每个班上那么多娃,老师也不是三头六臂,不可能个个都看得周全,家长自然得求着老师不要忽视了自家的娃。
我也早早规划着要给老师“表示”一下,可是孩子都是在园门口完成交接,家长完全见不到老师,怎么送礼呢?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对方建议可以把礼物放在孩子的书包里,然后再给老师电话告知。在单位食堂和同事交流,有个同事送礼水平之高令我咋舌。她居然花了上千元给孩子的三个老师每人订了好几份报纸,而且在我们这个南方小城现在订报还能参加一种特别的博饼游戏,一般参与者都能博到很多生活用品,等于既给老师送精神食粮又送物质食粮。
听了这些“先驱者”的经验,我赶紧行动。周一在孩子的书包里放了三张月饼券,然后给老师发短信,忐忑地等待老师的回信。老师很客气地拒绝了。赶紧谦卑表示只是我们家长的一点小小心意和节日祝福。很快老师又回了一条,说照顾孩子是应该做的,心意收了,礼就不用了。赶紧再次请老师不要再推辞了。老师没回信,以为你来我往的短信过程可以结束了。没想到晚上翻孩子书包,饼券还在。只好周二继续和老师短信,结果周二晚上还在。送礼这事,其实自己也很烦。说白了,平民百姓都厌恶所谓的潜规则,当对方拒绝潜规则,原本厌恶潜规则的人又害怕了——担心别人都送了,就自家没送,到时孩子在园里受歧视。老公笑我杞人忧天,我咬咬牙,决定最后送一次,不收就到此为止。周三还是放到娃的书包里,仍是一番短信往返,结果晚上看到饼券还是躺在孩子的书包里,平生第一次给孩子老师的送礼任务宣告失败。
结果周五中午,老公气急败坏地给我打电话,他和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好友交流,好友的闺女也是今年秋天上的幼儿园,他给三个老师都送了购物卡,结果当天晚上闺女就喜滋滋地汇报说中午老师第一次帮忙喂饭了。好友还批评我们,都什么年头了,谁还稀罕月饼,难怪老师不收。我不能说孩子的老师就是因为朋友所说的原因拒收我们的礼物,但一向重视孩子吃饭问题的老公这下坐不住了,咬牙切齿地表示这礼还得送。我只有叹气,看来必须花上额外的一笔钱来为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起居“买单”。
其实家长的愿望真的很卑微,从来没有巴望老师对孩子另眼相看;只希望孩子在园里和老师朝夕相处的8个小时,老师能及时帮忙擦擦鼻涕,换换孩子尿湿的裤子,如果孩子吃饭有困难,再搭把手就感激不尽了。问题的根本还是因为人多资源少,搞得大家都紧张兮兮,只能各尽所能去谋求本该正常得到的权益。(文 / 一读者) 纠结送礼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