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狭的“阳光进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近日一家省报上有报道称,由于城区框架拉大,城区人口急剧扩增,县城学校生源增加,城区中小学扩大规模,所以增补教师成了当务之急。如何增补教师呢?原来是从农村学校选调。文中还引用教育局局长的话称,在农村教师选调进城的整个流程中,“信息公开、公平竞争和阳光操作”……
这说的正是鄙县的事。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也不想怀疑主管部门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操作,是否真的很阳光,我只想说,这种做法其实暴露了某种并不阳光的心态。教育局为什么不通过招聘满足需要,而要抽调农村学校的教师呢?难道农村学校存在教师超编现象?据我所知,事实远非如此。很多乡村学校即使说不上严重缺编,教师也只是勉强够用,一些偏僻乡村小学也只不过是按照所谓的师生比1∶23这个编制标准而言,教师够数了,但一个教师一个班,一个教师要把一个班所有的课程都承担下来,甚至有个别乡村小学还存在复式班教学的情况,农村教师的工作量普遍是严重超负荷的。更不用说,很多乡村小学没有体育、音乐、美术之类的专业教师,即使教师本身原来是学这些专业的,也没有承担相应的专业课教学,还是和别人一样包班教学。不那么偏僻的学校教师大概会多几个,每个教学班有1.5个教师,工作也并不轻松。
师资缺乏如此解决,倒是解决了城里学校的“当务之急”,但恐怕要变成农村学校的当务之急了!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即便选调教师过程中做到了“公平”,但这是建立在伤害农村教育基础之上,是对教育公平的扭曲。这样做,对得起乡村里那些天真质朴的孩子吗?还有一层,选调农村优秀教师进城这种思路,本身就意味着对农村教育的歧视。这样的做法能叫农村教师心里平衡吗?如果就这还能“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相对稳定”,那我可真得佩服领导们的“维稳”能力了!从农村选调教师进城叫做引进“优秀人才”,这话恐怕也可以解读为,你没有进城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这无异于对农村教师的羞辱,让大多数还要坚守在农村的教师颜面和尊严何处安放?
我认为,城市框架拉大,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和性质的变化,自然而有序地将所涉农村学校和教师城市化,这才是可以接受的做法。近一段时间看到不少乡村教师的故事,我既感动又心痛。重视农村教育,尊重农村教师,什么时候不再是口号呢?(文 / 河南唐县 温凉河) 进城偏狭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