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飞人”薛雷
作者:付晓英( 9月8日,在伦敦残奥会男子100米短跑T11级决赛中,薛雷(左)与领跑员王琳以11秒17的成绩获得金牌
)
奥运时刻
薛雷的姐夫包鹏说,当初他打算在薛雷比赛的当晚,请烧烤摊到家里楼前的空地上,在户外放上大电视,请邻居朋友来吃饭喝酒看薛雷比赛,可是国内没有转播,甚至连准确的比赛时间也没有,包鹏挺遗憾。薛雷的姐姐张艳秋也说自己连着几天凌晨三四点起来等着看比赛,每次都等不到薛雷出场。“他比赛那天我从英国奥运会官网上找,网络也慢,视频半天也出不来,急得我要命,第二天看早间新闻,才看到薛雷比赛的画面。之前他拿银牌的那个接力赛,我就只看到个结果,连比赛视频都没看到。”
虽然关注度不够高,薛雷和领跑员王琳所取得的成绩依然令人兴奋。他们最终在残奥会上收获T11级100米短跑的金牌和4×100米接力赛的银牌。4×100米接力赛本来是夺金的项目,结果因为第二棒的失误只拿到了银牌,而100米短跑的金牌反而是预料之外的收获。“接力赛没拿到金牌,王琳挺上火,嗓子都肿了,我当时安慰王琳,说那么多人犯规,我们没犯规,而且还拿了银牌,挺好的,没白来。”薛雷说。可是两个人压力还是挺大,半宿没睡着。两天之后,残奥会闭幕的前一天,两人击败强队巴西,拿到了100米短跑的金牌。“快到终点的时候,王琳松开我们俩一直握着的手环,让我先压线,当时都不知道跑了第一,王琳看见显示屏,也看到场上的中国观众起立欢呼,就很兴奋地把我拽过来晃,说‘第一,我们是第一’,还抱住我转了好几个圈,特别激动。”薛雷复述当时的情景依然开心不已,家人也跟着大笑。“他本来就不怎么说话,当时兴奋得什么都不会说了,都是王琳在说。”薛雷的姐姐手机里存着薛雷比赛夺冠的图片和视频,非常自豪地说。“我当时说‘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因为腿伤没期望能拿冠军,到伦敦比赛之前跟队里报成绩,也只报了第二名,这样的话给自己的心理负担也小一点,拿金牌是之前没有预想到的。”薛雷告诉记者。
而残奥会之前,薛雷差点退赛。
“他六七月份的时候训练受伤了,治疗休养了一个月,那一个月基本上没怎么系统训练,心里就有点发慌,怕去比赛拿不到好成绩,怕自己承受太多,对不起家里人对不起教练,不想去参赛了。”薛雷的姐姐王艳秋告诉记者。“他教练给我打电话,让我劝劝他。我们当时都开解他,只要去参加了就是成功了,练了这么久,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薛雷的养母毛秀云说,她甚至激了薛雷一句:“你要是说因为我回家了,我让你回来看不见我。”母亲劝,姐姐、姐夫也劝,听了家人的开导,薛雷才想通,不再想退赛的事情,治疗的同时做一些恢复性训练,很幸运,到比赛的时候,腿伤也好得差不多了。
在残奥会上,中国一共获得了95块金牌,而薛雷和王琳的那枚金牌与其他金牌相比,得到了更多关注。“因为是第90金,打破了北京残奥会的89枚金牌的纪录,这个很巧,很有意义,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我们也很幸运。”薛雷说。
幸运与不幸
薛雷挺愿意用“幸运”这个词形容自己,而他的经历实际上既不幸又幸运。
他是弃婴,是盲人,两个月大的时候被人捡到送去锦州市福利院,跟着福利院院长姓薛,捡到他的那天下雨打雷,就有了“薛雷”这个名字。福利院当时收养的孤儿太多,房子又不够,就把他们送到普通市民家里寄养,每个月补助收养家庭90块钱。薛雷的养父当时是锦州市福利汽车修配厂的厂长,跟福利院院长关系很好,院长就把薛雷送去了养父家里。“送来的时候跟小猫似的,黑瘦黑瘦的,我妈会养小孩,来家里一个月就养得白胖白胖的。”王艳秋说,“薛雷的童年其实是很幸运的,家里人对他都很好,我小时候没有的东西他都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我1975年出生,比他大13岁,1978年我爸才回城,家里正困难,他不一样,家里亲戚朋友都给他买东西。”毛秀云拿出薛雷的一本相册,从他婴儿时期在床上爬的照片到长大后出去玩的照片放满了整个相册。
7岁的时候,锦州市福利院盖了新楼房,要把寄养在市民家里的孤儿领回去抚养,也要把适龄的孤儿送去朝阳市的大孤儿院上学,薛雷也被福利院带回去。“我们都舍不得,从小养到大,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周末带着东西去看他,他说不要东西要爸爸、妈妈,在福利院待着也不好好吃饭,上火,我们也受不了,就跟福利院院长商量把孩子要回来,院长最后也同意了,但是说好了,领回来之后,每个月90块钱的补助没有了,我们完全是义务抚养。他爸对薛雷感情特别深,带他去大连、北京治过眼睛的病,在家的时候带去厂里玩,出去吃饭都带着他。薛雷自己也懂事,那年他爸过生日,薛雷跟他爸说‘别人都给你送礼物,我也没有礼物,唯一的两块钱送给爸’,他爸到最后死的时候那两块钱都在钱包里叠得方方正正。”毛秀云回忆,“1998年的时候,他爸查出来得了白血病,我们去北京治病的时候,都没把他送回福利院,就吃住在朋友家里。1999年他爸去世了,临走前跟我说,实在带不了这孩子的时候就把他送去福利院,也有个照应。我当时坚决不同意。治病欠了很多债,家里条件太差了,逼得没办法,我那些年出来打工挣钱,开过饭店、烧烤店,他姐也在外面上班,家里没人照顾,2001年的时候,实在没办法,又把薛雷送回了福利院。”
毛秀云和王艳秋都说薛雷回福利院之后性格变了。“他小时候很开朗,能说能笑,家里人都宠着,在家可霸道了,回福利院之后就不怎么爱说话了。薛雷心思挺重的,我爸的死对他是个打击,回福利院看到别的孤儿,心里也不好受,他从小就比那些孤儿幸福,回去了可能也会想自己以后会不会跟他们一样,性格变得挺沉闷的。”王艳秋说。薛雷的解释是自己当时也长大了,知道的事情也多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没有烦恼,不用想工作、挣钱的事。大了以后家里出事,我帮不上忙,回福利院里,很多虽然是残疾人,可都能做事,比如在福利院食堂、洗衣房帮忙,我什么也干不了,压力更大”。
幸运的是,当年福利院里还有一些跟薛雷年纪相仿的孤儿。“如果没有他们,福利院的孤儿都是婴儿,我肯定会很孤单。他们都从朝阳市孤儿院毕业回来,在那被人欺负过,跪过搓衣板,还被宿舍的老大打,什么时候板子打折了什么时候算完,他们都吃过苦,从来没欺负过我,大家都挺照顾我的,帮我安床打饭,对我很好。”薛雷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毛秀云也替薛雷打算着未来。她当时把薛雷送去一家盲人按摩店学习按摩。“薛雷当时每天上午去学按摩,我给他两块钱坐公交车,去和回各1块钱,有时候碰到不收钱的好心司机,有时候碰到看到盲人不给钱就赶下车的司机。平时薛雷中午12点多一般就回来了,有一次13点多了还没回来,我不放心,就站在路口看,他回来的时候都快14点了,跟我说让司机赶下来了,自己走回来的。我当时就生气,说有一块钱给司机不就行了,他说今天这个给明天那个不给的也不好,我知道他也是想给家里省钱,第二回又遇到这个事,我更生气了,就去市里反映,还找了记者,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公交车司机在路边看见薛雷了就主动停下来等他。从2001年送他回福利院学到2004年被省残联选走,免费学了3年按摩,我也是想让他有个能吃饭的手艺,将来能养活自己,能生存。”毛秀云说。
体育生涯
薛雷命运的真正转折是从练体育开始的。
2004年,辽宁省残联到各城市选拔运动员,当时锦州市福利院的一个工作人员的母亲在市残联工作,他向母亲推荐了薛雷。那年,锦州市举办了唯一一次残疾人运动会,薛雷参加了,并且跑出三个第一名的成绩,被省残联看上,选到了省里训练,请了教练帮他纠正动作。家里人当时不太同意他练体育。“他当时捡回来的时候有先天性心脏病,我们家里人不让他跑,后来他去检查身体,说没有心脏病,很奇怪地好了。我当时觉得给他和妈开个小店就行了,两个人在家看着店。接触体育太偶然了,我去沈阳看他那么辛苦训练,心里很难受,想为什么让我弟弟在这里受这样的苦,挺舍不得。”王艳秋说。但是薛雷自己愿意练,也想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增强信心。“我当时在残疾人里面身体素质还算好,很多教练都看上我了,有的想让我练跳远,有的想让我练柔道。我怕高,小时候摔过,没选跳远,最开始练了短跑。2005年参加全国锦标赛,200米拿了第五名,400米拿了第二名,800米拿了第一名,于是就改成了练习中长跑,2007年5月比完‘七运会’(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之后,回家休息了4个月,再回去训练的时候就有点跑不动了,正好也赶上冬天,我们在沈阳市体校训练,外面的场地有雪,跑步了,室内的场地人太多,我就不太想练长跑,而且在‘七运会’上长跑的成绩也不是很好,于是当时的领队王老师就让我改回短跑,去了沈阳体育学院训练,那边有两个场馆可以训练,场地大,人还少。我个人也更喜欢短跑,练短跑的时候感觉有股拼的劲儿,而长跑的距离太长了,一圈一圈的,感觉拼不起来。”薛雷解释说。
2008年,薛雷转到了70多岁返聘回来的老教练柳胜林门下练习短跑,柳胜林对他要求很严格,训练完成不好会训斥,有一回两个人因为训练的事都生气了。“薛雷当时收拾东西就回家了,说不练了,出现在门口的时候我都惊呆了。”毛秀云说。家里人劝他,柳教练也打来电话给王艳秋。“薛雷从小被家里人惯,有点脾气。老头当时很气愤,说这么个好苗子半途而废可惜了,让我们家里人好好劝劝,我当时就跟薛雷说,要是真不想练了就彻底回家不练了,要是还想接着练就回去。他心里面还是想练,待了两天就回去了。”
2010年广州亚运会,薛雷非常想参加,在国内比赛选拔的时候,薛雷跑了两个第一名,另外一个江苏的队员只跑了1个第一名,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薛雷没能拿到亚运会的参赛资格,对他打击很大。“他从来没跟我们说过这些,直到2011年‘八运会’,他跑了4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打电话的时候我说‘薛雷你行啊,拿这么多第一’,当时他说‘我就是要把所有的第一都拿了,看这回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我去奥运会’。我这才知道他当时亚运会的事。薛雷很要强,有事也都放在心里,很少说出来。”王艳秋说。“八运会”之后,薛雷如愿以偿进了国家队,到北京和上海训练,开始为残奥会做准备。
领跑员
2010年底,薛雷遇到了自己的领跑员。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大三”学生王琳到辽宁省残联实习,恰好当时省残联在给盲人运动员寻找领跑员,去了4个人,通过考核选拔,有3个人做了领跑员,王琳的体形跟薛雷最接近,就主动选择了薛雷。“我们一开始就挺投缘的,两个人第一次配合的时候感觉就不错,盲人跑步的节奏感很重要,后期我们一点一点磨合出来,配合得挺好。”王琳告诉记者,成为薛雷的领跑员之后,薛雷在右侧,王琳在左侧,要改掉自己以前跑步的习惯来配合薛雷。王琳要跟着薛雷一起训练。“尤其是2011年薛雷进入国家队之后,我们吃住都在一起,感情更深厚,默契程度也提高了。”王琳告诉本刊。
王琳跟薛雷同龄,从15岁开始进入体校,主练跳高、跳远、三级跳。读大学之后,才改练百米短跑,成绩在学校里很好。“练跳到一定程度,成绩很难提高了,教练就让我改练短跑了,同时练跳的时候积累下来的基础也比较好。”王琳说自己本来有几次机会可以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他内心却有点抵触,“十八九岁的时候,两三个省挑中我,想让我过去练,我都没去,我从小的梦想一直是上大学,不太想进专业队。练了快10年体育,真的很苦”。
王琳说自己当领跑员很偶然,能为残疾人服务,也能给自己一些机会参加大赛。“我第一次做领跑员,跟他去过克罗地亚,去过英国,拿过金牌,心理上感觉很好。说实话,普通人能有几个有机会参加世界大赛,不管是替自己还是带别人。而且薛雷很争气,出成绩,大家都爱带。”
2011年“八运会”,400米半决赛的时候,两个人跑了第四名。“王琳当时体力不太行,怕影响我成绩,为了保住我的金牌,找了另一个中长跑的领跑员带我,也是他同学。后来再跑4×400米接力赛的时候,他的另一个同学找到他,说想带我跑,他也很大度地让给他同学了,这里面牵涉了奖金的,他心眼儿挺好。”薛雷告诉记者。
今年王琳毕业,领跑员的身份也给他的学业带来不少麻烦。“他当时差点延期毕业,因为要训练,所以学校的很多考试参加不了,他去跟老师说,那个老师很严厉,说王琳当领跑员并没有通过学校,他还跟那个老师起了争执,残联的人还有学校的教练帮忙,才同意他回来补考,我们在北京训练的时候他回学校好几次。后来因为训练紧张,而且已经快去伦敦了,他们的毕业典礼、拍毕业照王琳都没能回去,就少他一个人,挺遗憾的。”但是王琳从来没在薛雷面前说过遗憾,他觉得自己赶上一个最好的时候,领跑员也能在奥运会上拿到奖牌,这很幸运。而且,尽管王琳最开始做领跑员是并不清楚会有什么好处,但是做领跑员也还是给他带来一些经济和荣誉上的收益。“我们的付出也是有回报的,虽然不能跟运动员相比,但国家对我们还是挺好的。”王琳说
薛雷和王琳在国家队的教练王春雷告诉记者,领跑员的选拔有一定的标准。“T11级的比赛必须由领跑员带着运动员参加。领跑员的身高应该比运动员高,成绩要比运动员好一些。做领跑员首先得有耐心,愿意从事这个工作,因为要跟运动员一起训练,很苦,生活上还要照顾运动员。”薛雷自己也说领跑员不好找:“成绩很好的国家队队员有自己的任务,人家不会愿意出来带你,而领跑员又得比我们跑得快一些。大学生当领跑员最好,可是学校里也有不少问题,比如王琳的那些问题要解决。”
金牌之后
薛雷告诉记者,拿到奥运会冠军之后,他的理想基本上实现了,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他安排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样我以后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即使我再训练也不用担心老了练不动了怎么办这些问题。比赛获得的奖金毕竟不是稳定的,如果能给我解决工作的问题,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他还想养只狗,说自己喜欢金毛,因为训练没有办法养,至于是否继续从事体育,薛雷自己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练体育真的挺苦的,有时候跑到终点,倒在地上一动也不想动,呼吸急促,心怦怦跳,很多人都会跑到吐,王琳跑400米的时候就常常会吐。”
相比于去年“八运会”收获四金一银归家后的平静,此次薛雷拿到奥运会金牌之后,反响巨大。人民大会堂开过庆功宴,省里的领导也开过庆功宴,锦州市副市长和残联的工作人员还到了薛雷家里探望,薛雷坦言自己不太习惯,还是喜欢“八运会”之后回家的那种平静,“就是安安静静过日子,我不会说话,现在见很多领导都紧张,甚至比比赛还紧张”。
而住在丹东的王琳家里则是风平浪静,对运动员和领跑员的奖励都还没定下来,没有人慰问,也没有太多人关注他。“我带的是锦州的队员,丹东的领导们不来也很正常,而且,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有我这人吧。”王琳哈哈大笑。
因为训练和比赛,王琳毕业之前没有找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当时既焦虑又不能分心。“现在比赛结束了,休息一段时间就要开始找工作了,想往教练的方向找,这样的话能继续训练,也可以保持运动成绩,希望工作的同时能兼任薛雷的领跑员,这样最好。如果说是我自己的话,年纪大了,没什么大发展,不想从事个人体育,如果薛雷以后用到我的地方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一定会回来陪他训练,用不到我的话那没办法,我就直接退役了。现在也都还在等省里的通知才能做下一步的安排,队里要是没事了的话可能就要开始找工作了。”王琳说。
(文 / 付晓英) 薛雷飞人王琳中国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