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控制术
作者:薛巍(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
无处不在的爆发现象
美国东北大学教授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发现,他自己发送电子邮件的数量有一个规律:不管在哪一天,在长时间没有发邮件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他都会发送大量邮件。也就是说,他发邮件的次序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充满了爆发点。他还发现,读者从图书馆借书的情况也一样,读者会在几个小时内查阅多本书,然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出现。人们打电话的模式也差不多:短时间内我们会打多通电话,然后在很长时间内一通都不打。还有看病:人们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去看医生,随后他们在短期内频繁就诊。
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具有爆发性,长时间休息之后就会出现短时间的密集活动。从人们对维基百科的编辑,到货币经纪公司的交易,从人和动物的睡眠模型,到魔术师为了保证魔杖时刻停留在空中而做的小动作,所有的一切都证明,爆发无处不在。
动物的捕食模型具有爆发性。怎样在丛林中找到一棵香蕉树呢?搜寻稀缺食物的最好办法是小范围内随机走动,偶尔来个大范围的区域调整。当搜寻散落在大片区域里的少量食物时,规律的或随机的搜寻都不是最佳策略,最好的方法是遵循一种爆发搜寻模式。巴拉巴西说:“科学家已经充分证明了,查找某个特定目标的最佳策略不是最明显、最系统、最规律的搜寻模式,而是具有爆发性、间歇性,甚至是偶然性的搜寻模式。”
在《爆发》一书中,巴拉巴西提出,爆发现象不仅比网络先出现,还可能是人类意志和意识的根源。他解释说,之所以会出现爆发现象,是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又太少,我们就会为待处理的事情按优先级划分,集中处理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其他事情就会被放在一边,有时一放就是好多年。他写道:“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尊重它,就必须设定优先级。一旦优先级设定了,爆发的出现就不可避免。设定优先级,我们的响应时间就会变得相当不均匀。”
( 卡尔·波普尔
)
巴拉巴西相信,有了爆发性原理,加上如今各种机器记录并分析人类活动的信息,我们就能够预测人类的行为,发现人和人之间没多少不同,都遵从爆发性原理。随着手机、GPS以及其他手持设备的普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无数个显微镜下成为显性。企业可以利用它们追踪从装船到发货的信息,政府利用它们追捕恐怖分子。
巴拉巴西认为,他的研究推翻了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关于未来不能预测的结论。波普尔把社会科学将做出历史预言的期望称为历史主义,并指出这些观念是人类最古老的预言的梦想。波普尔认为一旦涉及人,预测就会变得不可能。“当我们将生活数字化、公式化以及模型化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大家都非常相似,都具有爆发性,生活都非常规律。”了解了人类活动具有爆发性这一特点之后,就可以预测人的活动。如东京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据此来诊断抑郁症:他们给病人装上手腕传感器,捕捉他们手部的细微动作。人的腕部活动具有爆发性,大部分休止时间只持续几秒钟,最多几分钟。休止时间过长的就是抑郁症患者。
他在书中还列举了许多有趣、有用的统计数字:一条新闻在发布36小时后,超过半数想阅读它的访问者就已经点击访问了。陪审团做出正确裁决的概率是90%。如果你的朋友发胖,那么你在未来2到4年时间里发胖的概率会上升57%。如果那个人恰好是你最好的朋友,那么风险就会变成3倍,你发胖的概率变成了117%。
改变对时间的感觉
研究表明,我们感到时间不够用并不一定是因为很忙,一天里有很多事情要做,那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很忙。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去掉睡眠时间我们能用的时间更少。但是使用一些办法,我们可以对时间有所控制,意识到我们并没有那么忙。
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特别忙,时间不够用。在工作和家务繁重、人人疲于奔命的快节奏的世界里,许多人都感到缺少时间,从而活得很不开心。90年代,研究者给这种感觉命名为“时间荒”。近来,他们又创造了一个词描述与之相反的现象:“时间富足”,感到自己的时间非常充裕。感到时间富足对我们的生活大有好处。如果说时间荒会酿成波动的个人危机,感到时间富足则会使人感到振奋,比物质上的富足更强大,不仅会使人更愉悦,甚至会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参与公民事务的程度。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长度是固定的,跟金钱、朋友和“粉丝”数不同,我们无法通过更努力地工作或更广的人脉获得更多时间。不管我们如何组织、安排或缩减手头的事务,我们拥有的时间资源总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时。但现在一些研究提出,时间是一种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灵活的资产,虽然我们不能让每一天多出几个小时,但我们可以让自己感到时间更充裕。这些发现肯定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的观点:我们可以控制我们对时间的感觉。
这些研究说,人们不需要辞掉工作、离开城市,或强烈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只需要做出一些很小的努力就能使自己感到时间充裕。如让自己感到惊奇,还有一个跟我们的直觉相悖的办法措施:花时间帮助别人,即牺牲自己的时间。
对很多人来说,时间荒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许多人宁愿有充裕的时间而非充足的金钱。2008年,皮尤研究中心问美国中产阶级他们最关切的问题是什么?68%的人说,拥有自己的时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超过了生孩子(62%)、职业上的成功(59%)和富裕(12%)。上层和底层阶级也给出了同样的回答。但研究者的精力都放在了生活的细枝末节方面,对时间却不够重视,更关心金钱、爱情等问题。但是时间感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时间不够用的人说,他们感到压力更大,对生活更加不满意。盖洛普2011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富裕程度跟时间荒成反比,越是有钱越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
越来越多的商学院教授和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时间感。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祖伊·钱斯和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诺顿从以前的研究中得知,那些捐钱的人比不捐钱的人会觉得自己更有钱。他们想,关于时间是否也存在同样的情形,人们能不能通过做跟直觉相悖的事情——牺牲时间——来提高时间富足的感觉?提出假说后,他们发现这真的管用:那些捐出时间帮别人干活的人,比那些浪费时间的人觉得时间更充裕,突然感到自己有了许多可支配的时间,能够去看书或者休息了。他们在论文中说:“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看上去扩展了未来。”原因是,通过为别人做事,人们感到自己很有成效、很有用。不管是帮助朋友,还是帮助病人,或者给自己的配偶做一顿饭,或者做志愿者,都会比花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让人觉得时间更多。当我们干自己的活时,我们总是想着还剩下多少没做,所以像是在扫雪时,你不会想着你已经干了多少,很有成就感,只是想着你得扫完雪,你还得在结冰的路上驾车去上班。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的活永远都干不完。当我们帮别人干活时更有成就感。
另一个研究小组在考虑某种情感能否扩展人们的时间,比如惊奇,因为这种情感能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研究人员不能把人们送到会激发惊奇感的地方,如瀑布、山顶或比赛场,他们就给被试人员看能够让人感到惊奇的视频,让他们写下个人惊奇或愉快的经历,让他们读一篇登上埃菲尔铁塔鸟瞰巴黎的文章。然后调查他们的时间感,结果表明,即使是一点点的惊奇感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感到自己有了更多时间。研究者的结论是,惊奇感让人们觉得更加活在当下,而不是回忆过去或为将来感到烦恼。通常的参考框架被改变了,时间显得变长了。我们确实经常要赶时间完成一些事情,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对时间特别有限的感觉太极端了。研究人员说,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引发惊奇感来促进销售。更重要的是,提高时间充足的感觉能让人觉得更愉快。
(文 / 薛巍) 时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