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软与硬

作者:徐菁菁

俄罗斯的软与硬0( 7月3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乘机前往国后岛视察 )

梅德韦杰夫为何两次登岛

7月3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赴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最南端的国后岛视察。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提到自己是第二次来到这里时,梅德韦杰夫笑称:“好事应该成双。”当天,日本外务省紧急召见了俄驻日大使阿法纳西耶夫。

俄罗斯人已经注意到,针对这次梅德韦杰夫的登岛,日本方面十分温和。俄国际关系学院东方问题研究部主任斯特列里佐夫对媒体称:“日本政府不能不对梅德韦杰夫的行动有所反应,但这种反应并不是给俄罗斯人看的,是给日本本国民众看的。东京此次反应很小心、很克制,这表明日方不想把日俄关系带入新一轮危机。”果不其然,很快,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就抛出橄榄枝,说日俄可以在不违背日本立场的情况下共同开发北方四岛,日方正在制订相关方案。

梅德韦杰夫此番登岛的时机选择令人捉摸不透,但很显然,俄方对日本的反应胸有成竹。梅德韦杰夫在视察后的总结会上说:“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情况同上次相比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我们对此地区实施相应规划的结果,所以我们将继续实施这些规划。”

人们有理由相信这确是此次总理登岛的目的所在。2011年2月,俄罗斯将南千岛群岛定位为“俄罗斯战略性的地域”,要求俄罗斯国防部长在四岛增加驻军和加强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为此,军方在四岛配备了“T-80BV”坦克和新型装甲车,并且建成了择捉岛机场。俄罗斯政府向四岛注入了300亿卢布左右的投资,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去年秋天,梅德韦杰夫作为总统公开邀请中韩企业上岛投资。目前已经有40多名韩国企业员工登上择捉岛,参与该岛的港湾工程。

俄罗斯的软与硬1( 争议岛屿择捉岛上的俄罗斯居民(摄于1993年) )

2010年梅德韦杰夫的登岛对日本来说颇为意外。就在前一年,他在访日时尚表示愿以俄日以往达成的原则和协议为基础,继续与日本就南千岛群岛问题对话。一些分析家说,梅德韦杰夫此行是为了突出自己维护国家主权的形象,同时也表明自己并非唯普京的马首是瞻——普京从未到过四岛。但从过去两年的情况看,这显然不是一次单纯“显示肌肉”的行为。

“俄罗斯的转折点就在梅德韦杰夫对南千岛群岛的访问。这次访问是为了显示俄罗斯对其亚洲领土的重视,这也是在提醒世界,俄罗斯是一支亚洲力量,它在这一地区有明确的利益,并愿意做出一切保持自己的地位。”俄罗斯《全球事务》杂志主编费奥多·卢科亚诺夫指出,“亚太地区集中了全球数个最大的经济力量,也是地缘政治的中心。进入21世纪后,这里的地缘格局发生了改变。包括日本、印度、韩国、中国在内的几大力量都在快速增加军备支出。美国在此地区保持了大规模的军事存在,部署了战略和战术导弹防系统。很显然,如果莫斯科不再认真地研究它的亚洲战略,它将被排除在亚洲主要角色的范围之外。

在过去,除了朝核问题,俄罗斯缺乏深入影响东北亚事务的途径与资源。在此背景下,俄、日岛屿争端也就具有了超越争端本身的潜在战略价值。凭借岛屿争端谋取政治外交乃至战略收益与俄罗斯在东北亚提升地位和扩大影响力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2010年,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动作颇多。在这一年里,俄首次应邀参加了东亚峰会。梅德韦杰夫4次视察远东,并于7月初在远东重镇哈巴罗夫斯克主持召开“俄罗斯与亚太一体化”工作会议。俄军举行了远东地区史上最大规模军事演习。俄副外长博罗达夫金提出:亚太为俄罗斯提供了机遇,俄罗斯能够利用该地区的发展潜力使俄经济实现全面现代化和多样化,把有竞争力的俄高技术产品推向亚太市场。但俄罗斯已经在安全领域遇到挑战:美国力图以朝鲜半岛核问题等为契机,强化在亚太安全中的主导地位。近年来美国联合日韩在东北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众多军事演习令俄罗斯的安全压力突增。

无论是为了把握机遇,还是应对挑战,南千岛群岛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该群岛总面积5036平方公里,其中择捉岛面积最大,有3139平方公里,海湾十余处,可停泊大型舰船。据估计,南千岛群岛周围海域蕴藏着1亿吨的石油能源、1867吨黄金、9284吨白银、397万吨钛、2.73亿吨铁、1.17亿吨硫和36吨稀有金属铼。附近海域同时还是西北太平洋渔区的核心部位。

英国伯明翰大学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学者杰弗里·帕克在《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说,陆权国家扩张的基本目标在于将自己转变为海权国家,“通向海洋的渴望和不断开拓新领地的进程是俄国历史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

从前,苏联的出海口主要有三处。一是黑海:通过黑海,苏联进入大西洋必须经过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要到印度洋必须过苏伊士运河;二是波罗的海:这条狭窄的出海通道上遍布其他国家;三是太平洋:如果向南,要过朝鲜海峡、台湾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只有向东经过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航道能直接进入太平洋,这是唯一不受美日控制通往太平洋的通道。

如今俄罗斯已经失去了黑海和波罗的海的港口,美军在太平洋有167个基地形成多层次防御网络。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进入大洋,如通过朝鲜海峡,在朝鲜海峡两岸拥有釜山、佐世保等海军基地的美军40分钟就可以用水雷封锁该海峡。只有国后岛航道是最为理想的通路。

此外,南千岛群岛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两大城市以及重要战略基地萨哈林最近,成为俄罗斯远东防卫的天然战略屏障。俄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库页岛也都被南千岛群岛所屏护。它们是俄罗斯核武器基地。

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的“重武”倾向非常明显。2010年梅德韦杰夫视察国后岛后,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紧接着访问了择捉和国后两岛,而且还在空中视察了色丹岛。俄军已在南千岛群岛装备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部署最先进的“北风之神”核潜艇和从法国购买的“西北风”大型登陆舰等。梅德韦杰夫此次视察后,俄东部军区司令康斯坦丁-西坚科8月6日再次视察该岛,就长期作战部署和新军备部署进行了探讨。

俄罗斯的转向

虽然在媒体上,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立场以强硬著称,但俄罗斯人深知“弹性政策”的价值。与韩国在“独岛”问题上无话可谈的态度相比,俄罗斯人从未彻底关闭谈判的大门。近些年来俄罗斯日趋强硬的态度,毋宁说是日本强力应对的结果。

许多观察家认为,俄日之间谈判的最佳时机曾在2004年出现,当时俄罗斯呈上升态势,普京在国内政治威信颇高。“在2000年早期俄罗斯的立场其实相当的灵活,普京已经明确表示可以按照1956年苏日之间的协定将齿舞和色丹交给日本。”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学者亚历山大·布克说,“后来态度的强硬主要是由于日本的态度严苛,不愿意在领土问题上做出任何妥协。”

1955年6月,日本和苏联在伦敦举行“关系正常化”谈判。8个月后,苏联方面突然暗示,可以就齿舞和色丹交换意见。赫鲁晓夫提出条件:“实际向日本转交上述领土应在签订和平条约之后”,也“应在美国把它占领的冲绳岛和其他本来就是日本的领土交给日本之后”。他解释说:“我们不想在这方面有不平等的状态。为什么美国控制着日本的领土并在那里建造反对我国的军事基地,但却要求我们把属于我们的领土交给日本呢?”

双方最终在1956年10月19日签署了一份联合宣言声明:“苏联同意把齿舞和色丹交给日本,但这些岛屿的实际交付将在缔结苏日和约之后进行。”但这仅是一份过渡文件。由于日美在1960年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新任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紧急召见日本大使,强调由于日本丧失了独立性,向日本交出齿舞和色丹已不可能。

这次最终告吹的谈判显示了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问题的基本态度:齿舞和色丹只占整个南千岛群岛面积的6%左右,失去它们并不会对国后岛航道产生根本影响,因此是可谈的。但日本必须为谈判支付一些代价。

不管普京当时的表态是出于真心还是政治权谋,这都是当时俄日关系升温的结果。2003年1月小泉纯一郎访俄时表示,日本将拨出2亿美元用于拆除退役的俄罗斯核潜艇,再拨出1亿美元用于俄罗斯武器的废物利用。他和普京就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安纳线)输油管达成重要协议。6月,外相川口顺子访俄,专程访问远东,表示如果俄罗斯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日本除提供40亿到50亿美元贷款用于管道建设外,还将提供75亿美元协助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另外再提供10亿美元用于俄罗斯远东城市建设。

但日本政坛的北方四岛政策就已经由软变硬。从2002年初开始,日本媒体曝光了日本前议员铃木宗男的一系列政治丑闻,指控他利用其政治影响力,干涉援俄工程的招标,迫使日本外务省把在北方四岛进行人道主义援助项目的合同分派给铃木所在选区的一家公司,并从中收受贿赂。2002年公开的外务省内部文件还表明,铃木曾表示,北方四岛是否归还都无关系。铃木是日俄领土问题谈判中的政策制定者之一,是日苏联合宣言的支持者。

丑闻披露后,日本舆论一片哗然。自“二战”日本投降以来,每届日本政府都任命北方四岛的官员,虽然这些官员从未在北方四岛上过一天班。日本47个政党中都设有旨在索要北方领土的专门机构和计划。在距离北方四岛最近的北海道的根室市,市政大楼上用俄语写着“北方领土是日本领土”的标语;市内所有的标语、招牌,包括街道指示都有俄语版本。学生们必须学习俄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北方领土归还日本后,好对岛上的俄罗斯人进行管理。 自1981年以来,2月7日被日本定为“北方领土日”。这一天,日本各家电视台都会大力播放要求返还北方四岛的各种宣传片;民众会发起各种集会,要求政府竭尽所能要回北方四岛。

此番舆论风波后,铃木的亲信,一批精通俄罗斯问题的外交官相继被逐出外务省,追随铃木的日本驻俄大使丹波实也于2002年夏被召回国。新外相的川口顺子上台伊始便否定了日俄领土谈判中的“先行归还两岛论”,强调“四岛一并归还”。

普京2004年的提议不但没有得到回应,12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美国“理解日本的立场”,未来一旦有机会,美国将在日俄有关谈判中站在日本一方。这无疑击中了俄罗斯的痛处。俄罗斯外交部接着发表评论说,俄罗斯与日本是否签署和平条约完全是双边问题,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在俄罗斯国内,萨哈林州及南千岛群岛约4000名居民举行了示威活动。集会群众在联合签名中宣布,一旦普京总统签署或责成他人签署领土让步文件,将被视为叛国行为,集会群众将联合签名要求其辞职。当地立法机构也通过决议,向联邦政府请愿,反对割让领土。“在俄罗斯,民众没有韩国那样的反日情绪。总体上,公众舆论对日本抱以非常积极的态度,但他们也反对向日本移交领土。”布克说。

2005年,普京在一次电视演讲中重申:“南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的领土,俄罗斯决不会就该群岛的主权问题举行任何谈判。”

平衡术

日本政府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态度,相比钓鱼岛和独岛来说格外谨慎。在2010年梅德韦杰夫登岛之后,卡耐基和平研究会莫斯科专家德米特里·特列宁当时曾断言:“危机不会造成任何严重的后果。当然,日本可以停止进口俄罗斯的能源产品,但这违反了日本多元化能源供给的基本路线。理论上,日本政府可以阻止日本企业在俄罗斯的商业活动,但这又不利于日本商界走出衰退。两国政府在危机发生后都很快发出声明,说这不会影响梅德韦杰夫出席在日本举行的亚太峰会。这次危机中唯一的牺牲者是日本驻俄罗斯大使,他被召回日本接受‘质询’。还有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苏瓦洛夫,他对日本的访问被取消。两国的关系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在梅德韦杰夫下次视察南千岛群岛或发出强硬的声明之前,一切如旧。”

其实,时任外相前原诚司在召回驻俄大使时就表示,不会让此事对日俄关系产生根本影响。在日本,不少政治家认为,中日俄是东北亚无形的三角关系。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一直磕磕绊绊,与俄罗斯也有碍于北方四岛。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使日本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与俄罗斯在战略上保持接近,是应对中国崛起和朝鲜半岛问题的选择。

更何况日本还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着手改变国内能源供给状况,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在对俄关系上一改过去将领土与投资挂钩的政策。日本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需求量的0.2%和4%,其余全部需要进口。如果俄罗斯能够成为日本稳定的能源供应国,则日本可以极大地减少对局势动荡的中东的依赖,减小能源风险。而且俄罗斯盛产油气的萨哈林岛与日本北海道只有一峡之隔,具备天然的便利条件。萨哈林-1号油气田的可采储量约为石油3.07亿吨、天然气4850亿立方米。埃克森-美孚、日本萨哈林油气开发公司、俄罗斯的罗斯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该项目中分别占股30%、30%、20%和20%。萨哈林-2号的项目公司萨哈林能源公司2007年又与日本大阪能源燃气株式会社签署了一份时间跨度达23年的对日本供应LNG的销售合同,该公司打算年产960万吨液化天然气,其中60%以上的产量将运往日本的公用事业公司,这个数字约占日本总天然气进口量的7.5%。

俄罗斯深知如何用油气调动日本,在东亚多国之间实现最利于自己的平衡。2004年前后,中日都在与俄罗斯进行输油管道谈判。本来中俄就从安加尔斯克到大庆远东石油管线(安大线)己达成初步协议,但日本却抛出从安加尔斯克到纳霍德卡的“安纳线”方案,承诺先行投资70亿美元用于前期石油勘探和基础设施建设。此后中方追加了投资承诺。俄副外长洛修科夫2004年2月12日表示:“俄罗斯目前制订的东西伯利亚输油管道方案将首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并且与准备考虑这些利益、能够提出有力的合作条件的伙伴进行协作。”到了这年底,俄罗斯宣布的安大线和安纳线由于环保等原因均被俄政府否决。俄罗斯并不急于对各国做出认真承诺,而是待价而沽,不仅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也巩固了自己远东能源开关的地位。

这种“待价而沽”的策略同样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被反复使用。尽管普京已经在2005年做过措辞严厉的表态,但俄罗斯始终没有彻底关上这扇门。2006年11月,日本公明党代表太田昭宏访俄期间,当时的俄第一副外长杰尼索夫甚至抛出过分割四岛的原则性意见。2011 年2月,就在梅德韦杰夫首次登岛后仅3个月,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就表示双方在南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将继续谈判。

“无论如何,谈判总是廉价的。俄罗斯实际占有着这些岛屿,它尽可以和日本谈。如果日本拒绝任何妥协,俄罗斯只管继续占有这些岛好了。”香港城市大学布拉德·威廉姆斯说。人们很难揣测俄罗斯在谈判问题上究竟抱有多大的诚意,但俄罗斯无疑已经占尽先机。俄方已经将谈判的所有压力推给了日本,他们数次强调,鉴于日本的强硬,谈判很难有所进展。另一面,在过去几年,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的军事和经济部署已经强化了俄罗斯对该地的实际占有。俄罗斯一位高官曾对外表示,无论谁任俄总统都不会去解决日俄领土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历史机遇已经失去。

但谈判至少给了日本政府基本的颜面。“不管怎样,普京不希望和日本发生龃龉,他对亚洲的事态非常关心,因为这里力量平衡变化得非常快。而俄罗斯必须努力保持平衡。”俄罗斯《环球事务》杂志主编、政治分析家费奥多·卢克亚诺夫说,“日本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建设和开发的潜在最大贡献者,也是平衡崛起中的中国的天然力量。”“对于俄罗斯来说,它目前最主要的战略目标是经济的现代化,最主要的地缘政治目标是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让他们更紧密地融入整个国家。日本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就像是德国之于东欧,意味着经济、技术和政治上的合作伙伴。”特列宁说。

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将远东开发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战略。日俄双方的贸易额从2002年的42亿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300亿美元。2010年头11个月,俄日双边贸易额达210亿美元,日对俄远东萨哈林地区累计投资高达69亿美元,有68家日本公司和11家金融机构在该地区开业。此外,日本所拥有的天然气液化的成熟技术和世界领先的无缝钢管都是俄罗斯远东能源开发所急需的。

7月27日,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对俄罗斯进行上任后的首次访问。不到一个月前梅德韦杰夫登岛激起的小风波似乎又已经被翻了过去。俄外长拉夫罗夫再次表示,两国就南千岛群岛问题的立场虽不一致,但是双方都准备就这一问题继续进行平和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俄罗斯人再次表现出了善变的一面。“俄罗斯是不可捉摸的吗?也许是的,但它的随意始终遵循着严格的范式。”卢克亚诺夫在一篇评论中写道,“世界是可预知的吗?在过去20年里,我们看到太多预言被推翻。至少我们从中学到了一个真理:为任何可能做好准备。”(文 / 徐菁菁) 俄罗斯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