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前几天,我同村同龄的儿时伙伴柱生进城补办身份证。多时不见,47岁的他已是满头白发。忍不住老生常谈,再次问起他的婚事。一脸无奈的他只是苦笑,说算了算了,就这么过吧,黄土都埋半截了,还讨什么媳妇。再说看村里,比他年轻,比他帅气,比他家境好多少倍的20多个大小伙子都找不着,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去凑什么热闹。

听他此言,不由心底生发出说不出的怅然。在老家那个小山村,200多人中,25岁以上还没娶媳妇的大龄男几乎占了婚龄男子的一半。只不过他的情况要更特殊些。记得小时候,他家还算是人丁兴旺,可后来姐妹出嫁,父母双亡,长兄坐牢。他在家中就成了独人。由于不善持家,从他成年后一直是四处打工,据他讲最远时曾到过斯里兰卡。四处漂泊几十年,成家梦却离他越来越远。如果说柱生成为老“剩男”是事出有因的话,那其他人迟迟不能成家则有着大致相同的共性——尽管家境、人才、品行各方面都不错,但就是娶不到媳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多人找不到对象成了光棍,难道这些地方男女性别比真的失衡到了如此地步?但如果你去翻查当地的人口资料,其女性甚至还略多一些。你也许会问,这么多女子都到哪去了,难道她们也成了“剩女”一族?非也。其实症结就在这里。像笔者家乡这样的山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速度大大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远。成年女性要么苦读有成立业在外,要么外出打工不愿回乡,再就是远嫁外地另觅高枝。可供当地男人挑选的余地越来越小。娶媳妇难于上青天,对于许多山区大龄青年来说一点也不夸张。以我一个侄儿为例,好不容易凭着在外打工才找了个媳妇,领回家不到两年,媳妇就丢下孩子独自跑了,从此渺无音讯。至于家境稍差抑或像柱生那样奔五十的人,其遭遇就更不难想象了。

要改善山乡大龄青年求偶难题,寄望于很快提高山区经济发展水平显然不太现实,不让女性外出更不可能。总不能为了讨老婆背井离乡举家外迁吧。

要使这个难题得到求解,没有全社会的关注和合力,一时之间恐怕也找不出太好的良策。可我还是非常非常期望,能够早日让众多的山乡“剩男”找到伴侣。相比城市里的“剩男剩女”,这一集特殊、困难、弱势于一体的人群,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乃至救助。否则长此下去,不但影响社会稳定,还会成为国家和社会沉重的负担。即便这些都能解决,那从人之本能来说,也应让其得到并享有爱的阳光。这份奢望,我是太想立即就普照到那些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了。但说实话,这一天能否实现,我很是悲观。(文 / 云南姚安 董家成) 遗忘爱情角落

上一篇: 白鹿原寓言(701)
下一篇: 被监视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