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斯托留斯:“刀锋战士”梦想成真
作者:曹玲( 2009年5月17日,奥斯卡·皮斯托留斯在教5岁的小女孩Ellie用假肢走路 )
如果给的是远镜头,你根本发现不了奥斯卡·皮斯托留斯(Oscar Pistorius)有什么异常。
与其他选手一样,他奋力甩动双臂,双腿在红色跑道上快速跑动。只有当镜头拉近,你才会看见这个人没有小腿,支撑他身体的是两条薄如刀锋的假肢,假肢的底部还装有带鞋钉的耐克鞋底。
皮斯托留斯有三个模仿对象——约翰逊、蒙哥马利和鲍威尔,全是著名的健全人短跑选手。他从小就不想把自己当做没腿的人。13岁那年,他进入南非享有盛名的比勒陀利亚男子高中,第一个晚上就对室友说:“我不想被特殊对待,我用幽默对待残疾,如果你也能这样做,我会非常感激。”他经常告诉别人,小时候,出门前,妈妈对哥哥说“穿上你的鞋”,对他则说“奥斯卡,穿上你的腿,我们车里见”。
1986年11月22日,皮斯托留斯出生于南非,他生下来就缺少腓骨和踝骨,为保护身体,不得不在11个月大时就截掉膝盖以下的腿。6个月后,他安上假肢,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行走。从那以后,他就成了运动迷。“他滑旱冰,骑自行车,爬树,到处跑,就像风一样。”他的阿姨戴安娜(Diana Binge)说。
2003年,皮斯托留斯在一次橄榄球比赛中膝部受伤,他开始跑步式康复,就此竟进入田径领域。2004年雅典残奥会,未满18岁的皮斯托留斯穿着“猎豹刀片式假肢”,获得100米铜牌和200米金牌,从此旋风般地成名,被誉为“刀锋战士”。2008年北京残奥会,他又夺得100米、200米、400米比赛的三金,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无腿人”。
8月4日,伦敦奥运会田径男子400米预赛中,他走上了田径赛场,成为径赛项目中第一个双腿截肢的运动员,全场近8万名观众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丝毫不逊于超级巨星博尔特出场。他跑出了45秒44的小组第二的成绩,只比他的个人最好成绩慢0.37秒,进入半决赛。
比赛结束后,跑道上的皮斯托留斯双手抱头仰望天空,久久不愿离去。他说:“我不知道该不该哭,当时的感觉百感交集,这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就是梦想成真。”
他的梦想是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和正常人一起比赛,为此,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
健全人跑步速度重要的不是摆腿的频率,而是脚对地面施加力量的强度。世界上最快的跑步选手,脚和地面几乎不接触,每次接触仅十分之一秒甚至更少。他们一旦起跑,似乎是飞行而不是奔跑。如果想提速,有两个简单的选择:一是用更大的力蹬地;二是蹬地的力量不变,但延长作用时间。因为没有正常的小腿,在蹬地前,皮斯托留斯无法绷紧他的“刀锋”,加上碳纤维假肢比常人的腿弹性好,使他接触地面的时间比其他选手长10%左右。为此,有人说他占到了便宜,不能参加健全人的比赛。
研究皮斯托留斯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整合生理学教授罗杰·克莱姆(Rodger Kram)由此提出异议,他认为,即便是提高了蹬地时间,但是皮斯托留斯每次奔跑从地面获得的反馈力远不及正常人。“猎豹”假肢的制造商冰岛奥索公司表示,皮斯托留斯所使用的假肢在奔跑时只会传回90%的反馈力,而健全人的反馈力可以达到249%。
关于他从假肢中获益的说法很多,代表性的说法还有:由于没有双腿,皮斯托留斯的肌肉在奔跑中产生的乳酸比正常选手少,所以他不易感到疲劳。正常选手都是前200米速度更快,后200米由于疲劳而速度减慢,而他恰好相反,后200米的速度无人能及。
克莱姆则认为,因为他本身的残疾,假肢给他带来的所有好处,都在奔跑时被抵消掉。他的起跑速度远远比不上正常选手,而且必须在起跑后花上30米距离来找到奔跑节奏;他的膝盖不能灵活弯曲,限制了力量爆发;遇上下雨,假肢与身体的连接就容易出现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生物机械电子团队的负责人休·赫尔(Hugh Herr)是双腿截肢者,他也参与了对皮斯托留斯的研究。在他眼里,皮斯托留斯的假肢是“哑巴”。假肢没有神经传导,也没有反馈,离仿生学还差得远。“使用‘猎豹’跑步,就像跑在床垫上,这不是什么优势。”
至于他为什么跑得快,赫尔说:“他的臀部是一个巨大的引擎。”失去了小腿,皮斯托留斯不得不比正常短跑选手花更多的精力加强臀部肌肉的锻炼。他的臀部肌肉和股四头肌几乎全部运转起来,为运动提供动力,假肢细长弯曲的形状从而更好地将这些力量传递到“脚趾”。当他蹬地而起时,“脚趾”像弹簧一样释放所有的能量,由于没有真正的脚和腓骨,要达到同样的速度,臀大肌和股四头肌要多承受两三倍的负荷。
赫尔说,正确衡量他究竟是否有资格和健全人一起参赛的做法,是确定他在整个赛程中是否存在假肢带来的“总体的净利益”。显然,这一点科学界暂时还无法做到。但是这并不妨碍皮斯托留斯成为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