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热爱,所以运动
作者:李翊(文 / 李翊)
(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张斌 )
奔跑:沿途的风景
7月底在北京正是盛夏,在伦敦却觉得秋意袭人。凉爽宜人的气候,风景如画的环境,伦敦就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在伦敦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戴着耳机跑步或者骑着自行车飞驰的人。这是伦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绝大多数伦敦人住在郊区,在城区工作,很多人会选择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上下班。”来自深圳、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现在巴克莱银行工作的张竹颖告诉我,很多公司都有更衣室,那些戴头盔、穿着专业的人到公司后再换服装,“在他们看来,跑步或者骑自行车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伦敦市政府为了缓解奥运会期间的交通压力,反复向市民宣传的就是:骑自行车吧,把地铁和公交留给外国游客。”
“我跑步,因为我热爱它。所以,无论上班还是下班回家,我都选择跑步。大约要跑10公里。有时候在晚上,我还要再跑10公里。我每周工作4天,周六我会参加一个叫做‘公园跑’的有组织活动,尽我所能地跑5公里。”今年30岁的贾斯汀娜(Justna Bieniek)酷爱跑步,是住在伦敦的英国籍波兰裔人。她住在伦敦南部2区的Brixton,工作的圣·托马斯(St'Thomas)医院位于威斯敏斯特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校区,泰晤士河南岸。“我很幸运,每天上班的时候,我会穿越漂亮的泰晤士河,在伦敦眼的注视下跑过英国国会大厦,沐浴着清晨第一缕朝阳倾听大笨钟深沉浑厚的钟声。下班的时候,我会跑去海德公园,在那里和摇滚滑冰爱好者闲聊一会,然后直接去塔桥,在Brixton结束我的旅程。一路上,我会遇到像我这样因为热爱而跑步的人,或者是训练中的专业马拉松运动员,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为了减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是一个交朋友的好机会。伦敦是这样一个绝好的地方,热爱它吧,你会在这座城市里发现很多表达你自己的方式。”
( 自行车在英国不仅是交通工具和运动器械,更代表着一种怀旧的英式生活方式 )
作为在圣托玛斯医院心脏病中心工作的护士助理,贾斯汀娜参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因为同样参与了开幕式这个环节的表演,张竹颖和贾斯汀娜相识,并成为好朋友。
我们约在Canary wharf地铁站附近露天咖啡厅,这里离张竹颖工作的巴克莱银行很近,熙来攘往间,能遇到很多穿奥运会紫红色工作T恤、戴工作证的奥运会工作人员和运动员。
( 8月5日,奥运会马术障碍赛场,众多英国著名地标化身比赛道具 )
“我第一次排练时候,因为地铁坏了而迟到,她特别友好地跟我打招呼,就认识了。我们排练的时候有编号,我是633,她是639,挨得很近,就越来越熟。她特别热情,很有活力。”张竹颖说,“我们换衣和休息的地方是离主会场30分钟走路距离的一个残奥会会场,贾斯汀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表演完都要拉我跑回那个地方,她说她不喜欢走路,就喜欢跑。”
“我一直以来就很热爱跑步。小时候,我和父母生活在瑞典,在那里,几乎每个人都跑步,所以我们也决定试一试。过了一段时间,跑步成了我的爱好。我在大自然里奔跑,湖边、山上、公园里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觉得,跑步让我和大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这个项目教会我如何全神贯注坚定不移地达到目标。我也喜欢滑雪,风帆冲浪,滑冰和徒步。我总是渴望尝试生命中的新事物。”这个热情活泼的波兰女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当我跑步的时候,我不会戴着耳机听任何东西。我享受跑步,我倾听来自身体内部的声音,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冥想,它让我沉静下来,感受最纯粹的喜悦。在英格兰,有很多漂亮的地方适合跑步,我会在网上搜索一下最适合跑步的地方,然后去那里。
( 凯丽安妮·佩恩在赛后得到男友大卫·凯利的深情一吻 )
贾斯汀娜说,她的一些朋友也热爱跑步,其他人则喜欢徒步旅行感受这个国家独特的风景。贾斯汀娜是一个名叫Toastmaster(波兰的一本杂志)“波兰之光”俱乐部成员,这是伦敦唯一一个用波兰话演讲的社团,在这里,贾斯汀娜和朋友们花大量时间共同分享跑步和公开演讲的爱好。
贾斯汀娜说,她跑过的中长跑项目有5公里、10公里和半程马拉松。今年9月份,她将迎来人生中第一个全程马拉松,并计划到2013年底跑完所有的马拉松赛。“过去我跑步只是因为高兴、喜欢。现在,鼓励我跑步并为我计时的是我的朋友雅各布,他是我们公开演讲俱乐部的主席。他已经跑过21次马拉松,他还是今年英国和爱尔兰最棒的演讲者之一。”
( 8月4日,在伦敦奥运会赛艇男子四人单桨决赛中,英国队参赛的情景 )
雅典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昔日传令兵菲迪皮得斯所跑的路线,全程为40公里。第二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全程为40.260公里,第三届为40公里,第四届奥运会决赛马拉松跑的正式距离为42.195公里。这是因为,在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召开时,英国的王室成员要观看马拉松比赛,大会组委会就将起点安排在温莎尔宫的草坪前,终点设在白城运动场,二者之间的距离为26英里,但从全程到王室成员面前还有385码,所以全程是26英里385码,折合后正为42.195公里。
英国拥有在世界体坛享有盛誉的五大国际马拉松赛事之一的伦敦马拉松赛。“2007年伦敦马拉松赛是该赛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3.6万多人在跑动,60万人在欢呼,正如组织者所称的那样,这不单是一次比赛,还是‘一个长达26.2英里(约合42.195公里)的长街盛会’。”贾斯汀娜说,不过,她更关注的是伦敦马拉松比赛中通过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参加比赛的人,目的只是为了更多地为慈善机构筹集款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申请伦敦奥运会志愿者的大叔,他说他的妻子死于乳腺癌,为了纪念妻子同时为乳腺癌患者慈善组织筹款,他参加了伦敦马拉松比赛。他报名当奥运会志愿者,也是希望以这种方式纪念妻子。”同样来自中国的Angle杨是张竹颖的同事,酷爱网球,读书期间为国内媒体撰写关于温网的报道。伦敦奥运会筹备期间,申请做媒体支持志愿者的她阴差阳错成为面试志愿者的志愿者。
贾斯汀娜特别关注参加女子马拉松比赛的山内马拉。“马拉是一位有日本配偶的英国外交官,在英国驻东京使馆工作过。马拉在北京奥运会中获得过很不错的成绩——排名第六。英国外交部为支持她,特许她在备战奥运及奥运会期间请假。今年,马拉在训练中还要克服一些伤病,不过这也让她在精神上有比较充足的准备。她也许不会赢得马拉松冠军,但她一定会努力达到最好的表现。实际上,她的志向不单单在获奖上——她在她的博客中写道:‘我想要看到的是即使在奥运会开幕一年以后,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能懂得勤奋、投入、专注、保持自我以及努力做到最好的重要性。相对于奖牌而言,这些是体育运动、工作乃至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
马术:皇室元素
英国人对于皇室总是充满了关心,从开幕式上“女王从天而降”的一幕,到哈里王子担任英国队官方大使,伦敦奥运会充满了“皇室元素”。甚至威廉王子及妻子凯特·米德尔顿在看台上的亲密相拥,英国的小报都能拿来做一个版。
贾斯汀娜说,2010年4月25日,英国皇室成员、英王位第五号继承人比特莱斯公主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马拉松比赛,成为英国王室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第一人。据法新社当时的报道,21岁的比特莱斯公主在伦敦的维京伦敦马拉松比赛中跑出5小时15分钟57秒的成绩,成功完成了长达42公里的整个赛程。比特莱斯公主的父母——父亲安德鲁王子和母亲萨拉·弗格森在赛程终点迎接女儿,向她表示祝贺。比特莱斯公主与其余34人组成了一个“人肉履带”小组共同参赛,他们创下了2010年在马拉松比赛中,最多人绑在一起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不过,今年的伦敦奥运会,英国媒体最为关注的皇室成员,无疑是女王的外孙女扎拉·菲利普斯。伦敦时间7月29日上午10时20分许,宏伟的格林威治宫前,马术三项赛盛装舞步比赛场上响起热烈掌声,英国女王的外孙女扎拉·菲利普斯出场了。
有英国“马术公主”之称的扎拉身着黑色骑士礼服,红色的领子在黑色礼帽下显得十分夺目。当她和坐骑“高地王国”迈着轻盈的步伐进入场地,靠近入场处的观众率先鼓掌。当现场播报员念到扎拉的名字时,掌声再起。
扎拉今年31岁,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外孙女,安妮公主与其前夫马克·菲利普斯的女儿。她的尊贵身份、前卫个性、暴烈脾气和精湛马术一直被人关注。
先是绕场两周,进入场地中央等待关键时刻的到来。只见扎拉昂首挺胸,轻提缰绳,而“高地王国”则微微低头。
“叮当,叮当”,比赛开始的铃声响起,站在场地中央的扎拉和“高地王国”开始比赛。此时全场一片安静,现场只有乐曲声和马蹄踏在沙地上的声音……
比赛结束,扎拉用力拍了“高地王国”两下以示谢意,然后非常有风度地举手向观众致谢。热烈的掌声长时间响起,掌声淹没了现场报出的成绩。
扎拉和队友最终夺得了一枚马术三项赛团体赛的银牌!英国媒体一片欢呼雀跃,在版面上也毫不吝惜地大书特书。
张竹颖告诉我,英国皇室成员的马术水平一直就“不是盖的”,扎拉的父亲就曾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获得过马术金牌。对马术的热爱,让扎拉一直有个奥运梦。但是此前因为坐骑受伤,她接连错过2004和2008年两届奥运会。直到本届奥运会在家门口举行,尽管她已经31岁了。比赛前一天,是她与丈夫结婚一周年纪念日。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或许会感到遗憾的是,中国仅有华天一人获得了马术三项赛的候补参赛资格,在没有足够数量的正式选手因本人或坐骑出现伤病等原因退赛的情况下,华天最终没能出现在伦敦奥运会赛场。
水上爱恨
7月29日,正是伦敦奥运会水上项目争夺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穿行于各个赛场的我却被伦敦地铁免费赠阅报纸《METRO》上的一幅照片深深吸引。在这张最早被《太阳报》披露的照片里,刚刚从泳池出来的凯丽安妮·佩恩(Keri-Anne Payne)正裹着毛巾,甚至还没来得及擦干净身上的水珠子,就被男友大卫·凯利宽大的臂弯紧紧地裹住了,再之后就是深情的一吻。
《太阳报》以《伦敦的空气中充满了爱》为题,报道了英国队这位游泳名将凯利安妮·佩恩的甜美婚事。
凯丽安妮出生于1987年12月9日,擅长公开水域马拉松赛。与传统的室内游泳比赛不同,公开水域游泳距离更长,分为25公里、10公里和5公里;比赛的环境更苛刻,必须在海水或流动水域中进行。与平静的游泳池比,公开水域游泳可预测性低、难度大,运动员必须具备超强的耐力和毅力才能游完比赛全程,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
公开水域10公里比赛目前在国际上是欧美选手“独霸一方”。凯丽安妮曾经代表英国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并在1万米公开水域马拉松赛中摘得银牌。在一年后的罗马世锦赛上她夺得该项目的金牌。
现年25岁的凯丽安妮·佩恩是英国游泳队奥运夺金的希望,而他的男友大卫·凯利同样是英国游泳队的成员,他将参加男子400米自由泳的比赛。据《太阳报》透露,佩恩与凯利这一对队友将在本届奥运会之后正式举行婚礼。
“凯丽安妮总是希望在大赛之前有一个周全的计划,有什么能够比在奥运会之后举办婚礼更振奋人心的呢?”大卫·凯利甜蜜地说道。
两天后的31日,错失双人10米台奖牌的“跳水王子”戴利成了英国报纸的“悲情主角。”
戴利在英国体育界早已小有名气,本来被父亲送去参加游泳训练班的他非要寻找一下高台跳水的刺激,谁知三年后成就了这位年仅10岁的全英青少年跳水冠军。并且在2005年斩获了一枚国际青少年比赛的金牌以及10万英镑的体育赞助基金。
2007年在北京跳水世界杯男子双人10米台摘得铜牌后,年仅13岁的跳水新星托马斯·戴利就吸引了众人的关注,他也被誉为德斯帕蒂之后的又一个天才少年。在2007年BBC年度体育人物的评选中,戴利荣膺最佳新人奖。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跳水队只差一步就能包揽全部跳水金牌,唯一失落的金牌正是男子单人10米高台,澳大利亚选手马修获得金牌。在伦敦奥运会,东道主都十分渴望戴利能再次打破中国对跳水金牌的垄断
英国代表团在最后关头粉碎了贝克汉姆的奥运梦,这让有着“正太面孔和猛男体魄”的英国跳水界“哈利·波特”戴利成了英国炙手可热的“全民偶像”。奥运会开赛至今,几乎每天英国的报纸上都少不了戴利的报道。
英国人此次对戴利期望甚高,还有一个原因——被报纸渲染的“悲情故事”。去年,一直随戴利四处征战的父亲因为脑癌不幸去世。跟父亲感情甚笃的戴利很长时间无法走出阴影,他甚至把父亲的骨灰盒放在自己的卧室里,朝夕相伴。如此悲情的故事,又打动了一批“粉丝”的心。英国人人都在祈祷,让戴利拿到一块金牌吧。
然而在双人10米台的比赛中,戴利和他的搭档连块奖牌都没拿到。这让翘首以盼的英国人很是失望。此前被拿来说事的“丧父噩耗”,现在成了攻击的武器。在推特上,一批失去理智的体育迷挤兑戴利,甚至给他留言说:“你真让你爸爸丢脸。他在天堂也会对你失望。”更有疯狂的人物,竟然放言说:“戴利你等着,我现在就要去找到你,然后把你拖进游泳池里淹死!”
为了保护金童,警方立即开始行动,搜捕这名网络上的威胁者,结果还真把一名17岁的孩子给找到了。这名少年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儿子的行为确实很恶劣,我们需要社会的帮助,警方的介入是对的。但是我儿子其实不知道他自己在做什么。他有ADHD症(过度活跃症),但是他没有吃药。”
而BBC的网站上,戴利7月22日接受英国《卫报》采访的视频仍在播出,这或许可以看做英国媒体为戴利的失利所找的借口。在采访中,戴利是这样评价他的竞争对手中国跳水运动员邱波的:“他像一个机器人……如果你不给他压力的话,他就不会犯错,所以击败他是件很难的事情。”戴利说:“中国跳水就像是流水线一样运作,一名选手退役后,还会有其他人顶上来,因此这是完全不同的。我一周训练6天,每天5小时,这已经算多的了,可中国选手每天也许要训练7个小时,他们更刻苦。不过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不一样,我不总是只想着跳水。”
戴利的一席话也许可以代表大多数外国运动员的心声。戴利好歹每天还能训练5小时,而墨西哥“跳水公主”埃斯皮诺萨每天的训练时间却只有1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教练是马进,或许埃斯皮诺萨连1个小时都不愿坚持,而她的竞争对手陈若琳为了北京奥运会,可以在女孩身体发育期3年不吃晚饭。除了中国选手,谁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不要以为这件事会影响戴利现在的心情。英国媒体《太阳报》披露,在戴利失利之后,切尔西后卫阿什利·科尔的前妻谢莉尔在推特上写道:“@汤姆·戴利1994:我认为你依旧神奇!能不能教我跳水啊?”众所周知,谢莉尔是英国娱乐圈最漂亮的女星之一,几乎每年都能够登上花花公子《全球最美女性》的排名榜,是英国宅男们的女神。戴利第一时间在推特上回复了谢莉尔:“当然!!!但是教你跳水前,你必须要先关注我才行。”英国媒体《太阳报》调侃道,或许有一天,谢莉尔代表英国女子跳水队出战,千万不要奇怪,因为她即将得到天才小子戴利的真传。
赛艇:历史积淀
伦敦奥运会哪项比赛的门票最吃香?如果你回答沙排,那只猜对了一半。看看开幕式上担任主火炬手之一的五届奥运会赛艇冠军得主雷德格雷夫,你就能明白赛艇在英国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了。
没错,决赛最低票价也超过100英镑,即便有自行车、足球、拳击等其他热门项目可供选择,赛艇依旧是英国人最为喜爱的。在临离开英国前,我来到了本届奥运会的赛艇比赛地伊顿多尼湖水上中心,感受了一把英国人对赛艇的疯狂。
伊顿多尼湖水上中心位于伦敦以西20公里,没有直达地铁,需要搭乘前往牛津方向的火车。抵达温莎小镇走出火车站后,根据志愿者的引导,一块空旷的停车场出现在记者面前。由于多尼湖赛艇中心距离小镇中心还有几公里的路程,为了方便观赛,伦敦奥组委几乎动用了小镇上的所有双层巴士,用来接送络绎不绝的赛艇迷。
“英国人太爱赛艇了,每天我们要在这里准备150辆左右的中转巴士,供大家前往比赛地。你知道吗,英国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就出自赛艇项目。”停车场的交通志愿者介绍说,英国人对赛艇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果给最爱运动投票的话,排进前三名肯定没问题,估计只会排在自行车和足球之后。”
虽然多尼湖水上中心能容纳2.5万名观众,但这仍不能满足英国赛艇迷的热情。在搭乘中转巴士下车,步行前往水上中心的路上,依旧有几个赛艇迷拿着“求票”的牌子碰运气。“是的,赛艇票是最紧俏的。”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说,为了不错过精彩的比赛,据说不少英国人甚至同时打开两三台电脑,在网上抢票。虽然决赛的最低票价都在100英镑以上,但赛艇就是这么吃香。
赛艇在英国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有长年的文化积淀。在英国,赛艇比赛在18世纪末就已经出现,牛津大学的赛艇比赛最早在1815年举行,剑桥大学也在1827年有了赛艇比赛,两年之后,举世闻名的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诞生。
时过境迁,200多年的积淀让赛艇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而且还成为英国持续成功的奥运会项目之一。一项统计显示,自1900年开始,到2012年,英国赛艇已夺得25金21银11铜,这也是英国自1984年以来每届奥运会都获得金牌的项目。在英国,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赛艇博物馆。
莎拉是现场数万观众中的一员。在入口处,正在等待好友一同入场的莎拉,跟我聊起了赛艇运动。“英国的赛艇俱乐部的数量多达550家。俱乐部的年费大约在40英镑左右,你可以每天去那里玩,我一般每周会去两三次。在英格兰,大约有5个大型的专业赛艇基地,这里的湖泊不大不小,很适合赛艇。”不过,作为媒体公司客户经理的莎拉更喜欢冲浪,“之前就很喜欢看有关冲浪和大海的影片,比如《Beach》,小时候我住在城市里并没有机会常去海边,一年以前,我参加了YMCA在英国的冲浪培训班,就开始疯狂地热爱起这个运动了。”莎拉还记得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在法国海滩上捡到一块冲浪专用的手表。
在中国,赛艇被认为是少数人才能参与的运动,仅仅一支桨成本就要四五千元。其实在英国,赛艇运动起初也被贴上了“精英”的标签,不过随着赛艇文化的积淀和赛艇俱乐部的发展,赛艇在英国越来越趋于平民化。
在莎拉看来,在英国练赛艇的好处多多,甚至在简历中填写一项和赛艇有关的工作,你还会得到面试官额外的青睐。“因为赛艇是一项强调团队合作的运动,许多公司在查阅简历时,总会优先录取曾经从事过和赛艇运动有关的人员。”莎拉以玩笑的口气说,“在英国,如果你想出名,那就去练赛艇吧,这绝对是一条速成之路。如果能拿到金牌,英国政府和当地企业都会给你重奖。”
什么是奥林匹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奥林匹克是一次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体育爱好的机会。我对生活充满激情,我渴望和其他人分享,我希望成为伟大历史时刻的一部分。”在谈到运动和生活的关系时,贾斯汀娜说,“运动教会我坚定不移,努力工作,也教我如何保持专注和谦虚。某种程度上,它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张竹颖对奥林匹克的感受则直接源自表演志愿者的经历。“我不会跳舞,没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但是导演组在选择业余表演志愿者时,不在乎高矮胖瘦美丑,没有种族年龄限制,最看重你是否笑得开心。他会优先考虑伦敦东区的申请者,因为奥运主场馆在东区,他认为奥运会的筹备对东区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所有的儿童表演者都是在东区普通的公立学校挑选,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孩子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因为带妆彩排的时候每个志愿者有两张入场券,可以让家人观看。导演说,对于这些收入微薄的家庭,一辈子很难有机会现场看一次奥运会。在开幕式节目超时伦敦奥组委表示要砍掉三个志愿者表演的节目之一时,导演说他可以砍别的节目,但如果要他砍志愿者的节目就不干了。最后砍的是专业表演者的节目‘特技自行车’。”张竹颖说,丹尼·博伊尔让她明白,这是所有人的节日,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参与其间。
(感谢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朱波和张竹颖对采访的帮助) 扎拉赛艇奥运会项目伦敦奥运会中国金牌跳水奥运跳水运动戴利马拉松所以因为英国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热爱伦敦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