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暴雨变为财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金文泉)

北京蒙受“7·21”暴雨灾害的消息不仅传遍了全国,也震惊了世界。我的儿子金卫从浙大毕业到美国堪萨斯大学攻读了博士后,现在美国佛罗里达从事地下水研究工作。日前小卫深夜打电话来,十分关切北京灾后的情况,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惊人之语——中国应当把暴雨转变成财富。对此,已退休多年学医出身的我,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儿子说,当今世界除了能源,最缺乏的是淡水资源,正因为中国北方水奇缺,现在正在大搞南水北调工程。水奇缺的中国北方和西北,而今连连大降暴雨,真是老天爷给中国的一份厚礼。这从南到北的暴雨,一下子倾注在干旱的土地上,真是欣逢甘霖。只是雨下得太大太猛了些,于是山洪暴发,泥石流俱下……全国各地面对暴雨的应对办法,几乎都是排洪救灾,用最大的泵把水吸排出去,以保证道路畅通,恢复正常生活。但是对于一个搞水资源的工程师来说,却感到这么大的雨水(淡水)把它当成灾害,连泥带水当成污水排到河道,排到海洋中去,岂不十分可惜?这么大量的淡水就这么白白地浪费掉了,真是痛惜之至!

儿子又说,如果各地的新城市、老县城在基建的时候,都能再向前走一步做出更长远的规划,在制作下水道、排洪道时,能把几年一遇的洪水设计为百年一遇的洪水,那么再大的雨也能很快地排泄出去,而后马上储存起来,于是再也不会产生水灾。我好奇地问:这么多的水一下子能排到哪里去储藏?又如何能够实施呢?儿子说,当今世界各地大概有以下五种途径把水回灌到地下储存起来,称为回灌工程,简而言之就是:1.通过深井回灌到地下疏松层去;2.修建往返井,平时可以抽水、供水,灾时可以往井里灌水;3.修建地上的水盆,选取地势低洼的土地,需要时把水排到“水盆”中去;4.利用水沟,选取干涸的旧河道作为排水沟;5.利用湿地,选取天然的或人造的湿地,必要时把水排到湿地,湿地还可以作为公园游览。

美国的堪萨斯市和佛罗里达市就是利用这样的一些方法,先通过一些过滤,处理掉悬浮物,而后把水灌到深层去。另外,美国还采用一些高透水而又牢固的材料来制作高速公路的路面,雨停以后,马路很快就能变得干燥。有人可能会说,百年一遇标准的下水道很昂贵吧?据我所知,巴黎的下水道不只承担排水功能,其他如电力、通讯等管线也借助这个通道排布,综合起来考虑修一条宽一点的管道就不昂贵了。

许多人都到过成都的都江堰,李冰父子2000多年前修筑的都江堰工程,而今不仅作为一个旅游的胜地让人们参观,更重要的是这一2000多年前的古老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 财富暴雨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