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给成都留下一点文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谭楷)
大约一个多月前,我曾向市长反映华西口腔医院有一座名教授楼,应当保护。后来,接到办公室的回复说,将会保护起来。最近,风云突变,说医院已获某领导批准,将尽快拆除此楼。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我再次呼吁,这是成都市已经寥寥无几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绝不能拆!
位于人民南路三段与小天竺街交界处华西口腔医学院内的原华西医大名教授楼(校方所称的“原美军招待所”——93岁的前口腔医院院长王翰章非常肯定地说,那不是美军招待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据我市历史、人文、建筑等领域的专家考证,该建筑建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曾作为华西协和大学宿舍楼使用,历史上先后有多位在我国学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大家在此居住,包括中国语言学的泰斗、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吕叔湘,海内外知名文史大家闻宥,西南农学院首任副院长(无正院长)、农学教育家何文俊,经济学家、会计学家杨佑之,病理学家、肿瘤学家江晴芬等。
该建筑还曾是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办公所在地。该研究所由闻宥创办,抗战时期曾云集了陈寅恪、刘咸、李方桂、腾固、董作宾等蜚声海内外的顶尖学术大家,为当时中外学界广泛注目。该研究所创办的学术刊物《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论丛》与《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在国际汉学界产生过深远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同类学刊中最杰出的刊物。
成都已拆了皇城、九眼桥、万里桥,90年代统计的历史建筑已拆除一半多。近两年,走遍成都街巷,老成都消失速度之快,令人后背发凉,已有几位建筑和文史老专家建议取消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巴金、唐振常(成都的名宅“南唐北李”)旧居被拆,已无法恢复,而吕叔湘、闻宥、何文俊、杨佑之这些大家在成都的旧居,为成都留下了文脉。吕叔湘、闻宥在中国语言学的地位,可比文学界之巴金。恳请推土机留情,把细如游丝的成都文脉留下一丝吧!前几天我与吕叔湘之女吕霞(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84岁)、闻宥之子闻广(博物学家,84岁)、杨佑之之女杨正予(中央财大教授,82岁)通了电话,他们多次到这栋老楼前凭吊过,抚今追昔,老泪纵横。希望成都市能把这栋老楼保护下来。该建筑是我市目前寥寥无几的抗战时期中国文化名人聚集地遗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予以保护修缮后合理利用,将成为我市又一处历史文化地标建筑。 一点文脉成都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