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你莫属:一个职场节目的游戏规则
作者:丘濂(文 / 丘濂 李清)
( 张绍刚通常提前1小时到达后台化妆间,换衣服,聊天,临上场前10分钟才会拿到写着选手信息的提词卡 )
微妙的改变
距离节目开始录制还有10分钟,这间1400平方米的演播厅里,负责热场的导演在台上台下走动,汗流浃背仍旧奋力地向大家交代:“每个老板上场时,我们要大声欢呼刺激他!每次老板之间会有口舌之战,你们的欢呼越响亮,他们就会越兴奋!如果大家想看到更精彩的节目,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弄兴奋,这就是让他们来解放天性,让他们敢说话!应聘者或者老板,如果谁吹牛,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么?可以‘哦……’地起哄。”伴随着那句几近歇斯底里的画外音开场,“这里是大型互动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有请主持人”,张绍刚从台阶上轻快地走下来。全场观众把手举过头顶鼓掌欢迎。每个人都处于打了鸡血似的亢奋状态。
“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舞台,来到这里是一个成年人的选择,你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些。”在化妆间里,张绍刚这样对我说。复杂性就在于这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求职现场,而是一个被观看的职场的节目。“这里不欢迎作秀者,我希望选手都是来认真找工作的。”张绍刚说。可是选手走上这个舞台,又会感到迷乱。就像我看到一个男生,上场不久后被张绍刚问道,是否在生活中一贯都是这样沉稳?他说,没有,只是觉得张扬的个性在这个舞台不受欢迎。而对于那个在舞台上被否定掉的刘俐俐,张绍刚对她当时所展露的攻击性依然感到不解。他对我说:“我后来又去看她在下边面试时录制的那40分钟左右的视频,态度很谦卑,是一副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怯怯的样子。”如果一个完全坦诚的求职者,在这里又会面临讲出弱点和隐私的考验。瑕疵在12位老板的分别发问中会被放大,要维持难言之隐而闪烁其词的做法,如果被老板认定是和工作态度有关系,一定又会被穷追到底。张绍刚认为:“‘真实’能够提高这档节目的严肃性,使它成为一档社会类的节目。”但这种将求职者华丽伪装剥掉、追求真实的态度,又恰恰使得这个节目完全符合真人秀的特点:暴露人性的弱点,以及满足观众窥私的愿望。
假使能够接受这套职场节目的规则,最后的结果非但不比真实的职场残酷,反而要美好一些。有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找工作比较困难的人都在这里得到了不错的职位,比如搞不清自身优势、对未来没有清晰规划的应届生;突然想转行的中年人,或者曾经在求职过程中受到过歧视的残疾人。“真实的职场是什么?不是‘211’大学出来的人简历会被直接筛掉。可是老板在台上如果这样做,要不要考虑自身企业的形象?”张绍刚说。Boss团成员之一、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刘惠璞则告诉我,过去他在面试的时候,每次都会向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要一张名片。“如果对方不能录用我,我一定打电话过去问原因。一般的面试他们在现场什么评价都不会说,只让你回家等通知。你要不打电话,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永远都意识不到。从这个意义上讲,‘非你莫属’的舞台虽然直接而残酷,但最能让你明白看到改进的方向。”而那些顺利通过台上面试而被企业录用的选手,比如借助节目平台觅到网易市场专员职位的大学毕业生亢乐就对我说,面对12个老板的压力面试只是形式感显得强烈一些,实际上并不如职场真实的压力来得沉重。
面对李开复发起的对节目的抵制,以及强大的舆论压力,节目组选择了改变。在现场可以看到,那12张一直被诟病为“象征了雇主与求职者之间关系不对等”的龙椅,全部装上了红色的布套。发言一向儒雅的人众人教育集团总裁杜葵换到了旁边观察席的位置。“原来我做过一档节目叫‘绝对挑战’,在里面我是以人力资源专家或者组织发展专家的角色帮助企业挑选求职者。从纯粹人力资源角度来说,其实没有好人坏人甚至没有优点缺点,每人有的都只是特点,说他好或者不好,就看他与所选找的企业的职位是否匹配。我们要帮助每个人去寻找他们在社会中的一个位置。你看那两期引起争议的节目,都是因为场上不断给出负面的评价,让场面失衡。现在我则会通过分析选手的特质,在关键时候,提供一个平衡点。”杜葵这样告诉我。而在场上,张绍刚每每看到选手在老板们一连串的问题攻势下,额头上渗出汗珠,或者表情产生变化,马上便会开始替选手解围:“唉,你发现没有,自从你上场,就有只苍蝇在围着咱俩转,就是因为你出了好多汗,咱们把西服扣子解开吧。”或者说一句:“你看你怎么激动上了?我都告诉你最近我都神经性耳聋了,你还拿这事儿吓唬我。”节目制片人刘爽则一言以蔽之现在的变化:“节目模式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调整的就是语言风格。”
( 发言一向儒雅的人众人教育集团总裁杜葵(右)换到了旁边观察席的位置,这是刘俐俐和郭杰事件之后节目组做的改变之一 )
“做一档收视率在卫视前五的节目”
天津卫视是在2010年上半年开始筹划来做这档节目。“那时天津卫视全天收视率排行大概能在全国省级卫视排名中七八位的样子。卫视领导考虑的就是做一档收视率在卫视前五的节目。2010年婚恋节目最火,而人生大事中除了成家就是立业了。我以前参与过‘绝对挑战’的制作,那代表了职场节目的一个典型套路,就是‘事求人’,每个公司把职位和标准带来,全国觉得自己符合要求的选手报名,最后就像‘超女’选秀一样,一轮一轮晋级,形成一个金字塔的样子。这样的节目不具备常态节目的架构。于是我们想起了展览馆的招聘会。我们只是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则可以不断流动。这有点像相亲的过程,先是自我介绍,看看彼此间有没有一面之缘;接着就进入‘天生我有才’这个环节,双方说出背景和优势,判断是否有契合点;最后则要看两家是不是门当户对,于是就变成‘谈钱不伤感情’。节目最后求职者“灭灯”权利反转的环节,等于提高应聘者的地位,让老板处于一个被动地位。”刘爽这样向我介绍。
( 来自河南的选手林丽(右)回答问题时谈到了自己工作、养家的艰辛,情绪有些激动 )
曾经和刘爽有过合作的杜葵从第一期节目开始就在场上,那时他是台上Boss团的成员之一。他很快看出了“非你莫属”作为一档电视节目的价值:“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你来替公司招人,问的问题是有限的。比如你要考查一个人的领导力方面,你会问他的沟通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在一个群体里的影响力等等,这个数字可以穷尽。同样的问题你可以问1000个求职者,直到为那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选。过去在‘绝对挑战’担任嘉宾,为企业提出用人建议时,常觉得苦恼,因为在电视上你这次问完这个问题,下次再问,观众就觉得没意思了。当我发现我的话无法说出新意时,就不上节目,等一段再参加。‘非你莫属’的舞台上坐的是老板,他们的提问都带有自己的风格。另外,层层筛选的选手有一个特点,位于金字塔顶端、最优秀的年轻人总是相似的:出身名校,在世界500强的企业历练过,有海外留学的经历等等。但是芸芸众生总是丰富多彩的。于是在老板和选手的交互问答中,就会衍生出无穷的变化。常常通过其他老板的交互提问,这个选手会和你想象的不一样,你发现了他的某个特质和你企业的某个岗位非常契合。”
刘爽认为,真实性是这档节目的看点之一。“老板、求职者和主持人之间由对话产生的碰撞完全都是即兴的。”我看到,张绍刚在临上场大约10分钟前,才拿到写着选手资料信息的提示卡。“咖啡之翼”的老板尹峰向我抱怨,有时工作人员还忘记把选手的简历放在她的椅子上;应聘者则在上台之前全部封闭在摄影棚二层的一个休息室,接触不到任何一位老板或者主持人。“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抹去这个节目中排演的痕迹,会有戏剧性的场面在这三方第一次交锋中发生。比如曾经有位50多岁的老人来找工作,他最近的一份职业是保安,还想找一份类似的比如仓库库管员之类的工作。没想到台上就坐着毛巾生产商、洁丽雅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助理黄海南,反倒对他过去在纺织印染车间当车间主任的经历感兴趣,谈了很多专业知识。双方便一拍即合。”刘爽说。
( 制片人刘爽总结现在节目的变化:模式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调整的就是语言风格 )
但是一台对收视率要求很高的节目,仅凭三方的即兴发挥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节目组能够掌控的、保证收视率的因素。这就涉及三个方面:主持人、求职者和老板的挑选与搭配。
张绍刚的角色和原则
( 节目录制从下午14点一直持续到午夜零点,对每位工作人员来讲,都是体力上的挑战 )
刘爽在设计这档节目时,想到的主持人的不二人选就是张绍刚。这首先源于他语言表达的幽默和犀利。“天津台的领导对他还是‘今日说法’里的印象,他们问我的问题就是,张绍刚是否会开玩笑?我见识他的冷幽默是在北京台金话筒主持人的颁奖礼上,台上主持人之一的张绍刚对于台下就座的其他主持人的贬损和调侃常常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犀利表现得最典型的,还是他在“挑战主持人”做评委的时候。张绍刚曾经感叹:“幸好那会儿没有那么汹涌的网络,要不我和马东每期都会被骂的,因为我们的语言力度超级大。曾经有个小孩,莫希干头,然后头发染成红的,穿了一条绿裤子,载歌载舞的,我说你打麻将吗?他说老师我不打,我说你回家以后,找一副麻将来,摸其中一张牌,然后举着那张牌在镜子面前比较一下,你们俩长得一模一样,那张牌叫幺鸡。”
“我认为一个好的主持人,要不可替代。就是换了主持人等于换了节目。可能名字一样,但是这是两个节目。”张绍刚向我这样阐释对主持人的理解。除了特殊的语言风格外,他认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还在于观点的提供。
很多期节目中,戏剧性一幕的出现,都是源于张绍刚与选手之间产生的观点差异。在第一期节目中,上场了刚从网易离职不久的记者田京波。当被张绍刚问道,是否喜欢做“狗仔”时,他给出的观点是:“记者就是狗仔,狗仔是记者的最高境界。”张绍刚马上很激动:“我是记者出身,但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狗仔……你说我是狗仔起家,那是对我的侮辱。我们不会用(偷偷通过厨师通道潜入田亮、叶一茜婚礼现场)这种方式来取得照片,因为这个方式好无聊……我想知道的事情很多,我还想知道你的银行卡密码,但我不能跑到你背后去窥视,那是一种犯罪行为!”张绍刚一度沉浸在去纠正田京波的认识中,以至于第二现场观看监视器的主持人徐睿会评论:“他们现在好像稍微偏离找工作的主题了。”或者在另一期节目中,一位曾经在教育部门前撕毁自己毕业证的海南大学毕业生王文元说自己离开第一份工作,因为感到周围的人都没什么才,接着又离开第二份工作,是因为公司觉得他的水平没有新来的“海归”高。“就像您虽然在地方电视台干过,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中央电视台。”王文元说。张绍刚则马上回应:“你根本不知道我入职的时候什么样子,我做了6年的摄像,我扛包,我给师傅打水,我从来没有挑剔过。”
张绍刚个人的好恶也很明显。他会对刘俐俐说:“这是我第一次完全对一位求职者失去兴趣。”也会对另一位求职者直言不讳地说:“你太善良了,我很喜欢你。”在台下,张绍刚告诉我,他对那位女孩赞赏有加的原因:“因为她真实。她很坦诚地说,在那个学术会议上当志愿者,要陪着那位90多岁的老教授,还要顺着他认为自己能得诺贝尔奖的话说下去,有多么烦人。”
对于几类在台上求职的人群,张绍刚说他会无条件地施手帮助。“第一类是退役的运动员。运动员有一个特点,在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后,他是一个很茫然的状态。第二类,有未成年子女的求职者。他们的孩子会看到自己爸妈在舞台上的表现。如果你把他们的缺点暴露出来,你让那个孩子怎么办?不能颠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第三类,20岁以下的年轻人。表面上他成人了,但其实我经常把他们叫‘童工’。因为同龄人都在读书,他来工作,一定会有多样的原因导致他的圆滑和世故,这需要我们理解。第四类,是身体多少有残疾的人。最后一类则是年龄偏大的求职者,因为年龄越大,对于多数行业来说,就越没有优势。没学历,不重要,没经验,不是问题,这些都不重要。容易让我比较不喜欢的就是过度包装的选手。”
“我就是求职者到老板之间的一块跳板,但是我这块跳板要不一样。如果说我的观点能左右老板们做出判断,那你是太小看老板的能力了。”张绍刚对我说。但实际上,张绍刚具有引导话题方向的作用。一个选手在场上的时间是40分钟至60分钟的展示,张绍刚决定着自己说明相异观点的时间,以及老板们各自提问的时间是多少。从澳大利亚归来的求职者吴铮真因为一句“我想你是中国人,大家都明白”,以及一些希望回国报效祖国、传播文化的宏大描述,又让张绍刚愤怒和反感,花了很大力气来教育她回答问题要坦诚,让吴铮真之前精心准备的简历、自己所做的和台上各个公司契合度的调查迟迟得不到展示。“来现场之前,我又翻出过会计学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书来看过,希望台上的老板能问我几个专业问题。可是他们却不停地去问一段我不愿意过多去谈及的经历,就是参加一档相亲节目给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吴铮真这样向我回忆。张绍刚有时会引导场上嘉宾纠结于一些相对于正经找工作,细枝末节的问题里。所以在那期节目里,有老板说后悔自己不应该没有等到简历展示环节就提早灭灯,或者“看到选手是如此精心准备而来,心情便像坐过山车一样,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
张绍刚认为,主持人绝对有责任让这个节目跌宕起伏能好看,但是一定要有原则,就是“不干脏活儿”。“你看到我在节目中和刘俐俐的对话,那是我本能的一种反应,不是刻意去做的。什么叫干脏活儿呢?之后另一家卫视频道的一档节目找到我,因为主持人是我的学生,我就去了。但是节目给我埋了个雷,刘俐俐也在那里。我和那个制片人说了两句话,一是,‘你觉得我会不知道你们想要什么?’第二句,‘你认为我会给吗?他们希望看到我们两个吵起来,大打出手,以至于保安把我拉出去,这是他想要的。最后我们很平静地做了那期节目,也是很正常地播出。”
求职者:谁会被选中?
观察争议出现之前的“非你莫属”,典型一期的四位选手,都会各自代表一种人群类型:“海归”、应届毕业生、话题人物和弱势群体。刘俐俐和郭杰两次事件发生后,张绍刚认为自己是不够了解留学生群体的。他说:“和我想象的留学生不一样,我脑海里的都是80年代那种精英式的留学生,所以会用较苛刻的标准来看待他们。但是其实各种渠道出去的都有,2+2、3+1等等,我把留学生这个群体想得太简单了。”留学生为什么出国,出国后的打工经历,为什么选择回国,回国后对自己的定位这几方面,常常是张绍刚能够抓住话题点的地方,也能够让他提出一些观点,比如不要过度包装自己的学历,或者不要在求职时眼高手低。留学生几乎上来会被观察团的另一位成员、人生规划师莫华璋考英语,当场得出结论。选手之一、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蒋拓告诉我,他当场也被问了英语问题,因为答得流利,后期制作时就被剪掉了。而另一位叫韩冰的英国硕士归来的留学生,则在考英语环节所答非所问,解释自己英语为什么不好。在遭到老板们的质疑后,又是靠诚恳的态度迎来了评价的逆转。那段满头大汗、磕磕绊绊说英语的过程被完整保留在节目中。
话题性人物在节目开创初期并不算具有普遍性,那时的节目也还处于探索形态当中。像2010年10月第一期中出现的徐轩和苏彦萦两位选手,一位是节目组成员找的比较有特点的朋友,从小学习京剧,又在意大利学过表演,正好当时刚刚回国,还没有找到工作;另一位则是当时在网络小有名气,“护士门”的女主角。因为在网上散播身着护士服但不够严肃的照片,被医院开除。现场引发的话题都有刻意为之的痕迹。苏彦萦在台上跳了段妖艳的舞蹈,于是她马上被嘉宾抨击,现在有的老板找秘书,不需要会文职工作,只要够漂亮够风骚就可以了。徐轩则在台上被问到了被房东驱逐出门的事情,原因是自己的意大利语很好,女房东更喜欢和他交流,引来了男房东的嫉妒。结果就出现了有老板质疑他在职场会不会乱搞男女关系。最初的话题缺乏严肃性,以致杜葵曾经征求过朋友的意见,想要离开。节目播出半年后,为了强调节目的定位和属性,在“天生我有才”的环节上去掉了舞蹈、唱歌等才艺展示。调整的效果很明显,2011年四五月份后,收视率开始稳步上升。随着主动投简历报名人数的增加,一些更能反映职场典型问题的话题人物被筛选出来。每到这时,便是场上气氛最活跃的时候,节目也就有了出彩之处。
节目组还请过几位以前曾经参与过其他电视节目录制的求职者。这样的选手有面对镜头的经验,可以接受将自己的部分隐私公布于众,也能为节目拉来收视率。蒋拓原来参加过“非诚勿扰”,吴铮真参加过另一档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即使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蒋拓还是没想到汤臣倍健的老板问了他在“非诚勿扰”中提到的公司。节目组的解释是,现场老板都带着手机或者iPad,拿到选手简历后就会上网去查应聘者更多的背景资料。“约会节目恰恰相反,倾向于包装选手。所以我在上边说我在北京和悉尼各有一家公司,其实北京这家小公司完全是把几万块钱给的朋友,让他独自去做,我完全没有管。结果现场所有老板都在质疑我为什么投了钱却对这个公司可以如此不负责任,场上的灯迅速灭到一盏。结果不得不说,是为了报朋友的救命之恩,没有看好这个公司,就当把钱白给他了。节目播出后,朋友几个月都没有理我。”
而从我所看到的最新一期的选手录制,他们能够脱颖而出,多半是由于各自的从业经历复杂,或者有创业的经历。比如19岁就独自开办幼儿园、成为院长的林丽;很会捕捉商机,从礼品店做大为婚庆公司的贾瑞峰;一直在私立学校教书,并同时开办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岳彩花;还有大专毕业后就在家里的照相器材店工作,懂得捕捉顾客心理来销售相机的岳晗。这也体现了争议后,节目发生的变化:锋芒少一些,人物更加平实普通,能提供给一般观众更多有价值的求职技巧。
选手本身的求职过程好看是一方面,节目组对选手的选择还要考虑求职者是否真正能帮他在台上找到一份他想要的工作。因为3个月后,老板还会面临一个“交答卷”的日子,就是让当初招走的员工再回到台上汇报近况,这事关企业形象。也在聚美优品品牌管理部分管人事的刘惠璞告诉我,“非你莫属”是为观众而诞生的电视招聘,只能展现招聘的一个侧面。“在场上进行的提问属于素质面试的范畴,因此更加适合应聘市场、销售、人事、编辑等文职类岗位的人,薪资在3000元至1万元,属于中等偏初级职位。而一般专业类职位,比如技术科研方面的人才,是需要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素质面试三轮的。并且这里也不适合招聘高管人才,因为从安全性考虑,必须要去他曾经待过的公司做背景调查。在职场混过越久的人,他的掩饰能力就越强,他唯一掩盖不了的就是前任上司对他的评价。”老板们普遍会对申请两类职位的人感到头痛,也会判断求职者就是带着投机取巧的心理过来的。一个是某某的助理,另外就是策划。“最好不是直接应聘助理,而是别人觉得你适合做助理。如果一上来就要做助理的话,别人就觉得你想走捷径。而且助理是比较难提升的,除非是慢慢深入了解业务,能够转成以后负责业务。而选择策划创意,代表了年轻人的典型心态,就是只动脑子、不动手。其实创意谁没有,难得是将品牌调性和回报率综合考量。企业真正的创意者就是CEO,其他都是做执行的人。”
Boss团的钉子户
每次录制“非你莫属”,都要连续赶录两期。这是个从下午14点持续到午夜零点的体力活。镜头拍不到时,老板们会此起彼伏地站起身来活动,58同城网的总裁姚劲波则会在灭灯之后在椅子上打个小盹儿。他这种放松的脾性,也代表了这家企业宽松的工作氛围。他告诉我:“肯定是通过人力资源部的招聘效率更高。但是假如我在这里花费10小时招到一个很喜欢的,我就觉得没有白来。这样招进来的人有个好处,全58同城公司有五六千人,他们每周都在看这个节目。因此这个新人的性格、爱好、面对挑战时的状况,其他同事全部都知道,这个新人在公司发展会很顺。并且大家会对他有种期待感,他自然就会有种进取的压力。除了招人之外,最大的好处还在于传播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线下招聘只是一对一地传递,在电视上则是1对1万。我自从去年下半年参与节目,至今只招了11个人。但是因此得到的网上投递的简历数目是巨大的。像我们这样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产品、技术、市场都缺人,人员的变化率也大。”
“咖啡之翼”的尹峰从这个平台上招的人最多,一共有28人,其中4人离职,也是成活率较高的企业。尹峰参加“非你莫属”后,这家总部在湖南长沙的餐饮企业,在北方城市得到了知名度。北京、天津的门店相继开业。“人力资源部招人,都是要让这个人可以马上过来填补一个需求的,老板在这里则是要像星探一样在发现人才。我可能会看到这个年轻人或者求职者的潜质,我会想着我未来的发展规划,我需要一个这样的人,我会更多去关注他的潜能。我们公司最核心的部门是营运部门。它的架构是部员—经理—店长—总店长—区域经理—总监—副总裁—总裁这样一个序列。大部分招来的人都会放在店长助理这个位置,作为营运的储备干部,一级一级成长。”尹峰本人也是通过“非你莫属”走出的明星老板,她上节目之后才开的微博,现在的“粉丝”已经超过19万。
按照刘爽的统计,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00多家企业参加过《非你莫属》的录制并提供了就业岗位,466位求职者站在舞台上,305位求职者成功应聘,其中158位与企业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能留下来当钉子户的老板都是在电视节目上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刘爽这样说。“最早他们嫌我的话啰唆,说半天才进入正题,现在我学会了怎样精练地表达。”尹峰说。习惯了电视表达后,老板们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们总说我是在传递正能量,像一股清流。”尹峰继续说。而台上,也不乏和她针锋相对的老板,比如被称为“毒舌男”的刘惠璞。一位上过两次节目就选择离开的老板向我抱怨,他不能习惯和别人抢话说,也不能适应被主持人打断说话。因此很遗憾,他还没有掌握这场职场节目的游戏的规则,放弃了为企业增加曝光度的机会。 节目一个刘俐俐张绍刚内地综艺非你莫属刘爽求职游戏规则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