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赛“高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洪巧俊)

7月18日,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脑旁边,等待女儿考的城南实验中学张榜,当女儿看到榜上有她的名字时,她哭了,我和妻子激动地说,这就好了!于是我们给父母、兄弟姐妹打电话,向他们传递了这个喜讯,女儿也和她的同学分享录取的快乐。市区就这么几所优质资源初中,每所都是录取600名左右的新生,而每所竞争的小学毕业生都是数千人,几个考生录取一名。

从六年级开始,女儿就是无休止地做作业,上补习班。每天晚上做作业到23点,双休日上奥数班、语文和英语补习班。孩子累,父母也跟着折腾,上午要接送,下午要接送,甚至晚上还要接送,考试的前10天还花了600多元让她去“特补”。这一年,我妻子不敢出去旅游,不敢走亲戚。我是不主张给孩子太多负担的,可老师要求这样做,孩子也强烈要求,原因是学校根据每次考试的成绩分班。每次开家长会,学校都会强调这是小学最后冲刺的一年。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班主任都会发信息告诉家长,并催促家长关注孩子,督促孩子做完大量的课外作业。

记得我小时候,虽然吃得差,穿得差,但作业都在学校做完,回家后就是狂玩,与小伙伴捉迷藏、下棋、掏鸟巢,满村庄跑来跑去,欢乐声充满整个村庄。如今的孩子就是两点一线,学校上课,家里做作业,如此单调,枯燥无味,孩子还有快乐的童年吗?妻子对我说,女儿班上60多名学生,大多在三年级就开始补课,有的在一年级就开始补课。不少孩子从一年级就没有双休日,补语文、数学,还要学画画,学钢琴等等。我的女儿也学了画画,也学了古筝,但都是她自愿学习的,作为家长,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但到了六年级,我们就劝说女儿停学古筝。女儿曾经对我说:“爸爸,在学习上,您是不严的家长,从来没有要求我考多少分,班上考多少名,很多家长规定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试考多少分,有一位同学考试前经常会紧张得出鼻血,因为她母亲要求她每次考试必须是前三名。”“小考”赛过“高考”,小学六年级,的确是小学最后冲刺的一年。现实就是如此,一切皆无奈。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这段时间,我们尽量给女儿宽松的环境,让她有独立的空间,在我看来,让孩子多点自由空间,多点独立思考,是让其培养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但很多家长说这是“玩心跳”,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考试即人生的时代,这种做法与“大气候”格格不入,孩子考不上优质资源的初中,就难以考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也就考不上好大学,这不是废了孩子的前途吗?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天生下来就缺少独立思考的种子和嫩芽,而是我们的学校,我们家长,把孩子格式化了,从小就让他们成了考试的工具,以致他们独立思考的嫩芽被扼杀了。 升学考试高考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