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成本优化的宝马哲学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 铁西工厂的总装车间 )
日前,诺伯特·雷瑟夫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 诺伯特·雷瑟夫 )
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宝马集团如此大手笔地投资铁西工厂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但如果市场进入平缓期时间长,宝马可能会面临什么状况?
雷瑟夫:2008、2009年的时候,当时已经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两方面的重要措施:首先,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追求成本优化,通过成本控制改进内部的效率;同时,无论外部环境看起来有多难,我们都会有重要的投资决策,这些投资决策不仅仅针对现在,而且是看到未来。
( 史登科
)
即使进入平缓增长,也可以保证我们还是盈利的。今年前4个月,虽然宝马目前在欧洲销售量没有提高,但我们还是盈利的,有些国家或地区,比如中国和美国的增长率是一位或两位数,20%、30%。面对这些,作为一个董事长,我对集团的责任也在于平衡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活动。
史登科:我们宣布建设新工厂是在2009年11月,那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高峰时刻。在战后最大金融危机的高峰时刻宣布投资一个如此庞大的新工厂的规划,当时有很多人对此表示质疑。我们则坚持认为,这样宏大的规划和战略,是着眼于未来10年甚至数十年。
与往年相比,当前的市场形势挑战更多一些,但我认为,没必要因为这些情况而变得恐慌或紧张。市场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状况,如果我们看中国10年前的状况,当时汽车市场的规模非常小,而在此后的这10年中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说我们应该着眼于大局。
铁西新工厂到目前还没有完全完成,部分可能到明年才会完成,我们有更多的研发将投入到这里。现在开始国产BMWX1,以及BMW3系长轴距和标准轴距两个版本的车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可以明确的是,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新工厂是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的象征,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中国豪华车市场高速增长的状态还能持续多久?未来5年内宝马会对中国市场部署怎样的战略?
雷瑟夫:今年前4个月宝马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超过了35%。过去几年,虽然中国的高档车一直处于高增长,但我们很清楚,这样的高增长率不会持久,这才是市场健康和稳定的发展。作为负责我们集团全球业务的人,我必须保证集团盈利,即便我们年度销量只增加5%,仍然必须保持健康的利润率,这对集团来说是一个硬道理。
我提供另外一个数字供参考,德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按照不同车型级别区分,高档车比例占市场总量的30%左右。去年,高档车约占全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8%,而其中宝马大约占去了中国高档汽车市场14%的市场份额。我认为,宝马在中国仍有继续增长的潜力。
三联生活周刊:鉴于市场的波动和变化,宝马将怎样设计新工厂的产能?
雷瑟夫:我们两个本地的工厂:铁西和大东,2012年可实现产能20万辆,明年可达30万辆,未来可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扩大到40万辆。从品种来说,我们在沈阳的两个工厂主要负责生产5系长轴距、X1、3系长轴距和3系标准版。未来中国市场对小型车的需求肯定会不断提升,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产品规划时,我们有两个原则:首先,生产应该紧随市场,市场在哪里宝马就要在哪里生产;第二,产能一直保持在合理水平,且具有很大的弹性,通常是稍微低于销售能力,也就是说,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一直要超过生产力,即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有生存的条件。假如从一开始产能就供过于求,我们就会遇到麻烦。
史登科:今年前4个月,不少品牌都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我们达到了35%的增长,不管是绝对的增量还是相对的力度,豪华车市场的表现都是非常强劲的。我认为,如果某些时段增速有所放缓,这完全是正常情况。我相信今年豪华车市场的表现,仍然会明显高于GDP的增幅。
我们对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特别是豪华车市场仍然会持续增长,这是宝马进行生产规划时非常重要的考量依据。铁西新工厂所生产的车型,我相信BMW X1会是一个非常强的产品,即将上市的新一代BMW 3系,也会有非常好的市场表现,因此我非常确信,在可预见的将来,新工厂的产能一定能够很好地被市场吸纳。
三联生活周刊:铁西工厂建成后,意味着华晨宝马未来的总产能可达到40万辆。有这样本土化的生产能力,是否意味着宝马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进入到一个最新阶段?国产车型与进口车型的比例是否会有所改变?
史登科:当年大东工厂开始投产的时候,起步产能约为3万辆,从2006年开始,可以说在过去的这7年中,头一天我们在大东工厂生产的汽车,基本上第二天就售出了,所以基本上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我们当然不希望消费者等候提车的时间过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持续扩大产能。
随着新工厂投产,我们有能力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更多的BMW车型。同时,原有工厂规模产能也要继续提高,以适应市场的发展。目前,我们合资企业的发展进入到了第二季,在未来数年里将有更多的内容随之而来,生产规划会继续顺应市场的发展,我们也需要平衡国产车型与进口车型之间的比例。我个人当然希望两方面都能齐头并进,但很有可能会看到未来国产车型的比重会更多一些,这要具体取决于市场的发展状况。
我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工厂的发展包含了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概念:横向是产能数量方面的增长;纵向则是指发展的深度,比如我们的发动机工厂,它是宝马集团在欧洲以外的第一个发动机工厂。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宝马将最先进的技术投入到中国的生产中来,这也是一个标志,代表了我们致力于将本土化的进程推向更深的一个阶段。
三联生活周刊:伴随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三大豪华车品牌都在扩张经销商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我们看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宝马在未来的品牌建设上会有哪些举措?
史登科:这个问题取决于如何看待价格竞争。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实这很正常,在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必然会有激烈的竞争,大家都想在这个市场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并不畏惧竞争,回想一下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宝马从那场危机中走出来,变得比危机前更强大。任何的竞争中都有赢家和输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处于赢家的行列,确保为消费者和市场找到正确的竞争之道。
回顾过去几年,宝马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这说明相对于其他品牌,我们做得更加成功。因为整个的市场份额是100%,如果有人赢得多一些,有人必然会失去一些份额。我们在未来还会持续致力于增加我们的市场份额。
谈到价格,我们要看到在中国市场,豪华品牌与普通品牌之间的价格差距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这意味着在当前形势下,普通的汽车品牌所经历的困难可能更大一些。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品牌在采取一些比较激进的价格措施,但宝马是不会参与到这样的价格竞赛中的。我们会继续保持强大的定价能力,不断投入,将BMW品牌打造得更加强大。我们有一系列的市场活动,包括奥运战略、“BMW X之旅”、“BMW 3行动”等,这些都是消费者选择BMW品牌的原因所在,是除了产品在品质、设计、性能等方面之外,能够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因素。我们会继续致力于保持我们的品牌强势,而不是通过价格战的手段,因为这样真的没有任何的好处。
三联生活周刊:铁西新工厂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与宝马在全球的各个工厂的标准是否一样?
史登科:环境指标将符合和高于最新的标准。以涂装车间为例,传统的涂装车间是最耗能的一个生产环节,铁西新工厂的涂装车间,节水达到60%,能耗降低65%,减少污染排放达70%,整体消耗更少的能量,同时还有水处理等各方面的优势。与欧洲现行的标准相比,它至少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
关于工厂的环保,等工厂完全建成时,会清晰地看到一个完整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新工厂相比现有的工厂所具备的先进之处。比如水处理、能耗、排放等各个方面,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价值链中,相信铁西新工厂在中国是最先进、最现代化,也是最环保的一个工厂。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市场比较独特和复杂,对此你怎样看?
雷瑟夫:我已经做了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6年,我的体会是:无论在哪里,市场都是复杂的。我可以举几个欧洲市场的例子,2007年宝马在西班牙市场的销量是7万辆,去年下降到了3.5万辆;希腊市场4年前的销量是1万辆,现在是2500辆,下降了3/4。欧洲市场未来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有新政策和规定,会更加严格,这对宝马来说肯定是必须要过的关。
我们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技术,作为汽车制造商,宝马也要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要开发电动汽车,最晚到2020年要开发燃料电池汽车,这些是毫无疑问的,我们面对这些技术发展要做好准备;第二,市场越来越复杂,需要我们全力应对。 成本哲学宝马优化宝马公司追求新一代宝马5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