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扣从哪里来?
作者:黑麦(文 / 黑麦)
( “奥特莱斯创始人”哈罗德·阿方德 )
世界上第一个大型购物场所,诞生于公元7世纪,它位于今天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老城区,彼时,那里出现了一个名为“哈密迪亚”(Al-Hamidiyah Souq)的市场,这个拥有“穹顶”、“人行道”、“密集店铺”的地方被之后的人们称作最早的“购物中心”。由此,“顶棚”、“人行道”以及“联排店铺”构成了商场的基本三要素。更具现代意义的购物中心,诞生于1774年的伦敦,牛津穹顶市场(The Oxford Covered Market)仍旧保留了穹顶的外形,以及联排的商店,它的出现,使人们开始依赖于这种形成了某种“购物生态”的零售体系,它与1938年在英国纽卡斯尔开设的首家百货商店——“班布里奇(BainBridge)百货”仍有不同,前者仍接近于“跳蚤市场”(Grand Bazaar),而后者中的店铺与今天的中小型商铺更为接近。
奥特莱斯(Outlet Store)一度与仓储店(Warehouse Store)被归为同类。仓储商铺最初的功能是工厂的“批发店”,这个带有会员制度的销售模式被称为仓储俱乐部(Warehouse Club)。1883年,伯纳德·克罗格(Bernard Kroger)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创立了最早的仓储店——“克罗格仓储商铺”,而在若干年后,仓储商店的销售模式开始分化,工厂、店主们逐渐放宽了购物的资格,这一举动或许促生了日后奥特莱斯的诞生。
真正的奥特莱斯诞生于1971年。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工业产品生产过盛,一些大型服装工厂和日用品加工企业,试图利用工厂的仓库销售订单尾货,于是,这些人开始在他们的仓库里建立起最初的“工厂店”(Outlet Store),一度,几乎所有生产成品的工厂,都会开上一家或大或小的“工厂店铺”,凭借着“不可想象”的折扣,“工厂店消费”在60年代的美国,几乎成为一种近乎于主流的“日常式消费”。此前,“奥特莱斯创始人”哈罗德·阿方德(Harold Alfond)在缅因州买下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并于次年创立了造鞋公司,并为诸如Sears、 JC Penney等品牌制造尚未贴牌的产品。彼时,哈罗德已经开始设计并出售自己的品牌,以及尚未贴标的运动鞋;与此同时,他已经开始筹划在缅因州的思科海根镇(Skowhegan)创立第一家奥特莱斯。他的“DFOS”(Dexter Factory Outlet Store)于1971年“浮出水面”。早期的奥特莱斯,推出了存货目录,消费者根据需求决定购买产品,数年后,当阿方德的工厂店开至80家左右的时候,他决定放弃与其他厂商竞争的方式,停止了建造标志性的奥特莱斯小木屋,而是在奥特莱斯成群的“商街”(Outlet Mall)开启了店铺租赁业务。
阿方德的启示,影响了美国最大的奥特莱斯集团。目前,美国最大的奥特莱斯商场Woodbury Common Permium Outlets,位于纽约远郊的中央谷(Central Valley),拥有至少587个品牌。美国名牌折扣购物中心(Premium Outlets)总裁肇伟(Maura K.Eggan)认为:“作为一种传统的零售业态,从二三十年前它进入人们的视野,奥特莱斯已经变得更具有某些‘市区商场’的特征。”肇伟说:“近10年来,时装与名牌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作为供应链中的一级买手,在时装产业中,奥特莱斯跳过了分销商、运输商、零售商等多余的下游买手,这些下架品、尾货大多来自一级买手的仓库。”
将时尚注入奥特莱斯的是欧洲人。当美国人的“工厂店”逐年扩张时,这种“高堆放,低价卖”的消费模式立即入侵欧洲。不过,欧洲消费者并不追求店铺的规模,或是价格是否低于5折,多数人更在乎的是品牌以及时装的经典性。在意大利,约有2000家以上的奥特莱斯,地产商往往将其设置于米兰,或是一些旅游城市;与之不同的是法国,这些奥特莱斯往往“垄断”了品牌刚刚出炉的尾货,使它们与正品的季差极其短暂,一些快销时尚品牌在正品销售季末,就已纷纷登录奥特莱斯。
( 美国西部最大的工厂直销中心Desert Hill Premium Outlets )
(实习记者朱婵媛对本文亦有贡献;参考书目:罗欣,《商业价值新支点》)
“它是时尚与传统的零售”
( 肇伟
)
——专访名牌折扣购物中心总裁肇伟
三联生活周刊: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人,人们选择在奥特莱斯购物的更大原因是什么?
肇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折扣”。当然,现在的奥特莱斯也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所以说,无论是游客,还是美国当地的居民,都愿意去奥特莱斯购物。从名牌折扣购物中心的分布图来看,它覆盖了整个东海岸和西海岸,基本上人群比较密集的地区都有涉及。
三联生活周刊:每一家奥特莱斯是如何选定品牌的?与品牌的合作关系又是怎样的?
肇伟:甄选品牌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过程,我们会针对市场,品牌的价值、发展以及产品的价格区间去考量。也有例外,我们的旗舰店Woodbury开设在纽约市郊,基本上所有品牌都想在那儿开个店铺,你要知道,当一个类似Gucci、Ferragamo这样的品牌在某处开店后,其他同等品牌会蜂拥而至。有人说,“在名牌折扣购物中心开店,对于各大品牌来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我相信这一点,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把消费者喜欢的品牌聚拢在一起。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是如何将折扣维持在25%~65%这个幅度的呢?
肇伟:每个品牌都有它的销售渠道,他们可能会面向百货商场、店铺、零售商,当然,它们也可能面对如我们这样的名牌折扣店。对于人们“特别关注”的时尚品牌来说,它们也会面临流行高峰或流行低潮,每一款商品也会面临过季或不过季的情况,对于这些“下架”、“尾货”产品,我们有分门别类的销售渠道将它们重组、消化。这些品牌与奥特莱斯的合作是“一级买手间的”,到店的价格本身就具有很大优势,加上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销售季来运作产品,这些都导致了价格的优惠。
三联生活周刊:你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市场?有什么计划?
肇伟:2005年前,凡是主营的、飞美国的航空公司,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之后,中国比较大的几家旅行社,都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购物中心会出现在几乎所有出境游的产品路线上。2015年,我们会把名牌折扣购物中心开在上海浦东,作为首家中国“分店”。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我就已经屡次考察中国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境游客,特别是赴美游客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游客大多数乐于在美国消费,所以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比较频繁地到中国来。据我了解,中国游客大多会在名牌折扣购物中心购物,主要原因在于,折扣中心拥有“集中的高端品牌”,且这些高端品牌均为人们熟知。此外,我们会控制这些产品的价格,把多数产品价格控制在30%~70%。
三联生活周刊:有很多品牌已经开设了网上直营店,是否会影响奥特莱斯的销售?
肇伟:我做过一些消费行为的研究,基本可以认定“网络消费者”和“橱窗消费者”是“两个群体”,或者说,他们之间不会冲突。消费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网络上固然方便,但是大多数人更希望到一家商场,切身地触碰、穿戴一下产品。在奥特莱斯,因为每一个店都由这些品牌直接管理、直接运营,所以我们也没办法,不会来运营一种网上购物方式;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地产商,我们不会把工作重心放到网络上,这也决定了奥特莱斯会是一种传统的零售业模式,只不过现在的它多了些时尚的元素。
三联生活周刊:奥特莱斯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在哪里?
肇伟:根据统计,在美国。日本、英国以及加拿大的游客,通常会选择在奥特莱斯购物,而在亚洲,中国、日本的游客则占了很大比例。我们看到,在增长率统计中,排名最高的是中国游客。由于目前美国对巴西、中国的签证政策放宽,我预计未来5年内,会增加40%的中国游客到美国。 哪里穹顶折扣品牌折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