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加速度与雀巢的乳业布局

作者:黄燕

(文 / 黄燕)

并购加速度与雀巢的乳业布局0( 位于黑龙江双城的雀巢奶粉加工厂 )

在中国以咖啡闻名的雀巢正在加速乳业市场布局。6月6日,雀巢奶牛饲养管理培训中心在紧邻哈尔滨的双城市奠基,总投资1.8亿元的培训中心占地60万平方米,包括一个1520头牛的奶牛小区、一个1200头牛的农场和一个8000头牛的超大农场,一期工程将于2012年底竣工。按照2012年1月雀巢与双城市签订的合作备忘录,未来5年雀巢将投资25亿元发展当地奶业。25年前,正是在双城,雀巢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家工厂,作为极少数掌握奶源的外资品牌,雀巢试图在中国乳品市场上获得更多话语权,而婴幼儿奶粉是重要的突破口。

雀巢此举的重要背景是,2012年4月雀巢力压达能以118.5亿美元收购辉瑞旗下婴儿营养品业务,其核心品牌是惠氏奶粉。按照辉瑞公司此前发布的数据,惠氏85%的销量来自新兴市场,其中中国贡献了1/4;而以婴儿奶粉起家的雀巢在中国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市场占有率在五大外资品牌中排名垫底,外界认为中国市场是雀巢拿下惠氏的重要原因。在收购等待审批的过程中,雀巢已开始扩大奶源基地建设。雀巢在中国的重要优势是拥有双城、青岛、呼伦贝尔三大奶源基地,其中年产能8.3万吨的双城工厂不仅是雀巢在中国最大的奶源基地,也是唯一生产婴幼儿奶粉的工厂,加大对双城的投入意味着雀巢将在这一领域开始发力。

奶源之争

位于双城市幸福满族乡的奔新牧场是雀巢与当地奶农合作的典型模式,这个占地10公顷的小型牧场有9名工人照料230头奶牛,单头奶牛产量达到21公斤/天,以10个月产奶期计算,单头奶牛年产量6吨左右。“双城地区个别牧场单头年产量已接近8吨,而中国乳业的平均水平是4吨左右。”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告诉本刊。双城雀巢有限公司奶源部员工王昕每周都要来奔新牧场两到三次,按照他的说法,奔新农场全部选用业内最主流的荷斯坦奶牛,以羊草、浓缩饲料和青贮搭配的精细化饲料配比以及科学的管理流程,这些确保了牛奶产量和质量,也给奶农带来可观收益。在奔新牧场,所有奶牛和设备都属于农户,雀巢提供技术指导和采购保障。2011年奔新牧场贷款30万元建起了自动挤奶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如此,每次挤奶时还会给奶牛听轻音乐,经过测算能增加3%到5%的产奶量。”王昕透露。目前黑龙江地区的原奶收购指导价在3元/公斤左右,而在双城,脂肪含量4.1%、蛋白质含量3.4%的优质原奶收购价可达4元/公斤。

雀巢的“企业+奶农”模式其实在中国并不陌生,中国乳品企业的奶源大多来自奶农,包括散户、奶牛小区、小型牧场和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以伊利为例,70%奶源来自上述方式,对企业来说风险低、便于操作,但企业与奶农始终存在利益博弈,管理难度大。”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告诉本刊,“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以蒙牛为代表的乳品企业开始大规模自建牧场,最主要的原因是确保奶源安全。规模化、现代化无疑是中国乳业的发展方向,但近年来企业热衷万头牧场的做法在业内也引起了争议,超大牧场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如何平衡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博弈?这些都是企业在建设奶源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并购加速度与雀巢的乳业布局1( 苏博 )

在中国,液态奶市场已经成为本土品牌的天下,达能、卡夫、帕玛拉特等国际巨头纷纷黯然离场,无法掌控奶源是洋品牌在中国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奶粉市场,特别是利润丰厚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情况刚好相反,辉瑞公司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雀巢所占据的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14%、12%、10%、9%和4.4%,五大品牌已经占到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雀巢对惠氏的收购完成后,将以14%的市场份额逼近美赞臣,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乳制品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特殊,它上下游产业链长,而且受奶源制约巨大,业内更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宋亮告诉本刊,“不仅在奶粉市场,雀巢的奶源布局还可能推动其液态奶业务。目前德国、新西兰等外资品牌已经进入高端市场,但苦于没有奶源,仅依靠进口无法做大。”

并购之后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食品巨头雀巢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主题无疑是并购。2010年,雀巢收购中国瓶装水十强之一“云南大山”70%股权;2011年4月,雀巢收购蛋白饮料和八宝粥市场第一品牌“银鹭食品”60%股份;2011年12月,雀巢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一举超过玛氏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糖果公司。一旦收购惠氏完成,雀巢将凭借能恩和惠氏两大品牌成为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的婴幼儿奶粉企业。“由于目前此项并购还在等待包括中国商务部在内的政府部门的批准,在最终结果出来前,雀巢无法就奶粉业务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能透露未来的发展计划。”雀巢大中华区食品及饮料部总裁苏博告诉本刊。可以肯定的是,新兴市场在雀巢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正与日俱增,2011年财报显示,雀巢全球销售额增长3.9%至909亿美元,欧洲、美洲市场增幅低于2%,而亚洲、非洲、大洋洲增幅高达7.9%,雀巢CEO保罗·布尔克预计到2020年新兴市场销售额将占到全球的50%以上。在中国,婴幼儿奶粉无疑是业绩增长重要的发动机,在咖啡业务之外,如何发挥全球资源优势将乳品业务在中国做大?为此我们专访了雀巢大中华区食品及饮料部总裁苏博。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乳品行业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导致消费者偏爱进口奶源,在这种情况下,雀巢为什么加大力度在国内建设奶源基地?

苏博:很明显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雀巢希望作为一个国内公司和乳品行业的一分子支持中国乳业。因此在面对奶源挑战时,我们不是简单地从国外进口奶源,实际上进口奶源成本更低,我们希望通过扶持本地奶农提升行业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本地奶源的信心。在双城培训中心项目上,雀巢分别与在奶牛育种、饲料和牧场建设方面处于世界顶尖水准的三家国际公司合作,希望把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引入中国,同时加强我们在中国的生产。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雀巢知名度最高的业务是咖啡,对于乳制品雀巢一直以来投入并不多,为什么选择此刻发力奶粉市场?

苏博:奶粉市场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乳制品品类,我们今天的投资本身就反映了雀巢对这一业务的重视,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质量和营养的追求,奶粉市场未来还会有更大发展潜力。今年是龙年,在中国是很特别的一年,我们了解到新生儿会出现增长,并且在奶粉供应上做好了准备。其实雀巢公司创始人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就是婴幼儿奶粉,在中国,乳制品也是雀巢最初的业务。1987年我们在双城建立了第一家工厂,现在双城有16万头奶牛,当时只有1万头左右,大家可以看到25年来这里进步巨大,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大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液态奶市场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目前不少外资品牌都发力在中国高端液态奶市场,而雀巢的乳业布局中液态奶占比较小,雀巢在这方面有什么发展计划?

苏博:液态奶和酸奶在中国是很大的品类,有很多很有竞争力的品牌。雀巢更倾向于选择我们最能发挥实力的品类,因此我们现在的产品定位集中在奶粉类,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儿童奶粉、中老年奶粉、成人奶粉和孕妇奶粉等等。在婴幼儿奶粉市场我们的产品同时覆盖中高端,既有150元左右的产品也有两三百元的产品,这确保我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雀巢相继收购银鹭食品和徐福记糖果,这是否意味着雀巢在中国开始进入并购期?你们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一个行业?

苏博:过去一年我们在中国完成了两起重要的收购,这对完善雀巢在中国的业务布局,扩大我们的领先优势有重要意义。从中国市场对雀巢的重要性和我们在中国25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不认为一年两笔的节奏过快。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在雀巢全球排名前五位,且每年有两位数的增长,但目前还不适合展望未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和合作伙伴一起把现有业务做好。 乳业雀巢奶粉新西兰奶粉中国奶粉雀巢并购加速度奶牛布局

上一篇: 折扣从哪里来?
下一篇: 懒惰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