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刊速览(68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环球要刊速览(685)0无论在大众媒体还是日常交往中,人们一直在避免谈论死亡。死亡是一个被社会压抑的事实,但却是人人都需要面对的。死亡的经验无法被体验和传达,人们在好奇的同时也缄默着。在《明镜》周刊针对死亡方式的调查中,67%的人选择“在健康时猝死”,只有2%的人选择在重病和痴呆中再活10年。家里是死亡的最佳场所,选择“在医院死去”的人只有3%。《明镜》周刊选择了在养老院、家里、绝症监护所等几个场所的个人故事,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些濒死者的经验,同时也告诉读者,应该及早考虑告别世界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绝症监护所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服务,病人可以自愿告别治疗,得到尽可能多的吗啡,这里已经是人们对死亡地点的第二选择(11%),仅次于家里(66%)。

环球要刊速览(685)11968年,已经担任过三届州长的乔治·罗姆尼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落败。几年后,罗姆尼夫人竞选密歇根州的联邦参议员也以失败告终。在竞选过程中,最小的儿子米特陪伴她左右。当年记者们问米特的打算。他回答说,首先是赚钱,之后可能考虑政治。父母们的失败给了米特·罗姆尼教训。他知道如何塑造自己的野心,如何计算风险,如何实现父母所未能实现的目标。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在政治道路上已经超越了父母。当年,父亲乔治从尼克松内阁中辞职时,他批评政治家们的胆怯:“害怕得罪选民,不敢在任何具体问题上表明立场。”现在米特·罗姆尼正在面对诸多话题:堕胎、干细胞研究、同性恋问题等等。除了讨好选民,他必须知道如何向选民说不。

环球要刊速览(685)260年又3个月之前,1952年2月5日,英国王位继承人在一棵无花果树下度过了她作为公主的最后一晚。伊丽莎白26岁,正是一个硕士研究生的年纪,但早已从王位继承人学院毕业。自1937年她孱弱的父亲戴上皇冠的那一天起,她一定已经意识到了,命定的重担正在等待着她。“二战”期间,是丘吉尔而非乔治六世,赋予了“英国斗牛犬”不屈不挠的形象,但伊丽莎白和妹妹留在英国,经历了德军对伦敦的空袭,成为王室拒绝流亡的象征。战后英国陷入经济困境,1947年11月,那个最艰难的冬天,伊丽莎白的婚礼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仪式结束后,公主将手中的捧花放在了教堂中殿的一座无名烈士墓前。国家到处都是深陷在悲痛中的家庭,公主谦卑的姿态正是为英国王室的未来所储存的资本。

环球要刊速览(685)3欧洲战后的历史逐渐朝着悲剧发展。这不仅仅是因为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国家都陷入了一场新的经济大萧条中,问题是这场危机正在沿着欧洲计划本想消弭的那条分界线重新将欧洲一分为二。单一货币本旨在创建一种普遍的欧洲认同,但这一点注定欧元从一开始就失败了。说了数十年的欧洲“团结”和“大欧洲思想”沦为笑话。希腊人、西班牙人、英国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是天生的伙伴,他们的共性超越了文化分歧和历史恩怨,“欧洲”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而不是一个在布鲁塞尔打造出来的蓝图——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古老的那一套还像过去一样鲜活,构成了整个欧盟的对话方式。德国人专横严厉,意大利人无所事事,希腊人腐败,英国人傲慢,法国人虚荣。60年的欧洲统一不过如此。

环球要刊速览(685)4玛丽昂·歌迪亚携新片《锈与骨》竞争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歌迪亚在片中扮演一位残疾的虎鲸训练师:“她拒绝承认自己的不幸,把自己封闭起来,沉浸在无法实现任何目标的幻境中。本质上,这是一场灾难。”在日常生活中,歌迪亚承认自己也有失控的时候。“我吸烟太多,有时喝酒也会超过限度。但是我始终害怕自己会完全失去控制。我看到我身边的一些例子,他们在毒品中迷失。这让我远离危险的事物。”歌迪亚对人的灵魂和探究自身着迷。她从小喜欢写日记,时刻觉得需要了解自己是谁。她知道恐惧和缺乏安全感阻碍了她的人生继续先前。所幸的是,歌迪亚知道这一点,并且在成为母亲之后说:“我成长了,对于自身的认识也更加清晰。” 罗姆尼环球要刊速览国际社会

上一篇: “窗口”的风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