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靠家电还不够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经济增速下滑超出预期的背景下,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已经开始悄然出台。5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安排16亿元支持推广高效电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增长,国务院也是率先以家电作为突破口,先后启动了“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家电行业的消费。随着去年底“以旧换新”活动到期终止,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萎缩,家电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以上市公司来看,20多家家电股在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家电行业先后两次承担起促消费的重任并非偶然,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1万亿元,其中家电销售额为1.2万亿元,占比7%,在我国经济向消费转型的过程中,家电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一次启动的节能家电补贴的力度大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以补贴金额来看,此次家电节能补贴计划在一年内安排补贴265亿元,而“以旧换新”政策在两年半时间内共补贴300亿元,“家电下乡”则是在将近6年时间内共补贴600多亿元,如果以年金额来看,此次节能家电补贴的力度最大。目前具体补贴细则尚未出台,但如果参照“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此次节能家电补贴大约能撬动3000亿元的家电消费。
但与上一轮家电补贴相比,此次针对节能家电的补贴行为,虽然补贴金额较大,但刺激效果有可能反而不如上一轮。一是因为上一轮家电补贴计划始于2009年,当时正好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经历短暂寒冬之后快速回暖,随后2至3年内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到达高点,住房市场的热销带动了家电行业的快速增长。而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从高点回落,短期内很难重现过去的辉煌,对于家电行业而言,失去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仅仅依靠财政补贴难以抵挡行业的下滑。另外,过去几年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在当时刺激了家电行业的销售,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视为对未来几年消费的透支,目前我国城市家庭的家电保有量已经很高,增长潜力主要还是集中在农村市场,而节能家电的主要市场应该还在城市而非农村。
所以综合来看,此次节能家电的财政补贴计划,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家电行业,但实际作用预计不会太明显。家电股票的反应也大致能够说明市场的预期,在政策出台当日,A股市场的家电股大幅上涨,但很快就集体回落,“一日游”行情显示出市场对于政策刺激的信心不足。
另外,从提振中国经济的消费潜力来看,家电行业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但力度仍显不够,还需要挖掘出更多的消费增长点。按照国家统计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比重最高的为汽车消费,占比超过10%,其余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等也都占据较大的比重,但从政策刺激效果来看,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大都属于基本生活必需品,不会有太大的政策刺激效果,也没有刺激消费的必要,相比之下,适合利用政策杠杆刺激的还只有汽车和家电这两大行业。
在国务院此次常务会议上,在以家电行业为主的同时,也涉及了汽车行业,“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视为去年到期的节能车补贴政策的延续,2010年6月出台到2011年10月,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目录内的车型给予一次性3000元定额补助,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贴资金107亿元,直接拉动汽车消费近3000亿元,再加上车辆购置税减半的刺激政策,过去几年的鼓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汽车消费。与家电消费相比,汽车消费虽然金额更大,但是可以挖掘的潜力更小,无论从我国的汽车保有率、道路拥挤度还是石油消耗量来看,我国汽车消费已经度过了高速增长的顶点,2011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1842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汽车1850万辆,同比增长2.5%,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0年分别大幅下降了31.6和29.9个百分点,创下近十几年来的新低。即使将来再有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汽车行业也很难重现过去高达30%以上的增长。
无论是家电还是汽车消费,任何通过政策刺激消费的行为只能提振一时,而且从长远来看,消费补贴行为还透支了未来的消费,使得未来的消费增长更加乏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指望这种刺激行为能够提振消费,甚至解决中国经济向消费转型的难题显然并不现实。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呈现“重投资,轻消费”的畸形发展模式,过去十几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降,尤其在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滑到仅有37%。从2011年开始,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开始有所回升,去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60%,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投资贡献率只有44%,这也是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虽然是一个难得的积极信号,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向消费转型已经收到明显成效,今年一季度消费成为GDP增长的最大动力,主要原因在于另外两驾马车的相对疲软,由于大规模的基建投资逐渐退出,加之房地产投资规模萎缩,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明显放缓,这使得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相对减弱。在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出口市场的萎缩更加明显,今年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负的4.4%,拉动GDP负0.5个百分点。正是由于投资和出口市场的萎缩,使得消费成为GDP增长的第一大动力。
如果抛开投资和出口,仅从消费本身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今年一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实际增长10.9%,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放缓1.5和0.7个百分点。以此可见,消费在今年一季度的GDP中成为第一大引擎,但这种局面主要是三驾马车之间此消彼长的结果,并非国内消费出现了快速增长,事实上是消费增速也在放缓,只不过是放缓的速度好于投资和出口而已。如果将来国内出于刺激增长的需要再次展开一轮大规模的投资热潮,或者将来出口市场有所好转,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很快会再次下降,所以,今年一季度表现出来的经济结构并不是一个长期趋势,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依然漫长。
从最新公布的4月份消费数据来看,消费增速放缓的趋势仍在继续。2012年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相比3月份15.2%的增速继续放缓,其中城镇消费增速放缓更为明显,从3月份的15.2%下降到4月的14.0%,而农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消费增速从3月份的14.6%小幅下降到14.5%。
从消费种类来看,如果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4月份消费额增速大幅增长的只有通讯器材类,增速从去年的27%大幅上升到42%,其他主要消费种类的增速均出现显著下滑,汽车消费增速从去年的15%下降到今年4月份的8%,在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汽车消费见顶的趋势非常明显,金银珠宝的消费从去年高达42%的增速下降到只有13%,显示出金价大幅回落之后,消费者对于黄金的追捧热情明显降温,家用电器的消费增速也从22%下降至不足8%,显示出房地产市场疲软带来家电的需求萎缩,家具消费也从去年33%的增速下降至24%,同样还是房地产萎缩的负面影响。
今年一季度消费成为GDP增长的最大动力,这种表面现象其实掩盖了消费持续萎缩的真相。通过财政补贴来刺激消费,本质上其实和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相同,都是短期有效而长期有害。只有通过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才能从根本上突破消费瓶颈,但对于眼下的中国经济困境,这些手段仍然是远水难解近渴。 仅靠家用电器家电贡献率消费投资不够城市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