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在裤衩里的救命钱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缝在裤衩里的救命钱0( 2011年2月2日,奥巴马在白宫签署美俄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

5月18日,美国国防部发表了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同一天,美国众议院表示,将9天前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的一项在东亚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的修正案内容,写进《2013年国防授权法案》。此前虽然民主党众议员提出了一项修正案试图在众议院范围内阻止该行为,但却被众议院以261票对160票予以否决。其实,无论是国防部有关中国军力发展的报告,还是众议院的修正案,都表明了一向基于能力判断对手的美国军方,必须要面对一个“缺钱”的现实。正是因为如此,对于中国的军事迷而言,他们更关心未来美国会不会拿出它“缝在裤衩里的救命钱”——战术核武器。

5月9日,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以32票对26票的表决,通过了一项在东亚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的修正案。中国媒体记者很快以此为线索,找到了美国科学家联盟核武器专家克里斯藤森(Hans M.Kristensen)5月3日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布的一份有关美俄战术核武器的报告。克里斯藤森公布这份长达84页报告的本意,是想证明北约应该与俄罗斯进行削减战术核武器谈判的必要性。原因在于一年多前美、俄总统达成的新一轮《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对双方拥有近3000件的实战部署的战术核武器只字未提,而这些战术核武器实际上对双方不仅是财政负担,而且还存有巨大的战争和技术隐患。特别是美国在欧洲几个北约成员国国土上部署的战术核武器。那么双方为什么都不提,也不愿意裁减这些战术核武器呢?对于俄罗斯而言,现存的2000枚左右的实战部署的战术核武器,无疑是“救命钱”。因为俄罗斯必须以此来对冲北约正在部署并不断升级的欧洲反导系统,进而维护其战略核力量的威慑能力。那么美国目前拥有的约760枚实战部署的战术核武器,到底是不是“缝在裤衩里的救命钱”呢?

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越南战场,面对苏联部署在北德平原对面、技术上拥有优势的数万辆坦克,在常规武器上明显处于劣势(M-1A系列坦克在上世纪80年代才组装),因此必须研制在欧洲北约成员国国土上部署的战术核武器。从这个意义上看,当时的战术核武器对于美国和北约而言,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命钱”。但是,面对俄罗斯拿出自己的“救命钱”来对冲美国和北约坚持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举动,奥巴马虽然在2010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提到了战术核武器的削减,但是为什么到了2011年与俄罗斯签署新一轮“削减条约”时,美国也闷着不吭声了呢?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公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曾建议将存放在华盛顿州班戈基地和佐治亚州金斯湾基地的260枚左右的空射和潜射“战斧”的W80核弹头全部退役。但是美国军方和能源部一部分专家却坚持认为,在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没有全部退役之时,美国不仅不能将现存的战术核武器退役,而且还要对其进行延寿和技术升级。在无法得出明确结论的情况下,“无核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与梅德韦杰夫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时,双方就都对对方的战术核武器只字不提形成了“默契”。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军事迷看来,战术核武器在本质上就是目前美、俄“缝在裤衩里的救命钱”。

现在的问题是,在未来10年内,即便俄罗斯表面上军费开支比上世纪90年代要高出一些,但美国和俄罗斯的军备建设从整体上来说,都将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下降趋势。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那项在东亚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的修正案,恰恰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通过、并被要求写进“国防授权法案”的。那么在未来10年内,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出口国的中国,随着财政收入的正常增长,军备建设会达到一个什么规模和技术水平呢?也许5月18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就是要探寻这其中究竟的。为此很多军事迷认为,中国除了在外交和舆论层面抗议其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影响之外,更要考虑若奥巴马连任后一旦与同样“缺钱”的俄罗斯在欧洲反导问题上达成“默契”,一向基于能力判断对手的美国军方会不会逼着奥巴马把曾经部署在欧洲防范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真的部署到东亚呢?尽管美国可能会不断用朝鲜“说事儿”。 裤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术核武器武器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