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色的法国是如何练成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学伟)

玫瑰色的法国是如何练成的?0( 5月10日,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卢森堡公园参加废除奴隶制纪念仪式时和学生们交谈 )

一半在狂欢一半在哭泣的法国

惊心动魄的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终于落幕。结果不出所料,左派社会党的奥朗德赢得选举。略微意外的是差距不如所有民调预计之大,仅是51.6比48.4,距50%,奥朗德仅赢1.6%。

我先来描述一下开票过程中几个比较动情的地方。

5月6日20点整,公布第一个预计结果是52比48,奥朗德胜出。差距比民调估计的小,但并未小到可能翻盘的1%以下,左派在巴黎的集会地点社会党的总部和巴士底广场上自是欢声雷动,而右派的保卫共和联盟的集会地点“互助之家”的剧场内和门口则是一片寂静。

比预计的早,半小时后,萨科齐就到了“互助之家”,发表落选感言。现场民众高呼萨科齐的小名尼古拉,尼古拉,不少妇女热泪盈眶,好些条幅上手写着“谢谢你,萨科齐”。现场飘满法国的三色国旗。奥朗德到21点左右才从他乡下的家中赶到巴黎社会党总部,前面的街挤得满满当当。他在那里先发表了一个胜选感言,承诺要把公正和青年放在首位。已经到了午夜,我想他是临时增加行程,赶去左派的第二个集会场所巴士底广场,那里聚集了超过10万的民众,高呼“我们赢了!”不肯散去。类似场面上一次在法国出现是31年前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时。那时我还没有到法国,并未目睹那种盛况。1998年法国在巴黎获足球世界杯冠军的时候,我倒是曾躬逢其盛。深夜里,民众向香榭丽舍大道积聚,人数以百万计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一整天。

玫瑰色的法国是如何练成的?1( 5月6日,奥朗德的支持者在巴黎巴士底广场等待大选结果公布 )

5月8日,是“二战”停战节,循惯例总统到凯旋门下的长明灯前献花。这次奥朗德也受邀参加。现场也有好些公众呼喊“尼古拉谢谢你”。5月9日,萨科齐主持最后一次内阁会议。与会者称,会场气氛十分感人,各部长们致以长时间的起立鼓掌。萨科齐向各位部长表示,他祝愿新当选的总统奥朗德“好运”。部长们各领有一个纪念公文包,好几位部长向记者展示萨科齐在包上的签名,称要把这个包传诸子孙。

法国始终分裂成几乎势均力敌的左右两派历史已经十分悠久。当选总统的得票率永远都是百分之五十几,有54%如2007年的萨科齐就算高票。

玫瑰色的法国是如何练成的?2( 巴黎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左)正在帮助一位求职者(中)与她的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摄于2008年7月) )

法国左右两派的差距明显比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要大。党派分歧花样也比美国多,有别于英美的两党制叫做多党制。中左的社会党左面还有共产党等好几个更左的派别和绿党,中右的保卫共和联盟右面还有极右的国民阵线。左右之间还有一个骑墙的贝鲁的民主运动。

如果谈到两派各自代表的社会阶层,那自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左派主要代表的是工薪阶层,工人职员、中小学教师,还有公营部门的大批阶层更高一些的员工,还有就是大学和其他部门的受薪的知识分子,医院的医生、护士。右派代表的是农民、绝大多数的大中小老板、自由职业者、高级干部、私营部门的中层干部。其实也有许多的一般干部、职员和工人投右派的票,否则他们的得票总额怎么到得了48.4%。极左派代表的是年轻人和底层的受薪者。极右派代表的也有很多贫困者,主要是那些认为被外来移民抢去受薪的甚至独立的工作岗位的人。遥摆在中间的多是基层的知识分子,职员阶层。

玫瑰色的法国是如何练成的?3( 雷诺位于法国莫伯日地区的装配车间内,工人正在装配线上工作(摄于2011年10月) )

两人政纲比较

萨科齐的竞选口号是“强大的法国”,这个口号可谓精心设计,因为5年来萨科齐内政实在乏善可陈,但外交上则屡有胜绩。

( 5月6日,奥朗德与女友瓦莱丽在南部城市图勒参加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 )

奥朗德的竞选口号则是“改变就在现在”,当然也是抓住了民众渴望改变的心声。

比起左派,右派还是更欧洲。萨氏已经当政5年,一切欧洲正在执行的政策,尤其是关于对抗欧债危机的25国财政公约,更是在德法轴心默-科齐的主持下完成。希腊的破产也是在他们的共同主持下被挽狂澜于既倒。

而奥朗德一上台,第一件外交大事,就是要提出重新谈判这个25国财政公约。这绝对是一件艰难的大事。我当然不认为现行的以撙节为核心的总方略有错,但我也不认为至少向着鼓励增长的方向让几步就一定不对。大概终究还是能够达成一个补台的妥协吧。

关于国内的经济社会政策,左右派都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做一些枝节的小小改动但方向还是不一样。比如萨科齐5年来厉行公务员退休退二补一,在不硬性裁员的情况下把公务员减掉了6万,首先是在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而奥朗德则计划在今后的5年内把这6万公务员再雇回来。

关于钱从哪里来,奥朗德已经有明确表示,向大企业和富人开刀。比如奥朗德提出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富人其超出100万部分要交75%的所得税,萨科齐也曾说要那些居住外国的法国人缴交他们因落籍外国少缴的税款,问题是多年来,由于税务太高,富人和企业逃离法国的现象已经极其严重。这样做是不是很像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萨科齐力主收缴金融交易税,严管金融投机,这一点法国的左右派倒是有共识。

萨科齐的确给富人以投资名义减了很多税。左派上台后肯定会把许多的减税名目取消。这样相关的投资,比如用政策鼓励出来的房地产投资自然会下降。到底哪个方向利益更大,还要靠实践来检验。

法国的房地产交易,以前持有15年以上可以免交增值税,现在萨科齐治下就已经延长到30年,以后奥朗德想必会走更远。

奥朗德还要向遗产税开刀,要降低免税遗赠子女的限额。一时间引起相当多人的焦虑,纷纷提前行动以规避损失。

关于移民问题,左右派的政策确有相当差距。显然还是右派紧而左派松。所以这次左派胜出让北非的移民兴高采烈。当然勒庞的支持者就痛心疾首了。

其实奥朗德接到手的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比31年前密特朗接到手的已经温度不低的山芋不知道烫多少倍。1983年,我刚到法国,就已经听见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法国不再富有。”我的老师曾指着街边的乞丐告诉我:“这些都是新穷人。前些年已经看不见这种人了。”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密特朗还是为法国人谋下了太多的福利,最突出的就是举世最长的第五个星期的带薪假(1982年)和欧洲最低的法定60岁退休年龄(1983年)。而全世界大国中最短的35小时周工作制则是社会党的总理若斯潘在1998年送给法国人的大礼。但是这些都是以损伤法国的经济竞争力为代价的。法国人至今不悔。他们一边拼命叫穷,一边却不肯多上一小时班。平均起来,法国人现在每年外出度假一周,剩下四周都是窝在家里。但是如果有人提议少休一周,他们会跳起来和你拼命。我担心总有一天他们会后悔享受得太多。

关于政府高官个人财富多好还是少好,在西方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当然各有一番道理。支持富人当官的人说,富人当官自不图钱财,不会贪污。比如自希拉克以前的总统的薪水都很低,基本就是一个荣誉职务,而且不齐家何以治国。一个小家都搞不富,又如何能让国家致富?支持穷人当官的人则说,穷人当官自然习惯俭朴,上行下效,不知可以为国库减下多少开销,而且他们自然容易亲近民众。

萨科齐为何败选

这次选战,萨科齐从头至尾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一路走来,虽然把差距从10%缩小到了3%,终究还是功亏一篑。简单说,当然还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他可以推卸的客观,就是并非由他、由法国而起的2008年肇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和2010年开始的欧债危机。我想这最多可以把他如今的窘境的责任拿走2/3,而剩下的至少要占1/3的责任就只能由他自己来承担了。

2007年,萨科齐肩负法国人民的厚望上台,5年来,不能不说是相当地令法国人民失望。

就在他当选的当天晚上,他与富翁朋友一起去那个以豪华著称的福盖餐厅吃饭,把数万为他庆功的民众晾在协和广场上数小时之久。几天后,他又跑到地中海上与他的另一个富翁朋友游艇度假,就更让世界大失观感。然后就是忙着给自己加工资,更新总统座驾,还在飞机上修个鸳鸯浴盆等,都实在让人侧目。5年以来,他的负面新闻始终不断。比如与不愿意和他握手的民众爆粗口;在与民众握手前取下自己戴着的高档手表;大学生儿子竞选地方商会高职;小儿子在爱丽舍宫用西红柿砸到街边执勤的女警察……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日益深重,在他要求全国人民勒紧裤带、共度时艰的同时,他依然与富人为伍,高调生活。

至于他的政治经济社会治理,我还是想说,承蒙法国的底子不薄,尤其是与欧洲的除德国以外的其他邻居乃至美国相比,他干的还算不是太糟。他力压公共开支,强推62岁退休,都显示了在一个艰难时世,必须有的领袖的强势。他最大的成绩在国际领域,以二流大国的底子,成功地维护了法国的一流大国形象。德法默-科齐两手相挽,力抗欧债危机,没有抛弃希腊,可算功德不浅。

他的施政当然也有许多过失,比如似乎裁减了过多的警察和教师,不得官心不得吏心也不得民心。他把民众的裤腰带勒得太紧,而自己的裤腰带则一点不勒,如何能让人服气。他到竞选的最后一分钟也不肯宣布显然已经很难属于自己的职位的减薪。

法国人选奥朗德,的确有很大程度是因为腻味了萨科齐,说只要他下来,换谁都行。一个要选奥朗德的法国人告诉我:“萨科齐反正不是个好人。奥朗德是不是好人我还不知道。所以我选他。”

竞选过程中,萨科齐也犯了许多错误。比如都到5月1日了,他还会与工会抬杠,叫他们“放下红旗,服务法国”。比如他未能与中间派的贝鲁达成任何妥协,乃至贝鲁宣布个人投奥朗德的票。这很可能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奥朗德任重道远

看见一些外刊说奥朗德是“三无”总统:无经验、无特点、无夫人,他从未担任过部长以上的职务,奥朗德当过最大的行政职务不过是他的家乡不到两万人的图勒市市长。他也毫无外交经验,与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国领袖都没有过直接交往,也从未到访过中国。作为总统候选人,他实在资历不足。他当过11年的社会党总书记,其间党内一直七拱八翘。上一届的左派总统候选人罗亚尔夫人是他的前同居女伴,当时人们戏称他为罗亚尔先生,他是一个有名的好好先生。可是现在时事艰难,法国需要的就是一位能杀伐决断的总统呀。不过他的学历很高,他曾在法国三家顶尖的精英学校学习:法国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以及国立行政学院,专攻经济和法律。而萨科齐则只读过巴黎政治学院。

左派人士一般而言都比右派清廉,人品更值得信赖,就这一点我对奥朗德和左派绝对敬佩。但他们有许多书生之见,经不住实践考验。比如要裁撤核电站,问题是以后用什么能源来发电才真正可行,他们从来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

左派对穷人充满道德上当然正确的同情,但始终没有足够明白要“授予渔”不能“授予鱼”的道理。不工作的穷人待遇越好,不工作的穷人就会越多。创造财富的富人待遇越差,创造财富的富人也就会越少。大家知道富人都往瑞士跑,往美国跑,而穷人则蜂拥来法。

奥朗德上台后立马要与欧盟和德国重新谈判财政公约,显然是要求放宽财政纪律,以便以刺激经济为由继续赤字财政。但是这个赤字财政总政策已经施行了30年,问题是解决了还是越积越重?再搞几年扩大赤字的财政,法国就会有更大更多的机会变成希腊。一旦法国的国债利息也飙升到6%,那欧元和欧盟就会彻底玩完。

奥朗德上台后,与中国的关系很可能会有一段比较艰难的磨合期,比如他还未承诺不见达赖。左派更习惯意识形态挂帅,巴黎市府的德拉诺埃就是一个先例。萨科齐已经吸取了足够的教训,奥朗德则还得从头适应。

其实这场大选还有一个隐在远远的后面没有出场的角色,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除了跨国公司外的)最大赢家,而西方国家和民众则是最大输家。问题是法国,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找不出对付这个局势大转换的灵丹妙药。左派右派所争的,只是现在该不该退却而已。右派已经明白必须退,左派则还不肯退。

都在说这回投奥朗德的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厌恶萨科齐的为人而不是反对右派的政策。那么在萨科齐宣布退出政坛后,一个月后就要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又会出现什么态势呢?从逻辑推理,右派应当可以得到比这次选总统更多的支持,那样,左派就不一定能得到议会的多数了。如果议会多数依旧留在右派手中,那就会再次出现左右共治,这当然会对施政的流畅造成不利影响,不符合上次修改宪法的精神。

奥朗德上任三把火

奥朗德只在爱丽舍宫办公,依然居住在他在巴黎18区的一栋极为普通的公寓楼的套房中。保安部门的人士在电视上抱怨,这会给他们的保安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奥朗德已于近日公布他5年总统任期第一年的施政计划日程表。5月15日正式就任总统后,6月29日以前,他打算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国家元首和政府成员的薪俸减少30%。政府和部长办公室成员签署道德公约和公布个人全部财产。这两条,绝对值得高度赞赏。这种与民共苦的决心,的确是那些过惯了富日子的右派大佬们做不到的。

通过政令,从今年9月起把开学补助金的金额提高25%。这一条实在有商榷余地。因为在法国可以不劳而获的福利已经太多,福利越多,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就越低。这个开学补助金现在就已经相当浮滥,每个孩子200多欧元,买文具节俭一点根本花不完。无数家长把这笔补助金中的一部分拿去买电器,甚至度假。有人建议发只能用于购买文具的代金券,又被以侵犯消费自由否决。况且,这增加的25%的钱又来自何处?不是又得从那些劳动更多更好的人身上刮出来吗?因为领取这个补助有收入上限,相当一部分的法国家庭是只有出钱的份。

通过政令,冻结汽油价格3个月。好像法国也要搞计划经济了。不少人害怕会后患无穷。比如油价一旦定死,那些无人售油,或地方偏僻的加油站用特别减价的方式吸引顾客就会失效,而且,有人估计,3个月后油价铁定猛涨。如果再延长限价期,价格扭曲就会更甚。

通过政令,在国有企业内设立最多20个工资等级,就是说国有企业高管的最高工资不能高于法定最低工资的20倍,大约是月薪2.1万欧元。这件事难以执行在于,政府的政令只能及于国企,私营企业高管的工资政府管不着。据电视报道,法国有数十位国企高管的工资会被砍掉30%~70%,他们恐怕会非常积极地向私企或外企跳槽。在德国、英国、美国,企业高管能拿到的报酬比法国现在还高许多,这些有本事管好万人大企业的高端管理人才真的都能坚持爱国理念,不拂袖而去,良禽择木而栖吗?

发布通函,禁止警察人员“按相貌”执行身份检查,否则以“以貌取人的歧视轻罪”论。这个决定会让警方头痛无比,比如上街临检怎样做到无差别抽查?

总起来说,左派比起右派真的是更善良更正直也更理想主义,但也真的是更天真更不能面对实际。

法国的病根

选举中吵得最凶的第一当然是经济问题,是就业和购买力,还有债务;第二是治安问题;第三是移民问题。国际问题,比如与中国、美国的关系,从头至尾,就几乎未有人提及。

这三个问题,说到底,都是由第一个问题导致。如果经济形势够好,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不太高,主要由于贫困导致的治安问题自然会大为缓解。移民带来的就业(抢饭碗)和治安问题当然也是与经济不景气直接相关。

那么经济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呢?近20年来,法国由于企业外迁而丧失的就业岗位当有数百万,已经有不计其数的商品门类(比如纺织、制鞋、包箱、五金、手工工具、玩具、假首饰、从小到大的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电脑、电话……)的生产在法国也在整个欧洲、西方绝迹或近乎绝迹。为什么会这样?罪魁祸首自然是唯利是图的西方跨国公司,帮凶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了。

这个最大的经济问题萨科齐没有找到解药,奥朗德一样找不到。

现在西方大国只有德国的外贸还有盈余,这是因为只有德国人还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量入为出的理财制度。

法国人不愿意放弃他们优哉游哉的生活方式,既不愿意多工作,也不愿意少消费。奥朗德重新想出来的用借贷投资来带动消费的方式,想让法国摆脱不景气,希望真的十分渺茫。因为问题的实质就是要恢复贸易平衡,就是要法国自己生产出更多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可是法国现在可以投资重新生产哪一样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呢?要有更多的竞争力就必须降低生产力成本,而这正是法国人无论如何不肯做的事情。

奥朗德想的那些,比如扩大公共教育部门的就业,提高法定最低工资,增加学生开学补助金等政策,都不能增加企业竞争力,就解决不了法国的困境。如果只是通过增加福利来增加民众的消费力,民众靠借贷进行的更多消费还是会导致更多的进口商品,外贸赤字和国家财政赤字就只能继续增加。也许,法国的生活水平真的是只有降低了,当然是缓慢温和地以能够承受能够适应的速度降。毕竟一个国家,一种文明,并不可能长期靠借贷维持生活水平,因为借贷必须越来越多才能些微临时改善生活,而借贷是必须连本带利归还的。说来也真是可笑,欧洲人穷吗?他们就算是节衣缩食一半,不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不止一倍吗?就是这么困难,他们也不肯延长工时,更不肯降低工资,也不肯降低福利。

再往深里刨根,就会发现民主制度-人民主权理论的一些漏洞。这个理论和制度把人民全体假设为道德无暇理智无碍就算犯了错也能及时醒悟,这个制度还假设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设计就可以保证政治中道而行。可是事实上,资本贪欲再加上政府的无能,就是西方当下两度危机的根源。还会发现,欧洲大陆的社会主义搞得太多了。这些社会主义当初搞的时候,都是量力而行的,但是没有留有余地。这一点,欧洲大陆已经有一半左右的人认识到,只要右派上台,就都是在竭力收缩。

通常情况下,经济形势好时,民众就可以选左派上台分享发展成果;经济形势差时,民众可以选右派上台,重寻经济活力。问题是今天的法国右派执政已经两届10年,经济却是每况愈下。那么现在只能换左派,而这个左派所面临的工作不是分享利益而是勒紧裤带。这样的工作,对左派可是不称手。

法国的普选制度是在战后的黄金30年中建立的。那个时代,西方经济蒸蒸日上,中产阶级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投起票来,自然温和稳健。问题是当整体文明态势进入另一种状况以后,穷人日增,超过半数,国民投起票来,就会慢慢变得极端。 法国练成如何尼古拉·萨科齐玫瑰色法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