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背后的中国经济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刚刚披露完毕的A股一季报显示,2400多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0.2%,扣除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之后,非金融类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6%,与往年同期的大幅度增长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A股整体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不同行业之间的业绩表现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如果选取银行、房地产、钢铁、航运和食品饮料等几大行业来观察,大致上可以折射出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
银行业继续扮演A股市场利润大户的角色,尽管A股整体利润出现下滑,但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在一季度依然保持了20%的增长。从积极的角度看,由于银行股在A股市场权重极大,银行股的良好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A股的整体业绩。但是,由于银行的业绩主要来源于息差收入,银行业绩好,反过来说明非金融企业的资金成本高,某种程度上相当于银行业挤占了其他行业的利润空间。今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3%,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的业绩高速增长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尽管银行业现在的业绩看上去风光无限,但在一季报中仍有不少隐忧,此前持续多年的不良“双降”局面已经结束,大部分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出现上升反弹,显示出实体经济放缓背景下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去年的民间借贷风波爆发后,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打破银行垄断的呼声前所未有,尽管短期内银行业的垄断地位不会受到明显冲击,但大趋势来看对银行股并不乐观。银行业近年来一直着力开拓的中间和零售业务,可能还需要再次加快步伐,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
在持续紧缩调控的压力下,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出现了明显萎缩。今年一季度,14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仅仅同比增长1.8%,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还有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无论以怎样的数据看,房地产行业的业绩增速和过去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以几家大型龙头房地产公司来看,除了万科和华侨城的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大部分公司一季度业绩出现明显下滑。万科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华侨城净利润增长12%,保利地产下降24%,招商地产下降24%,金地集团下降4%,首开股份下降104%,万通地产更是大幅下降3953%,由于业绩降幅过大,后两家公司在一季度出现了亏损。
除了业绩下滑,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流、负债和库存等指标也同样不乐观。上市房企一季度的现金流整体为负,库存和负债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压力仍然很大,这直接导致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速快速回落,并对GDP增速产生影响。目前的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中央始终还在反复强调房地产调控不能半途而废,但与此同时,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尤其是针对刚性需求的优惠措施已经悄然兴起,一些地方城市的房地产销量也因此有所回暖。但目前的优惠措施也仅限于此,对于投资性需求的管制依然严厉,在刚性需求释放完毕后,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逐步退出,中国经济向消费转型,和投资高度相关的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最具代表性的是钢铁板块。在房地产和高铁投资放缓的背景下,钢铁行业的下游需求大幅萎缩,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今年一季度,国内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武钢养猪”的新闻其实并不太让人意外。从几家钢铁龙头上市公司来看,宝钢股份一季度净利润下降60%,武钢股份净利润下降93%,鞍钢股份更是大幅下降2759%,一季度亏损19亿元。
温家宝总理近期表示,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这可能预示着在经济增速下滑超出预期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有可能迎来一轮小规模的投资高潮。近期全国各地很多高铁项目陆续复工就是一个迹象,加之近期房地产市场略有回暖,也有可能带动房地产投资规模反弹。对于钢铁行业而言,下游需求的改善将会带来提价的空间,行业的盈利能力将会有所恢复,钢铁行业或许会有一个短暂的春天。但是考虑到下游投资需求的持续性并不会太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不会得到实质性缓解,在小规模投资热潮的刺激之后,钢铁行业可能还将重新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A股市场钢铁行业的估值跌入历史新低也很难吸引投资者的兴趣,宝钢股份的市净率约为0.8倍,鞍钢股份的市净率不足0.7倍。如果行业没有出现明显反转的迹象,钢铁股的估值恐怕很长时间都难以重返市净率之上。
在经历了去年超过100亿元的巨额亏损之后,中国远洋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巨亏20多亿元,成为A股市场的亏损王。不仅是中国远洋,A股市场另一家从事远洋航运的上市公司中海集运也出现巨额亏损,一季度亏损14亿元。远洋航运企业成为A股市场的亏损王,体现的是世界经济的疲软和全球贸易的萎缩,对中国经济而言,中国远洋和中海集运这类远洋航运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外需的风向标,这两家公司的业绩巨额亏损,也基本上预示着中国对外贸易不会太乐观。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仅为7.3%,同比大幅回落2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20.6%、四季度的14.2%快速下滑到7.6%,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是1999年以来同期增速的最低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除外)。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升级,这导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而在去年三季度,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还有18.2%。如果欧债危机迟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中国的欧盟出口市场还将继续萎缩,而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市场的萎缩必将对整个中国的外贸带来冲击。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虽然也同样不振,但中国对这两大市场的出口保持稳定,今年一季度分别增长12.8%和10.3%,显著高于中国外贸的平均水平,金砖国家和东盟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推动力。
如果说钢铁和航运企业的亏损分别对应着中国经济投资和外贸的萎缩,那么食品饮料类公司的业绩大增,则显示了中国经济向消费转型的潜力。食品饮料行业的业绩增长主要靠白酒类公司的拉动,今年一季度,在A股市场整体业绩下滑的背景下,白酒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尤为抢眼,贵州茅台净利润同比增长58%,五粮液增长47%,洋河股份增长89%,泸州老窖增长44%,古井贡酒增长53%,沱牌舍得增长206%,酒鬼酒增长467%……
在A股市场持续低迷之际,白酒类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几乎是一枝独秀,贵州茅台始终占据A股第一高价股的位置,并且在近期创下了234元的历史新高,其余二、三线白酒股也大都创出了历史新高,一年的股价涨幅翻番甚至更多。
但是并非所有的食品类公司都如白酒公司高歌猛进,葡萄酒和啤酒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就十分平淡,国产葡萄酒龙头张裕一季度的主营收入出现同比下降,净利润小幅增长7%,其余大众食品类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并不突出,这种反差体现了不同群体之间消费能力的差异。今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发表关于控制“三公消费”的讲话,禁止用公款买高档酒,以贵州茅台为首的白酒类上市公司股价一度大跌,但是随着白酒类公司靓丽的一季报陆续亮相,关于“三公消费”也没有出台更严厉的控制措施,白酒类公司股价重拾升势,并且在近期纷纷突破历史新高。
白酒类公司的业绩增长虽然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但是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巨大的消费潜力所在,如果其他更多的大众消费品也能如白酒类公司爆发式增长,中国经济向消费转型自然也就指日可待。 背后上市公司钢铁工业经济银行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