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通过Skype看到孩子成长

作者:张斌

(文 / 张斌)

不想通过Skype看到孩子成长0( 麦考琴与郎平在北京奥运会时的合影 )

关于北京奥运会,美国人如今回想起来,有很多故事线索,其中之一与当年39岁的新西兰人麦考琴有关。《体育画报》罗列出来的九条伦敦奥运会故事线中多数关联着2008年的北京,麦考琴的名字后面跟随的是“神奇的触碰”。

2008年8月9日,奥运会开幕式后的一天,麦考琴的名字开始进入到中国人的视野之中,不幸的是,与其关联的事件是一桩惨案——“美国男排主教练岳父在鼓楼遇刺身亡。”麦考琴暂别主教练位置,缺席3场比赛,陪伴妻子以及重伤的岳母,家人回国后,他回到了自己的球队之中。决赛中,美国队成功登顶,麦考琴没有加入到欢腾的人群之中,独自躲在一旁掩面而泣。美国人认为,在北京奥运会中,可以用胜利抚平伤痛的最佳实例当属麦考琴一家人,但一块奥运金牌与痛失亲人之间的平衡点其实根本是不存在的。

麦考琴出生在新西兰基督城,14岁时,父亲罹患癌症亡故,如今回忆起来,很小的时候他就要开始为别人承担很多了。高大的身材让麦考琴早早就迈上了排球场,最终成为新西兰男排中的主力。1991年,凭借排球特长,麦考琴拿到了美国杨百翰大学的奖学金,自此成为美国排坛中的一员。2005年,年仅36岁,麦考琴被任命为美国男排主教练,目标是北京奥运会,其前任功勋教练拜耳功成身退就任美国排协CEO。美国排协留出3年的时间来勾画奥运前景,男女排皆礼聘外籍教练,女排就是咱们的“铁榔头”郎平。与我们聘请外教略有不同,麦考琴和郎平也都可以算是美国排球体系加工出来的教练人才,已经不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不到40岁即率队拿到奥运会金牌,麦考琴确有神奇之处,但是他拒绝将个人家庭悲剧与奥运胜利继续混杂在一起去回忆。那支坚强的美国男排用生命的顽强去接近梦想,直面外人无法想象的困境,荣誉与共之感令人欣慰。北京奥运会后,麦考琴离别男排,接手郎平卸任之后的美国女排。在北京,美国排球是大赢家,男排第三次夺得奥运金牌,女排的一块银牌也弥足珍贵,当然距离历史性突破还差一个必须跨越过去的台阶。

麦考琴最新的使命就是跨越这个台阶,4年的合同的终点是伦敦。2010年2月,在恒大女排举办的一项庆功表演性质的比赛中,我曾经见到过率领美国女排到访的麦考琴,秃秃的额头让他显得很成熟,而至今他还坚持对外宣称,自己不过是个年轻教练,未知的世界还很广大。那场表演赛看不出太多眉目,近两年间,美国女排在麦考琴的率领之下不断跨越着,目前排名世界第一,夺得过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和去年世界杯银牌,直通伦敦。

一系列的好成绩让周遭的人自然会对美国女排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有了更为切实的期待,也因此才有了《麦考琴的“神奇触碰”》。在男女排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并非易事,虽然女子排球“男子化”风潮正盛,但是如何将男子排球中的心得转化到女排之中对于麦考琴而言既是挑战也是趣事。如果一定要给麦考琴树立榜样的话,那么非北京奥运会女排金牌得主巴西队主帅吉马良斯莫属。1992年这位巴西人率领男排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时不过38岁,比麦考琴在北京夺冠时还要年轻一岁。

麦考琴的运动信念很简单,如果想获得突破,就要扎实地在训练馆里尝试此前从未做到的事情。北京奥运会时,美国女排在郎平的调教之下步入巅峰状态,未能夺金确实可惜,那支球队中的不少老将如无意外将继续征战伦敦,年已40岁的阿鲁达将第五次参加奥运会。麦考琴无比幸运的是,队员们对于奥运荣耀依旧十分渴望,甚至可以用“饥饿”来形容,只要小心翼翼地将这份“饥饿感”保持到伦敦,美国女排就完全值得期待。

奔向伦敦的道路之上,麦考琴做了一件“分心”的事情,与我们惯常所见极为不同。去年,美国排球名校明尼苏达大学的老教练光荣退休,该校的体育运动主管致电麦考琴发出邀请。这份邀约太有诱惑力,麦考琴的太太巴赫曼出生在明尼苏达,当时正在家乡悉心抚育8个月的小儿子,能够在名校、在太太的家乡谋到一份教职,既可安心执教,又可与家人共处。经与美国排协商定,麦考琴接受了明尼苏达大学的邀约,伦敦奥运会后将正式到任,此前由助理教练打理球队事务。上个月,麦考琴一家又迎来了新的小成员,谈到在奔赴伦敦前一年就决定未来的职业走向,这位两个孩子的爸爸坚定表示说:“我不想只能在Skype中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已经在国家队的环境里奔波了12年,我想回到家人身边,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可以自由地享受假期。家庭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美国国内至今也没有自己的职业排球联赛,国手们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职业联赛中,麦考琴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环球飞行,考查球员,今年他还曾特意来到恒大主场,与队中唯一的美国国手法赛特交流。这样四处奔波的生活让麦考琴厌倦了,但飞行并非一无所获,至少他如今的助手凯拉里就是在一次飞行中,不期邻座相谈甚欢才成为同道的。凯拉里可是我等小时候看排球时的偶像,是唯一的奥运会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双料金牌得主。 排球孩子女子排球Skype郎平中国女排男子排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