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屯苗寨与企业冲突:对生命线的争夺
作者:吴丽玮(文 / 吴丽玮)
( 3月23日,大开屯村一位年轻人正在宣读村民向县政府提出的疑问和要求
)
僵持
3月22日17点,我们在大开屯村口的小卖部门前歇脚。这里紧邻着位于二楼的村委会,最近一直是村民们的集会地点,虽然雷山县和永乐镇的政府官员默默地混杂在人群中,但双方并不交谈。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僵持的平衡,一位官员试图上来跟我们讲话,被眼尖的村民一下子推开,几十个村民叫骂着冲上来把官员围在当中,压抑的愤怒被点燃,官员几乎被打。
“一开始虽然有不满,但对政府并没有这么憎恶。”一位村民告诉我们。3月15日,大开屯村村民被附近作业的贵州虹博矿业有限公司的人打伤,其中9人受伤,而当时永乐镇镇委书记唐劲松和其他几十名官员,以及十几名派出所民警也在现场。当天上午11点,家在新公路旁的赵清芝听到邻居在外面呼喊。“听说老板又要搭工棚开工了,我先上山割完草,回来就径直往瑶人山走,路上看到镇派出所的车从后面开过来,不知道要干吗,到了瑶人山才看见工棚外有派出所的人守着,不光是永乐镇的,还有桃江乡派出所的,其中一个人还拿着摄像机在拍。干活的人都不见了,现场有一辆挖机,工棚里还有挖掘工具和钢管。”14点多开始,聚拢来的大开屯村村民逐渐多了起来,到了16点,聚集了100多人。村民杨昌浒对我们说:“我们让老板拆工棚,政府说找不到人,他们动手拆了一个棚子之后我们就让他们停,村民们自己烧掉了另两个棚子。”烧掉棚子之后,村民陆陆续续离开,绕过瑶人山,顺着开屯坳拐上308省道,往村庄方向走。杨昌浒说:“我是17点左右离开的,走到省道边上的铁皮门附近,虹博老板绿色的车刚巧从门里开出来准备离开。当时路边有30多个村民,大家就把车堵住,不让老板走,让他拆掉工地上的变压器,不然机器还能开动,老板还是会再开工。”村民张启芬说:“当时有人从后面的车里拿出两个红色的袋子,有一米多长,还有不少纸箱子。过了一会儿,从大门里突然冲出来不少人,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孩,有十几个拿着砍刀,另外拿着铁棍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杨昌浒说:“他们冲出来砍我们,见着人就砍,左砍一刀,右砍一刀,谁挡着路就砍谁,一个老太太被一棒子打倒在地,我过去扶她,有人就一刀刺到我屁股上,还用铁棍打在我腹部。当时我看到已经有3个人被打倒在地了。有些村民吓得往陡坡上跑,有些被堵得无路可走了就往下面的陡坡跳,那些人还往下扔石头砸村民。”
在村民的叙述中,在场的镇政府官员和派出所民警“袖手旁观”,这加深了他们与政府的对立情绪。从去年12月份开始,虹博矿业有限公司试图在大屯村附近“采矿”,村民怒不可遏,不断加以阻挠,政府在其中进行调解,主要的问题都交给公司直接与村民进行沟通解决。“老板、镇书记、县工信局的人都来了,他们说这是县里招商引资项目,每年能为政府提供1900多万元的税收,同时承诺给我们村解决120多人的就业。”开屯村干同良组组长杨胜碧告诉我们,“可我们不要工作,不要挣钱。这里不能开矿,一开矿就会阻断水源,开屯梯田靠九条水沟灌溉,开矿的洞口就在九条水沟的上游,水顺着洞顶上方被炸开的岩石缝直接下渗,下面的水就断了。”春节之后,村民与企业的冲突再次升级。先是2月12日,虹博公司在瑶人山复工,村民赶去阻止,打伤了正在平整土地的包工头任名顶,接着在2月16日县公安局就此事传唤村民张志雷、张志峰之后,村民第二天在村口堵路——在高速公路、高铁开通之前,这里曾是凯里至从江、黎平、榕江等地的必经之路,直至17点村民方才散去。次日,永乐镇政府向村民做出一份书面承诺,未经与村民协商或协商未果,任何人不得在大开屯村范围内进行探矿或采矿及建厂。2月29日雷山县政府也就大开屯村的问题召开了专题会,县长袁刚告诉我们,会议决定“暂停大开屯村的一切动工活动”。但3月15日虹博公司再次挑战了村民的神经,双方冲突达到顶峰,村民由此也愈加怨恨政府的言而无信。
小开屯的前车之鉴
( 3月23日,村民代表与雷山县政府官员商讨如何解决问题
)
瑶人山位于大开屯村西南。山脚下村民拆掉的工棚留着火烧的痕迹,山脚的一侧被推出一大片平地,从远处看,一片裸露的黄褐色泥土在四围郁郁葱葱中显得十分扎眼。村民杨昌伦告诉我们,虹博公司将在瑶人山与开屯坳之间的冲沟里打两个洞,“一个通到也告山,一个通到开屯梯田”。问他是如何得知的,他说这里的村民都了解地下的矿脉走向,“从地表就能看到,扒开表层的土层,下面有矿的石头和普通的石头中间有一条清晰的矿线,他们打矿道必然是顺着这个方向走”。
村民推测的这两条矿道的走向,全部会影响到耕种的生活。矿洞对水源将造成威胁,村民对此的理解来自同属开屯片区的另一个村庄——小开屯村。2008年,虹博公司在小开屯村西北方向2公里的桥这山上开始作业,这给小开屯村村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 沿着苗寨木屋一路向上便是当地特有的高山梯田
)
“3·15”事件发生后,小开屯村的两个作业处同样停了工。在村里以及村后的山间田地中行走,原本道路湿滑又狭窄,顺着山边半米宽的小径前行,一侧头就能看见脚下的山涧和冲沟,唯有通向两个作业点的路平整而开阔,这是虹博公司为了建厂沿着308省道绕过村子往上修的路。两处作业点排出的大量矿石废方,我们在另一座山上看得十分明显。那青灰色的大大小小石块顺着山坡不断倾倒,在满山的绿色中,十分难看。在较低的一处作业点,村民砸开了矿洞前铁门的大锁,我们钻了进去。顺着铲车的轨道在黑暗中摸索,空气黏潮而浑浊,向前行进不过30米,突然听到里面哗哗的流水声,在50米左右,矿道分成左右两路,左侧道前方10米的洞顶,水流噼里啪啦、密密麻麻地往下坠,但我们脚下,地面的水流并不多,村民说,流到地面的水随即沿着岩石的缝隙流了下去,所以从洞口外看,根本不知道里面水量很大。村民说,这条矿道有八九百米长。在另一处位置较高的矿洞外,村民指着一个水槽告诉我们,在矿洞内拉出来的矿石,经过初选,淘汰的废矿石被机器打碎,投入这个斜坡的水槽中,经过水槽中硫酸水的过滤,矿石浮在了水面上,矿渣沉了下来,这样可以进行再次筛选。水槽的一端连着一条修建的水道,经过一个转弯,与山上流下的一股清泉汇合,矿洞里探出的一个U形水槽也延伸到了这个位置。村民说,使用过的硫酸水沿着这条水道排出,加上矿洞里从岩石缝中流下的山泉,三股水流一齐顺着山势下泻,危害了周围五六十亩的农田,污染了水源。
大开屯村同样在梯田里耕种。村民修了9条沟渠,引着山顶的水源灌溉农田。小开屯的前车之鉴让他们担心自己的处境,一旦在山上开凿矿洞,山顶的水源会不会沿着开裂的石缝垂直下渗,保障村民生活的9条水渠会不会因此而干涸。当初虹博公司在小开屯村建厂,村民也并不同意,“小开屯村人少,只有90多户,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大开屯村人多,有460多户”。去年底虹博公司在大开屯甫一动工,村民立刻被发动起来,奋力反抗。
( 大开屯的村民每天都聚集在村口的小卖部附近交流信息
)
虹博公司将为村民解决120个工作岗位,这种允诺对村民没有一点吸引力。先不必说少得可怜的征地补偿,即使较为丰厚,但村民仍然不同意建厂。“如果矿开发完了,公司拍屁股走了,破坏的环境谁来管?我们以后的子子孙孙靠什么吃饭?”在村民完全不同意的情况下,虹博公司依然开工,因为有贵州省国土厅颁发的探矿证和与几个村民签订的征地补偿协议。村长杨春拿出虹博公司与他个人签订的征地补偿协议给我们看,水田0.797亩,按照每亩2.9万元的补偿标准,获得补偿2.3113万元,青苗补偿费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获得补偿797元,荒山6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2元的标准,获得补偿120元,另外还有牛棚一个,获得补偿2000元。杨春说,当初虹博公司来村里签征地补偿协议时,村委会并没有介入,全部由公司与被占用地的农户直接谈,全村一共有不到30户的土地被占用,地点在德干先大坝附近,一共占用10亩左右。那里能种水稻的水田只有2亩,其余的土地已荒废了几年,2007年修公路时,施工的废方堆积到了河道里,涨水时河道拥塞,四周的土地遭了殃,杨春说,即使这部分土地,虹博公司也是按照水田标准,即每亩2.9万元来补偿的。
绝大多数村民对这种补偿方式表示不满:“一旦工厂开工了,遭殃的不只是那30家,能不能开工,也不应该是那几家人说了算。”小开屯村民的补偿款远不及此,位置较高的矿洞洞口给村民补偿了5000元,排渣污染的土地,给村民补偿了6000元。
( 简朴的苗家日常生活
)
政府的解释
雷山县政府认为村民对虹博公司存在很大的误解。县国土局局长潘社棉告诉我们,虹博公司获得的只是贵州省给予的探矿权,进行的也仅仅是探矿活动,并不是村民认为的采矿。“虹博也不是县招商引资项目,至于1900万元的财政税收更不可能,县里从探矿企业那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县国土局对它只有监督的职能。”潘社棉说,国家鼓励风险性探矿,虹博公司所实行的是风险探矿,如果勘察之后认为有开采价值,在今后的采矿权争夺中享有优先权,如果勘察无果则愿赌服输,政府只补偿探矿的投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给虹博公司的探矿资格证规定了该公司的探矿时限,从2007年至2012年的1月22日。至于虹博公司在今年1月之后的动工,潘社棉替其解释说,在探矿权到期之后,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供公司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材料,申请延长探矿时间并获得批复,所以在此期间内,虹博公司的作业合理性属于模糊地带。
( 开屯坳对面的瑶人山原计划建一座小型选矿厂
)
副县长巫贵生说,瑶人山的作业场地并不是为了采矿而准备的,而是建一座多金属选矿厂,规模只有40万吨,规模非常小。之所以选在这个位置,是因为这里地理条件最为适宜。“首先是有一个很大的冲沟,便于矿石集中堆放,另外山上有一处水源,绕过瑶人山,正好可以用做循环水来使用。”至于村民认为瑶人山下准备开凿的矿洞,巫贵生坚决否认,他说那不过是公司要搞一个排水的涵洞,在冲沟里建一道拦渣坝,防止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虹博公司在雷山县境内所取得的探矿范围为20.02平方公里,位于永乐镇的开屯村、高庄村、野牛村等区域,目前的采矿点仅仅是小开屯村的那两个地点而已。潘社棉说,虹博公司在大开屯村范围内并没有进行任何与探矿有关的活动,即便是准备建选矿厂的瑶人山,也仅仅是与大开屯村紧紧相邻,实际上它已经属于桃江乡辖区了。县长袁刚告诉我们,为了保证这座选矿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政府要求虹博公司采用最先进的矿渣分离工艺,“虹博公司的投入成本因此增加了几百万元”。准备建选矿厂之前,环保部门、工信部门曾经带着桃江乡村民代表和虹博公司到广西河池市进行考察,学习建选矿厂的经验,并邀请环保专家对地质灾害、水土保护、环境影响方案进行评估,评估结论和矿产资源数据相结合才能最后决定是否建厂。目前瑶人山选矿厂的建厂方案还未最后通过,虹博公司在前期正在进行“两通一平”,即通路、通电,平整土地。而对于小开屯村两个选矿点的污染而言,潘社棉解释说“选矿不需要做地址环境评价报告”,同时她承认国土局在这方面的确疏于管理。
( 关停的作业场上留存的矿石
)
巫贵生解释3月15日的冲突,镇政府和派出所的人员在场,但谁都没料到虹博公司会雇佣一帮社会上的小混混充当打手,对老百姓下毒手。“派出所才去了10个人,是去疏导的,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因此一时控制不住场面。”
袁刚对我们说,目前政府已经暂停了大开屯附近的相关探矿和建厂活动。严重违规,给村民和政府带来大麻烦的虹博公司将受到严肃处理,行凶的38个人也都被缉拿归案了。
雷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去年财政收入1.56亿元,总人口15万,其中苗族人口占84%,少数民族总人口占92%。全县1218平方公里,其中360平方公里的区域属于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雷山县的发展战略是‘环境立县、旅游立县’,但除了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之外,政府并不排斥发展工业。旅游业投入周期长,长期的发展计划就需要短期的项目支援,目前我们靠的都是国家的转移支付。能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一些规模不大的工业也是必要的选择。”袁刚说,探矿之后,政府的确打算在合适的地方进行采矿活动。
开屯苗寨的生命线
雷山县境内其实资源相对贫乏,拥有的矿藏为多金属(铜、铅、锌)矿和锑矿。多金属矿藏集中在凯里至雷山公路的西侧丰塘至望丰、独南一带,锑矿位于毛坪、开屯至永乐地段。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省地矿局、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地质队曾对雷山县内矿产资源进行普查,发现了多金属矿点9个、锑矿点10个……矿产资源储量点共8个,即开屯锑矿、乌江多金属矿、独南铜矿、党古铅锌矿、大槽锑矿、苦李冲锑矿、开觉硅石矿和白水河硅石矿。
大开屯村村民对锑矿并不陌生。1993年开始,村民在村小组所在的区域内曾经私自开采矿藏。“炸药、雷管就在村口的桥头下放着,随便拿。”村民七八个人或者十来个人组成一组,炸开洞口,原始而粗犷地挖矿石。1993年锑矿的价格是1~2元/斤,1994年就涨到了3~4元。政府很快就叫停了村民的私挖滥采,也因为锑矿的市场行情随后走跌,1996年矿洞就荒废了,村民说这些使用人力、停留在表面的开采活动并未对生活造成污染。也正因此,村民对村里的矿脉走向有大致的了解,虹博公司的施工令他们恐慌。
除了外出打工,种水稻是村民的唯一经济来源。倚着公路旁的山势,苗族特点的木屋向上一路延伸,户与户之间是窄窄的青石板路,再到高处就是梯田。土地都是窄小的,沿着梯田边缘狭窄的田埂行走,脚下有三五米的落差,如果下面是一处水塘,时常让人头晕脚软。新一轮播种还没开始,农民把田里蓄水,放进鱼苗,小鲤鱼自由生长。
高山梯田的灌溉和村民的生活用水全靠山顶水源的供给。高山泉水纯净清冽,村民几乎从不煮开水,渴了舀起一瓢泉水就能喝。村民杨波说,山顶蓄水的池塘是他们小时候玩乐的天堂,“游泳的时候渴了,就游到上游的地方,仰着头张嘴就喝饱了”。尤其到了冬天,家里的水冷冰冰的,神奇的山泉却格外暖和,村民时常跑来洗衣服、洗澡,从山脚下远远望去,山泉口上腾起一大片蒸汽。杨波回忆自己小的时候,村民还时常来山里挑泉水回去喝,“来了总要排队,排一上午才能挑两桶水回去”。
雷山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县内海拔落差1800米,很多坡地因为过于陡峭,又需要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县内总水量并不大。高山梯田被叫做“望天水田”,靠雨水和地表径流吃饭,遇上干旱,从低处抽水灌溉难度大。村民依靠着丰富又脆弱的资源生活,早就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大开屯村一直保持着木质的建筑风格,即便有些家庭用上了砖头,顶层也一定要用木头加盖,通风防潮。附近的山峦沟壑遍布绿树,只有少部分是由村民自种。盖房子所使用的多是野生的参天杉树,几百年来,当地村民每砍掉一棵,就会再补种一棵,格外珍惜生存环境。
开屯村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水稻自给自足,间或种点油菜、菠菜,上山的时候,随手摘一把蕨菜,摸几个香菇,在水塘里抓几条小鱼就心满意足了。出去打工只是权宜之计,每个人都想着最终要回来,这里的山水始终是他们生生不已的生命线。 争夺苗寨生命线开屯冲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