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移民所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马长军)

这几年,仅我们县就建了近20个移民村,基本上都已投入使用。据了解,为了不影响大局,一些移民虽然很不情愿,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的移民身份。可是,坦率地说,如果我是移民,看看自己移居之地,心里也会有些不痛快的。

一是大多数移民村都建在偏僻乡村,交通也许比故乡方便得多,但毕竟还是乡村,有的移民村甚至还称得上穷乡僻壤,并不比山区富裕多少。一个人仅能分得一亩薄地,靠这点土地,不过勉强解决温饱;而且这些移民村所在地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孩子只能在简陋的乡村学校读书。可以说,这些移民无论经济还是文化生活条件改善很有限,也无助于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二是移民跟本土居民相处并不融洽。移民村分布很零散,基本是每个乡镇一两个,移民村之间的距离都在二三十里左右。不少移民都会产生被孤立的感觉,周围村庄的人们对他们的确存在偏见,普遍有“外地人”好欺负的传统观念。何况移民的到来使很多当地农民耕地减少,当地农民并不欢迎移民。三是几乎每个移民村都有一些空房子,也就是说,有的移民根本就没来住,也不打算搬来,有的移民来看看房子就走了,据说是在城里已经有了房子,显然,为他们准备的移民房是一种浪费。更糟糕的是,搬来的移民很快就发现房子存在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而且移民村的房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整体布局、外观以及内部结构基本一致,如此统一真的美观吗?

我想说的是,解决移民问题,应该给移民更多的自主权,愿意去政府提供的移民安置点生活的,是自己盖房子还是由当地政府代劳,让移民自己决定。多服务,少强制,岂不两全其美?现在国家在推进城镇化,如果移民想去城里安家,政府何不支持部分有条件的移民直接安置到城镇? 家乡移民

上一篇: 做阳光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