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选风波

作者:俞力莎

(文 / 俞力莎)

莫斯科大选风波0( 2011年12月24日,俄罗斯爆发民众集会游行,抗议杜马选举舞弊 )

自执政党俄罗斯统一党在2011年12月4日国家杜马选举中爆出舞弊丑闻,俄罗斯各地出现抗议活动,要求重新选举。12月24日,莫斯科街头再次出现数万人规模的示威游行,人群中开始出现了“俄罗斯不需要普京”的声音。

“示威活动继续在主要城市得到回应,尽管来自莫斯科以外的示威者人数还只有几百或几千人,但示威活动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囊括了从自由主义者到极端主义者等不同派别的人群。示威者也保持了抗议活动的和平性质,示威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护秩序的警察明显也接到了指令,避免采取强力措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向本刊判断,“24日之后,局势已经变得明朗,示威活动不是一次性事件,而且群众的情绪还在继续高涨,未来可能会聚集起更多的人。”

“到目前为止,不满情绪主要来自新的城市中产阶级,而这些人主要聚集在莫斯科。这一大群事业成功的专业人士学会了要自我尊重,也希望当权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与公民权利。他们基本上是一些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懂得使用互联网的人,对于苏联时期的记忆十分淡薄。”根据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的统计,目前俄罗斯中产阶级人口比例约为20%,如果保持4%~5%的年经济增长率,到2020年时这一比例将上升至40%。

示威者要求重新选举的呼声并没有得到回应。新一届国家杜马于12月21日如期举行了首次全体会议,统一俄罗斯党的候选人纳瑞史金当选杜马主席。不过,两天前,梅德韦杰夫总统发表了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还提出了一份较为详尽的政治改革计划,内容包括直选各地区行政长官、简化政党注册手续、更改国家杜马选举的机制、限制官员亲属出任企业高层、建立一家不受政府控制的公共电视台等。

事实上,已经进入国家杜马的三个体制内反对党派,无论是俄罗斯共产党、公正俄罗斯党还是自由民主党,都无意更改国家杜马选举的最终结果,更不愿意和当局直接进行实质对抗,只是对部分地区的选举存有质疑。体制外的反对派不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也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政治主张。“其实,没有任何候选人可以指望在3月份的总统选举中击败普京。他们眼下最好的预期是侵蚀其政权,就像标语上写的‘不要把票都投给普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辛西娅·罗伯茨(Cynthia Roberts)如是告诉本刊。

特列宁也说:“激进团体越是想要普京离开俄罗斯的政治舞台,处在反对派阵营中的有识之士就越是会给予让步,因为他们会意识到,简单的更换政权领袖并不能解决俄罗斯的问题,而一个重大的在宪法框架内的改革则是必要的,即牢牢禁止任何人对权力的垄断。”

尽管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公开宣称美国是俄罗斯大选风波的幕后推手,但西方国家果真希望在当下看到一个没有普京的俄罗斯吗?俄罗斯入世的消息刚刚为欧盟带来新的机会,美国也乐见最大竞争对手加入自己主导的现代世界承担义务。特列宁说:“将要到来的2012年截然不同于俄罗斯所经历的1991年和1993年,也不同于乌克兰的2004年。这并不是一个受欧美启发的、推翻旧政权的广泛民主运动,只要莫斯科的局势能维持和平与秩序,欧美就没有什么出面回应和干预的必要。” 风波大选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