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尼

作者:朱伟

(文 / 朱伟)

2012年1月5日是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的70岁生日。波利尼出生于米兰一个建筑师家庭,启蒙老师是意大利钢琴家洛纳蒂(Carlo Lonati),1959年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我喜欢他,首先因为他是一个难得的、空闲时间能以逛博物馆为乐的钢琴家,其次才因为他是米凯兰杰里的弟子。他的技术,其实在他18岁获取第六届国际肖邦比赛冠军时,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当时,身为评委的鲁宾斯坦就曾感叹:“要论技术,在座的评委哪个能与他比?”可贵的是,成了“钢琴王子”,他竟还能听从当时比他年长9岁的同胞指挥阿巴多的指点,意识到自己不足,在最光彩夺目时耐寂寞隐居8年,专随米凯兰杰里苦练触键。米凯兰杰里帮他矫正每一个音,传给他音色调配的技能,他的沉静细腻的气质,也获取了更多真传。

波利尼的辉煌演奏生涯,就始于第六届国际肖邦比赛获奖的1960年。他的第一张唱片,是EMI公司发行的,与波兰指挥家克莱茨基(Paul Kletzki,1900~1973)、爱乐乐团合作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这张唱片70年代重版时,另附了他1968年在巴黎演奏的异常精彩的肖邦四首夜曲与一首叙事曲、一首波兰舞曲,它至今仍是进入他的世界的首选——令人无法抗拒的青春抒情气息,那种清澈到透明的情感。颇值得玩味的是,波利尼再在DG公司录肖邦的《19首夜曲》,已是2005年。前后认真对比这四首夜曲,时隔37年后,每一首速度基本都匆忙了约半分钟左右,技巧的圆熟,不需了原来的小心翼翼,清风吹皱一池春水的神秘感亦就消失了。大概岁月是会磨损,会使敏感的心灵变得粗糙的吧。

以我自己看法,70年代是波利尼的黄金季。1972年,他在DG公司最早录下的两张唱片是肖邦的《24首练习曲》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彼特鲁什卡》及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奏鸣曲》。他弹的肖邦练习曲,轻灵时如春风自然温馨地吹拂,清泉潺潺在温暖的阳光里;激动时又如流泉追叠拥挤而奔涌,逝川流光,飘忽又不相待。而《彼得鲁什卡》中出色的节奏又被处理成那般生机勃勃,抒情部分有一种特殊感人之清冷,听完它,怎么都觉得管弦乐效果累赘。随后,1974年,又一张伟大的唱片诞生: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与舒曼的《C大调幻想曲》。《流浪者幻想曲》第二乐章的变奏曲弹得像一朵朵春花绽开芳香的蓓蕾,雅致极了。而真要两相对比,我觉得对舒曼心境的把握其实要好于舒伯特,这心境是悲凉中无以排遣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

波利尼在他长达40多年的录音史中,选择曲目与他老师米凯兰杰里一样谨慎。70年代他录的肖邦,还有《24首前奏曲》(1974)与《7首波兰舞曲》(1975),每张都精彩。遗憾是,当时却未再贪婪地向前延伸,再录第二、第三钢琴奏鸣曲已是十年后的1985年,录谐谑曲、叙事曲则已是90年代,米凯兰杰里去世后。我猜想,其曲目选择很可能与他老师有关——米凯兰杰里其实只在DG公司录了一张肖邦:10首马祖卡舞曲与一首前奏曲、一首叙事曲与一首谐谑曲(1972),而波利尼至今都未录马祖卡。

有时候,曲目选择会改变一个艺术家的发展方向。中断肖邦的录音后,波利尼1976年与奥地利指挥家伯姆、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了莫扎特的《第23号钢琴协奏曲》,这也是一张特别迷人的唱片,伯姆的细腻极好地衬托了他琴声的透明晶莹。遗憾的是,他与伯姆又未能在莫扎特协奏曲上继续合作下去,等他2006年回到莫扎特,又30年过去,维也纳爱乐今非昔比,他自己,也找不到当年那种感觉了。

也许,波利尼当年就不该刚踏入莫扎特,又迅速进入贝多芬奏鸣曲,且仗着气盛,先从晚期入手。那首结构宏伟的《第二十九号奏鸣曲》,他以风生水起开端,慢板乐章亦将美妙深邃的沉思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晚期贝多芬的四首奏鸣曲因此也就成了他70年代技巧表达骄傲的巅峰。而问题恰在,贝多芬给了他一种充满质量的张力,使他再难回到原来弹肖邦或舒伯特、莫扎特那种轻捷的氛围了。进入80年代,四十而立后,这种感觉尤为清晰。1985年他回身来弹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虽然葬礼进行曲中段天堂的慰藉弹得纯美至极,情绪却明显过于负重。80年代他弹舒伯特最后的三首奏鸣曲,结构严谨,诗意浓郁,尽管最后一首D960弹得特别优秀,落键还是感觉太重,轻盈处很难有要飞的那种感觉。

波利尼的八九十年代,优秀在贝多芬奏鸣曲。如果说肖邦是他艺术造诣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贝多芬则似乎更适合他的气质——一种有质地弹性呼唤的彼此奔走,激奋满盈地彼此相告;越来越急促的互为追逐,铿锵有力着互为聚合;山雨欲来般无法喘息的紧张,雨弹光鞭随之喧嚣肆虐;待雨过天晴斜阳复照,霞衣云锦摇曳出深情倾诉的碧波万顷荡漾,虹霓般音粒琳琅满目如天女散花。但越沉浸在贝多芬的强力世界,也越难自拔。90年代,也明显感到他想突破:从肖邦,舒曼到莫扎特。我倒是在为迎接他70岁生日,德国新一代指挥家蒂勒曼指挥德累斯顿乐团与他合作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听到了某种可喜的预兆——一个优秀钢琴家有时需要一个优秀指挥的拉力,但愿蒂勒曼能推动他,迈向晚年可喜的新的阶段。■ 肖邦夜曲肖邦莫扎特波利尼音乐唱片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下一篇: 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