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品位与口味之间的设计大师

作者:李三

游走在品位与口味之间的设计大师0身材修长,一头金色头发,喜欢围一条颜色鲜亮的围巾,他就是奥迪首席设计师史蒂芬·西拉夫(Stefan Sielaff)。

在从首都机场进城的路上,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捕捉着行驶在高速路上的奥迪身影。“我经常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我们的设计池里,每当看到设计池里的产品变成真正的产品,尤其是看到它们行进在路上,心里的那种感觉特别美好。在中国看到各种各样的奥迪,我更觉得非常高兴。”西拉夫说。

2011年11月29日华灯初上,史蒂芬·西拉夫在长安街旁的奥迪品味车苑内见到了他曾经的“梦中情人”。在西拉夫的身旁,静静停放着一辆橙色的奥迪100 Coupe S轿跑车,这是一款诞生于40多年前的轿跑车。“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这款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实际上,那个年代有很多男孩都梦想能拥有一辆如此漂亮的轿跑车。”西拉夫说。

奥迪100 Coupe S是奥迪百年历史中最能体现唯美设计的经典车型之一,它的出现改写了当时人们对德国车“线条沉重、形象呆板”的认识。西拉夫手握一卷白色胶带,潇洒地在车身上贴出一道道线条。“大家可以看到,奥迪100 Coupe S和所有的奥迪车型一样,拥有非常优美的车身比例:上部,被称为‘温室’的玻璃窗部分占车身侧面高度的1/3;下部车身占2/3。此外,奥迪100 Coupe S和其他奥迪车型一样,拥有一条从前车灯一直延伸至车尾的‘暴风线’,在它的勾勒下,车身线条变得更具层次感、更加动感。另外,溜背设计和较低的车尾设计都在充分展示这款双门轿跑车的运动风范。”

西拉夫坦言,在奥迪品牌百年历史长河中,不乏传承不变的设计元素,比如流线型设计的动感、典雅的车身、选材考究、精工细作的内饰,也有不断开创潮流的设计元素,比如被同行竞相模仿的一体式进气格栅和LED车灯,正是这些元素组成了奥迪汽车的独特气质。

作为奥迪目前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消费者的观念及口味越来越被重视,奥迪甚至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小型设计师团队来跟踪市场的变化。西拉夫一向认为,设计师不应该只从车展上得到设计灵感,应该更多地深入当地文化。

从实习期开始,西拉夫一直在奥迪工作,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他成为奥迪内饰设计师。在整个设计生涯中,他受到了意大利伟大的设计师席尔瓦的赏识,在席尔瓦担任奥迪总设计师的时候,他参与了几乎所有奥迪轿车的设计。在席尔瓦调任大众集团总设计师以后,西拉夫开始全面负责奥迪品牌轿车的设计,他主持设计的A7轿跑车从油轮设计上汲取灵感,刚上市就得到了业界的好评。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已经成为奥迪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这是否意味着奥迪在设计方面的重心要更多地考虑中国元素?

西拉夫:奥迪为全球市场设计产品,但我们也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吻合中国客户在具体细节上的一些需求。大约在4月前,我们把设计部的三位同事派到了北京,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北京工作大概两年左右。此外,我们也聘用了一位中国设计师加入奥迪的团队,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观察中国市场,观察中国客户的爱好、趋势。

三联生活周刊:LED技术的突破以及电动车等一些新的研发方向,为汽车设计带来哪些新的挑战?

西拉夫:奥迪在电动车方面已经有所作为。我觉得不太可能所有电动汽车的外观、造型都千篇一律,恐怕还是要有自己的外形特征,比如说进气格栅的设计,我们总的想法是电动汽车的外观可能会脱离传统的内燃汽车的外观。我自己总在想,将来是否让它变成两类车:一类是纯电动,一类是内燃机技术。它们带有明显的家族特征,单从外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哪辆车是属于哪一类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如何评价苹果交互系统,奥迪未来会不会也采取触屏式的交互界面?

西拉夫:奥迪有自己的车载电子系统,比如MMI交互系统,当然在这个系统上也可以用更多厂家生产的电子产品,包括苹果的产品,也包括其他一些产品。在接入时,我们可以用蓝牙,可以用接线技术,也可以把iPad这样的产品应用到轿车上。

我想奥迪应该有自己的应用哲学,而不该与其他产品界限模糊。比如说iPhone,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我自己也用,但大家要去想象,车辆在使用中所处的外界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候是在零下40℃的路边,可能还碰到下雪,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我们必须要考虑,电器的元器件能否经得起这样的低温。

触摸屏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在大众集团里有些品牌应用了触摸技术。但对我们而言,可能用的是另一种哲学。我们在中控区让驾驶者相应地控制,显示屏上清楚地显示出MMI系统,指令可以通过比如方向盘上的一些触摸键等方式输入,也可以通过语音识别系统。我觉得,车辆在较高速的情况下,使用中控方式可以保证驾驶者不至于眼睛总往下去瞧,以确保安全。

三联生活周刊:对奥迪设计平台来说,E-tron(奥迪电动车)会不会借此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全新设计平台来展现更新的设计思路?

西拉夫:E-tron的确很重要,但E-tron不会成为一个独立品牌,即使将来在售车的时候,E-tron仍然是奥迪旗下的一个分品牌。

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让奥迪的电动车有自己面向世人的形象,我们会付出努力使E-tron获得更多独特的设计理念。但眼下,这个问题更多还是体现在内饰方面;至于给奥迪电动汽车更多的自我形象,这种变革需要渐进的过程,初期不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有时候人们可能会看到在相同的车体里,有的是用传统的内燃机驱动,有的则是用电动驱动。

三联生活周刊:未来在设计中,如何把高科技的技术转化成真正的产品?

西拉夫:实车生产在加工过程中会应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越来越多的车身生产不再是单一材质,现在除了钢和铝,也在用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所以,我们有时候也需要经常和生产部门沟通。我们承诺给客户高品质的产品,这种高品质当然也包括车身加工,比如说如何让车身相应的缝隙尽可能最小,如何让该凸现的线条真正凸现。为此,我们要经常和生产部门共同商量如何实现最精的加工,有时会为一个毫米的缝隙反复讨论。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众多汽车公司都非常强调设计的运动性?西方的设计风格和东方有哪些不同?

西拉夫:为什么各个车商大多看重汽车的运动性?这最可能跟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年轻化有密切关系。年轻化成为一种趋势,运动性是年轻特质的一个表现。汽车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也希望通过产品更具运动性来满足人们在这方面内心的需求。

在日本,有些设计师可能通过水、禅等带有东方色彩的文化元素来演化设计,德国的设计师可能不会想到和谐元素。在欧洲,我们崇尚技术,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做设计时,在很多情况下,线条更为鲜明和直接。这可能是受了包豪斯艺术风格的一些影响。我个人觉得,包豪斯原有的直线条设计风格,有一点循规蹈矩和不够开放。奥迪希望生产出为世界各地用户所喜爱的产品,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把设计师派到世界各地去,让他们了解对方的文化,并从中汲取一些灵感。■ 奥迪设计豪车奥迪公司奥迪100德国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