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说校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山东安丘 李风玲)
我是一名教师,我的老公就是一名校车司机。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校车”,“校车”这个叫法,还真是不够恰当。其他大城市我不知道,反正我们这些僻静小镇,没有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校车。因为这些车都是民间自发产生出来的,包括校方在内的一切官方都没有参与过。而一向爱玩弄文字游戏的中国人,在校车无数次出现安全事故后,美其名曰“接送学生车辆”。
但是作为老师,我也深知校方的苦衷,即使有能力购车,毕竟拉的是学生,一旦出事,校方责任难推卸,所以不会主动作为;而作为校车司机的家属,我也深知司机的苦衷——买新车?太贵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天文数字啊!家长呢,作为消费的一方,他们也有苦衷——车是破了点,超载也是事实,但如果不坐这些车,孩子上学就成问题,路那么远,孩子又小,天天接送也不太现实,家里那辆破摩托,真的还不如那些所谓校车的安全系数高呢!
我觉得,所有问题的症结似乎都在一个“钱”字上,不就是因为我们穷嘛!但实际上,应该说问题还是出在观念上,不说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就算真的缺乏资金,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那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当然,这句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也不再只是给孩子捐助一个书包那么简单。他们现在需要的,是一辆辆高质量的校车,是一个个技术娴熟的司机,而这一切不可能依靠民间自发形成。我觉得,需要政府出头的时候到了。有钱没钱,都该先给孩子配校车;有钱没钱,都得先给校车雇司机。每年都应该像招聘教师那样招聘司机,他们就是专门为孩子服务的生活教师。
如果说在校,孩子有老师教着;在家,孩子有家长爱着;而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这段或长或短的路途中,我们的孩子,应该有校车司机护着!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家长把心放在肚子里,才能让所有的孩子,别再只是我们这些大人推卸责任的受害者。就让一切,能在一个正常的框架内,开始一个良性的运转吧。此次整顿是个机会,但如果只是一阵风刮过,有关部门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敷衍塞责,那么未来再受伤的将不只是孩子,而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价值观。 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