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风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汉 宋绍武)

前些年,大哥从沿海打工回来,带了几万块钱。由于当时没办留职停薪的手续,厂子将他除名,房子也没收了。身无定所,急需住房。大姐原来跟儿子、儿媳住一起,可老搞不好关系,也想单独过。小弟找了个“菜农”老婆,夫妻俩和父母“蜗居”在不足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三家都有苦衷,坐在一起七聊八扯,打算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搭伙盖一楼房。

弟媳的亲叔当书记,她原来“菜农”的身份一下子升了值。请客送礼,划了一块近百平方米的宅基地,要用的水泥、黄沙、预制板、砖瓦等都是按优惠价到定点的建材店买。大姐抻头,从老家请来建筑队。大哥主要出钱,又由大姐补充一些。三家齐心协力,不足一月,就呼呼啦啦地把一幢三层楼房建了起来。入住前,除“论功行赏”,彼此还相互体谅。大哥最困难,一家三口租住在外面,分二楼,通风干燥,条件稍好些。大姐老两口腿脚不便,又好晾晒,住一楼。弟弟多少有个地方周转,加上年轻,得顶层。三家人共享一栋楼,虽然也有磕磕绊绊,比如为公摊水电费扯皮,但毕竟是一家人,协商一下就解决了。七八年下来,倒也相安无事。

没曾想,那天看报,大姐欣闻有个开发商把他们那片看中了,准备改建成商品住宅。这一下,以往平静的生活像投进了一块石子,开始泛起涟漪。刚开始,大姐到处摸行情,看开发商怎样补偿,怎样回迁,回头召集开会,宣布种种好消息。按补偿协议,原来这幢只花了20多万元的老房子,现在可“卖”到120万元;或者按面积补偿两套房,但是开发商没有小面积的三套房。起初,大家满是憧憬、兴奋和激动,可冷静下来后,开始打起各自的小算盘。

大哥这时一点儿也不谦虚,觉得当初建房资金大头是他出的,况且儿子要结婚,是个“待房族”,理应得补偿款的大部分;若是还房,也应该独拿一套。大姐略微大度,自己也出了钱,跑前忙后辛苦一场,或将补偿款平分成三份,或与人合住一套。弟弟也不含糊,硬生生撂一句话,钱再多有什么用,建房的地皮是他搞来的,没有地皮,这房子不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啊?

虽然拆迁还没正式开始,但三家为各自利益已经开始明争暗斗。其实拆迁,不只是媒体广为报道的业主和开发商的利益纠纷,也不只是一些地方政府土地经济思维的失当,拆迁时代,还演绎出许多割断亲情的故事。大小家庭关系均变得脆弱,利益分配这只手在摧毁互助共惠的传统家庭伦理,这也是值得重视的社会重要变化之一。 风波拆迁

上一篇: 寒门无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