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富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二马)
还是错过了告别富康的最后一面。还记得1998年某个夏日夜晚,爸爸兴奋地说“车买了,富康,枣红色的,就在楼下”,我踮起脚尖从厨房的阳台向下望去,六楼的距离让富康显得很小,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一开,就是13年。
最先给我留下印象的是牌照。那时候小,看见车牌照总喜欢汉化成一句话,像是什么00544说成“动动我试试”,44944说成“试试就试试”,我家的富康也有自己的一句话,56970翻译成“没路就拐弯”,这个笑话成了家里13年来一直保留的笑话。
刚拿到车有一次去展销会,有个汽车用品店,我们买了一个弹簧小天使。当时买是为了测试车开得是否平稳,如果不平稳,爸爸就会受到我们的调侃。这么多年过去了,没人在乎车是否平稳,小天使却依然在那里,脑袋都晒黑了,光环也早丢了,可每次看到小天使晃得侧过了身,我还是会将它摆正。
那时候,只有收音机和卡带可以听。我小时候偏爱听相声,车里总是在不停地囤积新的相声磁带,每次家里举家回山西老家,总会买三四盘,反反复复地听也不会腻。那些磁带,除非放在车里被晒得变形,基本都保留了下来。收音机的天线被我爸的一个同事给用502粘住了,据说那时候总有人拧天线下来偷走去卖。富康的天线长得出奇,于是,家里的车就顶着一个大天线,这样一直到今天。
富康的车窗是手摇的,曾经有一段时间,空调需要打开发动机盖手动接好才可以使用,每次停下车,我和爸爸都会比试看谁摇窗户更快,那个把手的感觉,我一辈子不会忘。
到了最近几年,妈妈单位配了汽车,富康只是我爸一个人开,这样子差不多有4年左右。我爸把车的座位挪得很靠后,这样前排空间就特别大,几乎可以跟豪车媲美。每次我刚坐上去,都像是坐奥迪,虽然没有那么豪华,门也很薄,但是,你知道,就和家一样的感觉。
今天爸爸去二手车交易市场办理过户,买主是个山东枣庄的老乡,砍价过后6000元成交,我记得当时买车花了13万元,在当时也是个大数字了。当老乡开着车离开市场的时候,我爸说他心里特别酸。老爸是个硬汉,家里早已有实力换车,但执拗的他选择每个冬天的早上早起来10分钟暖车,开着几乎没有加速性能的富康上下班,为家里去各个大集买好吃的。本来我以为只有我多愁善感,同样地在我爸的眼里也是闪着泪光,或许只是男人与车多年的感情,就是经不起这样的一个分离。■ 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