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别人乱我们不乱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李明:别人乱我们不乱0( 李明 )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演员片酬越来越高,这是否跟这个行业没有规矩有关?

李明:现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是什么?投资结构,除了电视台自己投拍的独播剧,一般这么多年来投资为主体的这些公司是和播出平台的广告不挂钩的。在西方很多国家,它的投资机构,要么是大的电影公司,要么是各电视台,是很好去控制这条线的。在中国,基本上这么多年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和发展是大批民营公司努力的结果。除了政策的杠杆是由政府部门去控制,在经济这块的一个杠杆,相对来说纯粹是各民营公司的竞争和发展下来造成的这么一个结果,就是价高者得。从卖片子到请好的一线演员都是价高者得。行业里面包括这个协会那个协会,它即使想去改变这个状况和局面,都做不到在这个乱的结构里去达到一个平衡和一个要求。可能行业协会里边100家公司,98家都说行,咱们统一一个定价标准。那如果另外两家说不,这个市场投资所有的钱,就会变得没有界定。有电视台的,有做公司的……明天可能冲出来一个人,你不认识他,不知道他干吗的。他“啪”拍一笔钱:“我喜欢那个演员,让他来演吧,我这个钱零花钱。”行业上你要求不到这样的投资者,这是热钱还是赏钱?搞不清楚。还有很多这样的钱呢,它可能打一仗就跑路了。所以就把这个市场给搅乱了。

三联生活周刊: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观众没有看到一个很好的电影、电视剧,而演员挣了很多钱。

李明:我认为这是两点。第一点就是资金根本不是按照一个商业和经济规律去发展这个行业的,一个影视公司,老板可能自己不懂,也不会从专业上去要求这个公司怎么去懂。可能因为老板个人爱好:那个演员不错,我爱看他的戏,就拿来演。他不会根据剧本或导演等各方面去权衡。有时候可能投资方他自己就决定了,他不尊重这个创作规律。或者他一拍板说:“谁最牛我请他来,要多少我给他多少。”碰一个这老板你就够呛了吧?碰上两三个,演员的价格能不高吗?第二,影视这个行业,我认为现在还是一个乱世,春秋战国,它没有一个具体的行规来要求从编剧、导演,再到演员,包括剧组创作方。这里没有一个行为和道德规范。美国还有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编剧工会,各方面的双向的约束和要求。中国也有相对机构,但它做不到。民间的那种机构,它也没这个权利。别人说你凭什么啊?可能今天有这个协会,明天还有那个协会,但是大家其实很多东西还都是掣肘的。所以这个行业本身现在是乱的。乱来的人你也要求不到他,管不到他。

三联生活周刊:这种无节制的投资会有一个极限吗?

李明:别人乱我们不乱1( 小马奔腾影视公司出品的电视剧《甜蜜蜜》剧照 )

李明:我是这么看的,泡沫最后是怎么崩的?肯定是要有一个极限上的东西承受不了,就像一个皮筋,你扯到最后肯定是要断的。这个咱们不要去讲谁对谁错。包括现在行业里边整个的涨价,咱们看到的只是演员这一块。演员要价五六十万元/集,可能是相比较最高的。但是同时编剧、导演、主创队伍也在涨,都是在水涨船高。我认为这是合理和正常的。但是作为一个公司,在运营影视的操作中,针对这种情况,怎么考虑你在这个行业里的对策?比如我们的项目,明年有好几部戏,有用这种水涨船高的演员,就是他值这个价。还有《将爱2》、《将爱3》电视剧,可能剧本不错,导演张一白,我们用的全是没有什么名气的演员,我们去培养新演员,那可能成本一集也就是50万元。因为它又是都市题材,我们对这种都市题材的探讨,是关于年轻人的。20多岁的年轻人,有几个是一线的和准一线的?她可能是一些杂志的平面模特,她既有“粉丝”群,又能够在时尚上带动,价格相对又是比较低廉的。

包括我们明年马上要播出的黄渤主演的《民兵葛二蛋》,黄渤也算很大的腕儿了,从电影到电视剧也是一线的,黄渤可能觉得这剧本很好,很适合他,可能他因为剧本、他的兴趣、我们合作的情谊,就会有一个双方很舒服的价格,就上了。而且我们这个戏每集成本可能就是六七十万元,在现在很难得了,就把这个戏做出来。我想并不是整个行业都浮躁,也有看剧本好不好题材好不好、你的导演水平怎么样、你公司的整个的平台是不是适合未来发展过来加盟电视剧的合作。

李明:别人乱我们不乱2( 演员黄渤(左),高虎在电视剧《民兵葛二蛋》拍片现场 )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现在好看的电视剧真的不多。

李明:现在好剧少,恰恰是因为这一两年碰到的这样的一个节点,大家心态浮躁。但在这个最艰难可能说最乱的过程中,也让很多公司和创作者去思考,再产生出更好的东西来。可能因为创作问题或者演员问题,很多公司包括我们都会想,真正的电视剧的源头是什么?可能长远上是剧本是题材,是整个公司的运作和操作。小马奔腾明年做的电视剧有兰晓龙的《好坏丑》、宁财神的《武林外传2》、孔二狗的《中国式创业》、李修文的《十送》。这些戏我们都是从剧本源头开始抓。比如《十送》,讲长征。以前长征题材全是大人物的长征,我们这次写不同兵种,宣传兵、通信兵、警卫员等各种类型的10个战士,写每一个人的牺牲,两三集一个战士。我讲这个概念是什么?首先小马奔腾要做的就是现在开始考虑,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到今天,解决剧本的类型。中国传统的电视剧都是一个人物走到底,那我们10个人一个群像,只是它3集完成一个故事而已,在大事件下小人物,革命英雄主义,壮怀激荡的这种。这是从剧本考虑。

李明:别人乱我们不乱3( 小马奔腾影视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我们生活的年代》剧照 )

10个战士10个角色,我们就避开了现在的演员的问题。一线的或者准一线的,可能10个里边占六七个,您就是3集,剧本您肯定喜欢,这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电视剧,也是有情怀的。在首先喜欢本子的前提下,给小马奔腾10天时间。从成本上,从他的付出上,我们也没占用多少时间,剧本又不错,再大的腕也可能请到。我们的成本也减少了。

就是在这个环境下,你不能一味请一个七八十万元/集的演员,这在一个演员身上2000多万元就出去了。我认为,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考虑到,电视剧在这个环境之下,如何去把现在这种不好现象在你这块给消失掉。

明年我们另外要做一个说书人的电视剧,这个剧本放在另一家公司6年没人敢做。我一看剧本特别好,拿过来。之后马上考虑的就是演员,那是不是小沈阳和赵本山最合适啊?我们就跟他们沟通。他们也觉得剧本很好,我们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合作方式,就是你这块本山传媒的优势,演员资源;我们这边,小马奔腾的平台和投资。那大家最后是很好的一个结果。这是否也是一个解决方式?

我认为影视公司创作很伟大。创作不单是演员一个人的事儿。策划、题材、编剧、导演是个群体,你不能把一方伟大了就伟大了,如果把某一方看最重了就造成现在没好东西看的结果了。如果都结合好了,会是一个震撼力量。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电视台买电视剧的价格跟前两年比,涨了多少?

李明:涨的幅度相对来讲不是特别大。因为现在整个的电视剧的利润一个大膨胀,我认为主要是网络的版权加进来了。以前没有网络这块,一集150万元,现在基本上也就是150万到200万元,涨幅不大。

三联生活周刊:编剧、导演、演员价格都上去了,但是在观众是否能感受到整体质量的提高?

李明:现在拍电视剧比多少年前更难了。难在哪儿?可能以前你去一个景点拍电视剧,人家还欢迎你,或者支持你,或者不要什么钱。现在可能全中国人都知道,这行业挣钱,那你来这儿,总不能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小钱就打发了吧,这可以叫做物价。这个物价总体上其实是增高的。但是现在这个行业,只是看怎么在这方面去相对降低一些成本去满足增高的这一块。演员张三高了,其他末流的演员肯定要低。你不可能全涨,最后一集成本300多万元,那就离谱了。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观众看一个电视剧,他看不出来一集50万元跟一集180万元之间太大的差异,比如在场景、真实度和特殊效果上。

李明:这就是电视剧和电影的一个区别。电视剧本身的质量很重要,但是,每个家庭荧屏的大小也不一样,颗粒饱满度也不一样,清晰程度也不一样。在电视剧上来讲,相对的就是场景上和外景的这种,像电影那么去要求,我认为大可不必。电视剧相对来讲是一个大众的艺术,只要是情节、故事好看,演员演得好,导演导的好,就行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三联生活周刊:拍一集电视剧,它各种成本投入进去,占的比例是怎么样的?

李明:首先就是剧本,策划阶段,可能有一些费用,可能需要找多少人去看一下题材怎么样,然后找编剧来写。策划和编剧的这块放在一起,这是第一笔钱。这个成本最高可以占到15%左右。第二个是导演。导演也是这个行业里面参差不齐的,不同的导演不同的价格,这个可能就区别大了。你用新的导演可能是几万块钱一集,最好的导演现在也有一二十万元、二三十万元的。如果是100万元一集的投入,编剧费用10%左右,导演费用10%左右。但是针对这个市场,可能演员的钱就相对多一点了,可能差不多占45%左右。剩下的钱用于整个的剧组运作。所以能看出来,不管多大投入的电视剧,在现在这个市场里边,基本的一个规律是演员费用肯定是最大头的。这个也跟电视台有关系。电视台现在首先就是说,谁演的?它这一句话就决定你找谁演。现在没有哪家电视台问谁写的、谁导的。为什么说是市场决定的?是买方市场决定的,不是卖方市场决定的。我用新的演员我怎么跟他解释他都不听。我说我剧好,你看看吧。人家说没有谁谁谁的话,可能不要。他也不好交差,万一有点闪失呢?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电视剧可能不会出现最好的编剧、最好的导演和最好的演员这样的阵容。

李明:但是如果你是最好的编剧最好的导演,可能演员这块费用就会压缩下来,就像我刚才讲的黄渤演的那个电视剧,他可能因为你好的剧本,可能因为你是很棒的导演,他会说:行,就这么着吧。出现这种都是最好阵容的情况也有可能,但是要照一般现在的这种说法去做,那基本上相对是难的。对于电视剧,我也不认为,一定要把这三个最好码到你还没有看到结果之前当成你认为最好的概念。特别是在导演这块,没准你用一个新导演,没准你用一个比较有势头有未来的,他也能做出一个好的电视剧,这也是你公司精神上的东西。最后是一个经验问题,是一个你自己本身运作公司和你发展电视剧的方法问题。你的智慧得通过,你不能跟风人云亦云,什么好就去做什么。我们自认为我们懂创作,知道剧本好不好,知道找什么样的导演和什么样的演员来演,不是一味谁牛就找谁。这样的话你形成一个自己的风格和品牌了。这是最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一直很乱,是被一帮人搅乱了,一些政府层面的搅局,一些商人层面的搅局。所以它导致什么东西都不正常。

李明:从投资上讲,分析中国每年电视剧和电影的投资情况,每笔资金的来源,有多少是相对专业公司在投?这道理就清楚了。最后,影视行业,它是一个名利场,决定了大家有点钱就可以来这玩一下,看一下。有多少资金是这样的?但越是这样的话,越磨炼这个行业里边的公司和创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还需要一个淘汰过程。

李明:淘啊,淘汰。这可能需要年数,但最后留下来的,肯定是大浪淘沙,最劲的、最有能力的这些公司和创作者,这是必然的结果,但肯定有个过程。包括影视的观赏习惯,以前盗版碟,特别是电影,谁进电影院?那个年代,那时候好像看个碟,家里又方便,又省钱又不累,不去电影院。生活水平高了,经济条件好了,电影谁还看碟?能去电影院都去电影院了,要不就不看了。这是多少年培养的,到了这个程度才有了,要20年吧。现在电视剧市场包括未来电影市场很多方方面面的,都需要这么一个过程去进化,这是必然的。不可能一上来就正规,就规范,谁要多少钱谁怎么着的,界定清清楚楚,那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发展所有的这种项目的特点。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影视行业乱象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李明:不会的。我认为所谓这种乱,我刚才讲的,只是说现在投入和不专业性的乱,但是你在这种乱的时候更能比较,别人乱你不乱,你的作品或者你的操作方式肯定就显得越来越弥足珍贵了吧,起码你自己觉得或是别人觉得很好。乱有时候是好事,乱中取胜,你才是决定者。你在这乱的时候会明白未来怎么去做,首先别去盲从,你自己找到规律找到适合你公司的特点去做电视剧这个行业,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没有各种行业工会的前提下,它完全是靠一个真正的市场自我调节和淘汰才能解决这个乱子?

李明:自己调。从行业上来讲,人心态上的这种道德也好,传统的认知方面也好,这么多年中国历史上有真正能够去解决的吗?很难的。而且我认为没必要去调整,你靠市场调节是最终的,没有市场调节,靠一个行业协会去调节,它会更麻烦,会产生另外的问题。我举个例子,日本、韩国以前也有LV假包,也是满天下都是,那时只是中国人不知道而已。人家现在还有吗?没有了。中国不能说一开始都去规定。美国是多少年了?是前面有个大坑,填了多少代人多少时间把这个坑填满了才有的这个规矩。人家影视有百年了,咱们多少年?也就是20多年,它发展这么快,乱点也正常。假的东西多,才能显出真东西的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那现在国内比较有实力常年出作品的公司,占整个影视公司的比例是多少?

李明:真正在很认真做的差不多占1%到2%吧。固定出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能有保障的也就是五六家吧。■

(实习生付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演员电视剧别人李明三联生活周刊我们黄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