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拯救”电影
作者:孟静(文 / 孟静)
( 导演滕华涛 )
《失恋33天》上映前,宣传队伍曾自称是一支“哀兵”,在海外大片的夹攻下,他们预估的首日票房是一两百万元,而让这支哀兵转悲为狂喜的首日票房是预期的10倍,上映10天后超过2亿元。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的班底全来自电视剧,投资只有870万元,再加上600万元的宣传发行费。导演滕华涛,过去也拍过电影——《心中有鬼》票房暗淡。但他是极成功的电视剧导演,三部曲《蜗居》、《双面胶》、《王贵与安娜》不仅收视率高,还引发过社会广泛讨论。《失恋33天》的演员全是电视剧里的熟脸,并且这些人基本都在事业上受过滕华涛的惠:海清、张嘉译、文章、李念,以及在电视剧里“打酱油”的女主角白百何。
《失恋33天》肯定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已经有人对滕华涛开这样的玩笑:你是代表电视剧来拯救电影的。这样的话还曾经出现在冯小刚的第一部电影《甲方乙方》之时,那时国产电影已经濒临绝境,一个拍情景喜剧出身的电视剧导演把各种贫嘴使在电影里,老百姓就好这一口。而《失恋33天》,与冯氏的差别就是京味贫嘴的外面包裹了一层洋气外衣。短短10天,它已经作为专业范本进入课堂,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分析说,它标志着新一个“代季”来临。
有人把它划归为“小妞电影”,恰恰迷恋特技的大片导演们忽略的就是真正的观影主体——“80后”、“90后”的小妞们。
现在各种分析《失恋33天》的宣传发行都是马后炮的总结,当然也不能否认它刚好被幸运砸中,有一点可以确定,自认摸准时代脉门的滕华涛从未低估过自己和那一群小妞。
( 电影《失恋33 天》剧照 )
三联生活周刊:你刚开始在筹备这部影片的时候,有想过票房这回事吗?
滕华涛:有一点点吧,不是有很大部分。因为不是想为票房去拍一部电影。但是大家都会拿票房去衡量,好像是一个标准。所以也还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准备的。
( 电视剧《双面胶》剧照 )
三联生活周刊:比如你为这个方向做了哪些准备?
滕华涛:首先因为《失恋33天》这个小说的出现,让我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的一个希望。再有就是,我当时判断,大家都还在拍那种古装武侠。我一般选题材,无论是类型也好,内容也好,我一般都会选和观众距离近的。
三联生活周刊:以你对都市的了解,或者说对“80后”、“90后”的了解,你觉得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东西?
滕华涛:其实我对他们没有揣摩。只是一直以来我对都市的了解,大概都在《蜗居》、《双面胶》,表现得比较全方位,我自己特别喜欢拍和写现代生活题材,错过这个时代非常可惜。它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各种价值观,这里边有非常多的矛盾和冲突,还有特别多的有意思的人出现。别的稳定的社会可能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算是一代人。在我们这个社会,5年就是一代人。这个时代造成我们整个都市的特殊性,我特别愿意把这种特殊性和这些人,在这段时间能多展示一些。等社会稳定下来了,可能就没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了。
像我也是1972年出生的,我看1987年的鲍鲸鲸的小说时,我也觉得非常好玩。我没觉得这跟我是格格不入的,反而看的时候就觉得,我肯定会把它拍得特别有意思。
三联生活周刊:是不是你每部电视剧都会强调社会话题性?
滕华涛:其实这是被误解的,我从来没有为哪个话题去拍过戏。我从来都是由一个故事引发的这么一个话题,但是这个故事被端到社会上,大家看完了之后,有自己的各种理解和争议,它形成了一个话题。我觉得是那个作品引发了观众自己的层面,大家自己去总结这种话题。有的时候还不止一个,比如《蜗居》就不止一个话题。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你觉得《失恋33天》能打动观众的是哪些东西?
滕华涛:第一是它的人物写得特别生动,第二就是失恋感。我经常跟大家说这小说要是叫《恋爱33天》,我可能翻都不会翻它,就因为它叫《失恋33天》,我当时特别好奇,我说这个人敢写失恋。这是我自己的一件事,失恋是我自己的一个内心的小痛楚,一个小伤疤,不太可能这么公之于众去说的。等我看完这部小说之后,有很多心理描写的桥段、情景和心态,都是和自己失恋时的情绪是一样的。我一下子就觉得找到了一个点,一个是小说本身的长度,非常适合改编成一个电影;第二,一直觉得电影在目前的阶段,有一点点方向感的迷失。
以我在电影学院学习的经历来讲,我了解电影的出现完全因为在一个黑暗的房子里,有几百人上千人共睹银幕上的一个故事,它被打动了,产生共鸣了,跟着一块哭一块笑。它有群体效应才有这门艺术的诞生。电影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特效,也不是为了武侠出现的,那是后来服务大家的,让电影变得更好看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当时会不会担心因为没有特效,大家就在电脑上看?
滕华涛:我一点儿都不担心,因我相信人是群体动物,他必须看电影的时候有几百人上千人的气氛,他看我们这部电影是有情感共鸣的。你自己在家坐电脑前面看,这部电影你百分之十的感觉都没有。
三联生活周刊:其实你以前拍过电影,比如《心中有鬼》、《珍珠衫》,但是现在大家还是把你当成一个电视剧导演转行来拍电影。
滕华涛:其实电视剧导演这边也没把我当成电视剧导演,我一直也没有在这两个圈子里的任何一个圈子活动吧。我也不太接别人给我的东西,只是自己买小说,然后跟作者一块改剧本,合作的人也有限。
三联生活周刊:那是确实存在电视导演圈和电影导演圈这种圈子吗?
滕华涛:确实存在。人家两拨也还老开会呢,我真不去。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会不会让你失去跟投资人见面,跟同行交流的机会?
滕华涛:为什么要跟同行交流?我也不太喜欢和媒体交流。我交流的大多数都是我们组的核心创作人员,包括文章、海清这种也是我们的核心创作人员。我们平时吃饭,喝点东西的时候,就会把有些想法和概念直接说了。可能我们现在说的是3年以后要拍的电视剧,现在就开始说了,这种东西是临时凑到一块的人解决不了的。我自己跟其他圈子里各种各样的人都认识,平时交流得比较多,唯独比较少跟做这方面的人交流。
三联生活周刊:你说的其他圈子是指各种各样的职业,跟这个圈子不相关的职业是吗?
滕华涛:对。因为我自己是这么理解的,有时候,偶尔看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我会觉得他们的生活圈子特别狭窄,容易把自己高高在上起来,要不觉得自己是艺术家,要不就觉得自己是职业特殊的人群。他们自己臆想出来的故事,觉得拍案叫绝。我是一直比较警惕这一点,包括我找的作者,比如鲍鲸鲸,都是很草根的,没有所谓的职业作家,都是后来才成为的作家。
三联生活周刊:你出身电影世家(导演滕文骥的儿子),其实很容易陷入圈子里,是什么触动了你,让你刻意避开小圈子化的?
滕华涛:我其实对他们的人都没什么,其实我跟他们的关系都特别好,只是对他们拍的作品,觉得他们距离现在的观众,挺远的。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电视剧导演在电视剧上成功了之后转行拍电影,但是成功的却很少。是因为电影的操作规则和电视剧有很大的不同?
滕华涛:其实没有,这都是他们臆想出来的,来跟你们这些媒体或者不太懂的人来讲的。我觉得只有一个,就是一个好故事你能不能把它拍出来。作为导演你还要有一个判断,就是一个东西它到底是适合做电视剧还是拍电影,总得有一个判断。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拿到《失恋33天》的时候,包括植入广告、投资方,他们会没有信心吗?
滕华涛:当初就是他们没信心,我才坚持要做。要是他们有信心,那就又做成了以往的那种。
三联生活周刊:你当时坚持要做的时候是对它之后的前景没有什么预期的是吗?
滕华涛:有。我都知道会像现在这样,没有太大的惊喜。
三联生活周刊:我听说你做《双面胶》的时候压力挺大的,因为海清和涂松岩当时都不是特别有名。
滕华涛:其实那是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一个试验品。因为之前的电影《心中有鬼》用了很多大演员,成绩也一般,故事也有点奇怪。有一次老板问我,这个戏成绩成这样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是从那次开始,突然意识到,拍一个作品不应该是这样,我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判断。
《双面胶》当时剧本我已经改完了,我自己买的。我跟摄影两人在改剧本,我当时说我要试一下:有这么好的故事,用我认为合适的演员。因为我怎么想这条路都没有道理走不通。但是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挺困难的。哪个公司都说剧本不错,你拍没问题,你用谁谁谁。我说不成。这些投资方和电视台都是一拍脑门,当时跟你聊天的时候那么一说。昨天在家看电视,他觉得这女孩儿挺漂亮,今儿开会就跟你说了。你要听了他的话,等于我做了好几个月的剧本都白做了。所以我当时坚持说不,你要么就别给我投,要给我投就用海清和涂松岩。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你找俩我们都不知道的演员,我说就因为他们俩合适。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考虑到成本便宜的因素吗?
滕华涛:后来我说了,这个我无所谓成本,只要够钱让我拍。我甚至都放过这种话:你哪怕是拿DV给我拍,我都敢拍。我个人片酬什么的,根本不计较。所以最终是华录百纳接的这个盘,给我530万元,说就这么多钱,你给拍了吧。
《双面胶》22集,等于一集20万元,当时正常的戏是三四十万元一集。真不够现在一个演员的片酬,只花了62天。拍摄过程非常顺利和愉快。没有媒体探班,没有人来打扰我们,没有老板过来看我们,等到放的时候,也是上海台临时给凑的一个最不好的档期,说暑期的时候上个电视剧播得太差了,实在找不到什么可垫的了,就把《双面胶》临时给拿过去。和电视台说:我们导演和演员时间都说好了,要做宣传他们能来。结果被人着实取笑了一番,说你这破电视剧,还做宣传呢?结果一放,观众不傻,知道什么是好看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这个之后等于你就有了品牌保证,所有的戏都很好卖了?
滕华涛:其实没有。每一次,包括《失恋33天》,大家还是会对我选择演员的方式质疑。包括《王贵与安娜》,《蜗居》更是。《王贵与安娜》那会儿海清只是拍了个《双面胶》而已,还有很大的争议。都说她演得不像上海女人。《蜗居》的时候,“海藻”用李念也是有很大的阻力。用张嘉译,也是有很多的反对声音,觉得他演得不像。都是事后觉得真好,一直延续到《失恋33天》的时候,开各种会的时候,都得使劲跟人家解释半天,为什么要用文章和白百何。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你们好像还试了很多女演员?
滕华涛:见了很多。去年3月我买了小说,没多久文章就给我们推荐白百何。零零散散地也见到快年底才定下来。中间也看了一些,但都不太满意。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一开始就决定用文章吗?
滕华涛:是,他跟我合作时间比较长。我这儿的演员相对都有一个延续性,拍这个戏的时候,我会发现他们还适合演哪个角色,下部戏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他能演,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王小贱”这个有一定的巧合,为什么说必须得是文章呢?当年拍《蜗居》,特别偶然的一场戏,说小贝想回办公室。他平时穿个帽衫T恤,那天拍他在办公室的戏的时候,让他穿小西装,戴个小眼镜。我说你这个造型真有意思,显得特别变态。等到我看到小说的时候,“王小贱”出场的第一段戏,我就已经把他跟文章搁在一块儿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演员这些年都红了,他们的片酬上涨会给你们的成本带来压力吗?还是说他拍你的戏就没有涨价?
滕华涛:那不可能。人家也得吃饭,也得养家糊口的,怎么可能拍我的戏不涨价?可能会适当地给我一定的优惠。我们也不是抱着占人便宜的心态。我是电视台跟我说谁值钱,我就不用谁的那种,我只挑我自己合适的。
三联生活周刊:也就是说你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市场规则,或者说没有计算过成本?
滕华涛:不是没有计算过,我觉得他们这个市场规则都是瞎掰的,都是骗人用的。
三联生活周刊:我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蜗居》里的人全出来了。
滕华涛:其实我是真没想过,像大家后来说电视剧过来拯救电影。我只是把这几年合作的演员,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三联生活周刊:在大家的惯性认知里,演电视剧的是一拨人,演电影的又是另外一拨人。
滕华涛:在我这儿,只有会演戏的和不会演戏的演员。好多他们觉得有票房的我觉得都不会演戏,所以我不会用他们。他们一直跟我说,像我这样的就会失败,他们那都已经惨成那样了,还叫我……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你现在就特自信对吗?
滕华涛:我也不是盲目自信,我又不是神仙。只是我知道我自己有一个特简单的能力,我会看见一个我觉得特好的故事,我相信这个故事能跟观众有一定的情感的沟通和共鸣。我又知道哪个演员合适演,电影不就是干这点事儿吗?好多人都问我秘诀,我说这秘诀谁都知道,就是好故事加上适合这故事的演员。那你们都不按这方法去做,好像我成了一个奇怪的事儿。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存在电影本身质量不错,但因为宣发和运气的缘故,就死活没出来的?
滕华涛:你看过这种电影吗?我觉得好电影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特别小众或者特别艺术的电影,它在其他方面是一个好电影,但你不能拿票房去衡量它。但你不能期待大众也来看,这没有什么道理。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商业电影需要精准的计算吗?
滕华涛:当然得计算,成本得控制。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票房这么成功,会不会有人捧着钱来让你拍大片?
滕华涛:这个我已经早就计划好。我也知道成功之后会有很多人来找我,我也怕自己脑子一热。据我观察,好多导演都是第一部小成本成功之后,第二部都是极力做一个大东西。一是急于证明自己,就怕别人说上一部是侥幸,反而会有蛮大的危险。我自己是后面还跟鲍鲸鲸做一个都市电影。成本也比现在这个高不了多少,但有不少场景都是在尼泊尔拍的,所以费用的支出会比《失恋33天》高一点,其他的可能没什么变化吧。
三联生活周刊:你面对大投资就没有一点动摇吗?因为可能投资大了,实现的想法就多了。
滕华涛:不见得。为什么投资大了实现的想法就多了?能百分百实现想法的只有《双面胶》和《失恋33天》。这种机会我只能玩一次,本来人家觉得,你压根就是瞎胡闹,你就不听话,给你点钱你就旁边玩去。所以那会儿就是特别的自由的创作,你的演员也会完全安心,没有其他的想法。
《失恋33天》小说出现的时候,我特别兴奋。我终于又捞到一个机会,可以在电影里做一把《双面胶》了。这之后虽然能把心态控制住,再去拍一个小东西,但是很多人内心的期待来讲,都是有变化的。这个我们还要慢慢再调整再处理。
三联生活周刊:那我可以理解成《双面胶》和《失恋33天》是你觉得最满意的作品吗?
滕华涛:不是,只是说最好玩的。电视剧拍到《蜗居》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太大的心气儿。《蜗居》做后期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特别凄凉的心态。不管是《双面胶》还是《王贵与安娜》,你都挺有劲儿的。因为你知道这里还有一些你没达到的东西,还有些遗憾。到《蜗居》后期,基本上每天回家的时候,都特别崩溃。后来也犹豫挣扎半天,好不容易混到现在了。这要是突然转了电影的话,跟大家怎么交代啊?我的摄制组也是一直跟着我,我们还得去爬另外一座山。那山最开始的时候又没钱。包括我自己也知道,《蜗居》之后肯定会有很多人捧着钱找我,说多少钱一集,我还得把这个咬牙都推出去,不要这个钱。踏踏实实,安安静静地把现在这个电影从头,从最小的地方做起。其实这个经历是最好玩的。
三联生活周刊:《蜗居》中间停播的话对你会有影响和打击吗?
滕华涛:一点儿都没有。每次这些戏最火的时候,我要不就是忙于筹备新戏,要不就是开机了。■
(实习记者方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蜗居恐怖电影电影天内地电视剧爱情电视剧拯救剧情电视剧影视电视剧中国电视剧中国电影王贵与安娜心中有鬼滕华涛电影爱情电影失恋33天双面胶三联生活周刊家庭电视剧都市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