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C的非对称超车
作者:尚进自今年4月初,HTC的338.8亿美元股票市值超过低谷中的诺基亚和RIM后,搭着Android系统的顺风车,让这家台湾地区的手机制造商快速扩张,不仅仅在全球市场与三星和摩托罗拉并列进入Android生态第一阵营,更是在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的调研报告中,以577万部HTC自有品牌的销售量,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的1/4份额,甚至在苹果iPhone4和iPhone4S更新升级的间隔期,HTC曾经短暂超过了iPhone的460万部。
作为老牌智能手机代工制造商,HTC一直甘心默默无闻地耕耘智能手机生意,只是在亚洲少数市场曾经使用过Dopod的品牌,并且一直专注于微软WindowsMobile平台的手机开发,直到Google开放源代码的Android平台打乱原有手机商业生态,HTC才第一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品牌。正如同《商业周刊》在《从代工到品牌的蜕变》中评价的那样:“整个东亚地区的代工制造商都在从Android生态中获益,HTC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硬件设计制造,而是介入到软件层面的界面定制。”这无疑有别于富士康和比亚迪这类纯粹的代工流水线制造模式,也与宏碁和华硕等个人电脑制造商的销售渠道思维存在巨大差别。
而HTC从2008年为Google定制的G1开始,极端多样Android手机型号,以及犹如时装商业思维的流行化换季模式,成为HTC有别于三星和摩托罗拉的致命武器。HTC美国代理总裁马汀·菲柯特(Martin Fichter)在Mobile Future Forward大会上介绍了自己的一份调查:他去里德学院看女儿的时候,在宿舍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他发现更年轻一代的学生们不再认为iPhone是酷产品,在年轻群体看来iPhone是父亲们用的,年轻群体期望于更多新鲜奇异的智能信息工具。尽管马汀·菲柯特的简单调查仅限于大学宿舍,但是推介平台Hunch上的数据显示,Android用户群体大多数介于18岁到34岁之间,追求智能手机的外观个性化需求,远超过苹果iPhone所倡导的界面体验优越感。事实上之所以并不自己生产屏幕,也没有半导体工厂的HTC,可以直接跟拥有整个零部件供应链条的三星拼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在于HTC精明地判断到了智能手机的个性化需求,在相同的电路设计下尽可能多地延伸出不同型号的Android手机,远比摩托罗拉那种为了实现个性差异化设计,而不放弃滑盖结构和Qwerty键盘,更符合成本优化逻辑。杨元庆在不久前谈到联想集团的乐Phone战略时,曾经表示过自己对于Android趋势误判的遗憾,在他看来,联想只押宝于单一的Android机型设计,而没有采取类似HTC和三星的多机种覆盖策略。
事实上产业链条的集群思维,正在让Android手机制造的商业势力更加个人电脑化。正如同Google执行董事长施密特同宏碁创始人施振荣的公开讨论会上提到的那样:“非苹果阵营的开放系统模式,将会取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终胜利。”以往受制于通讯专利门槛和缺乏手机设计经验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们,面对以HTC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崛起,早已经迫不及待,尤其是在Google发布了Android4.0的系统之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的核心技术差别,不再是那么明显。而另一方面微软WindowsPhone手机的日渐成熟,更让那些老牌个人电脑巨头们看到了曙光,毕竟Windows8的Metro界面,明显是在为平板电脑优化体验。而HTC未来不仅需要在Android和WindowsPhone之间找寻利益平衡点,更需要重新找寻自己在平板电脑上的立足点。■专访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
三联生活周刊:尽管苹果iPhone依旧牢牢占据高端手机市场,但Android的普及率明显更高,这种增速迟早会席卷诺基亚Symbian手机的份额。那么Android生态目前在中国市场普及率已经达到多少,未来还有多少持续增长空间?
任伟光:作为Android生态最早的参与者,HTC无疑很幸运地跟Google一起在全球保持了高速增长,仅2011年第四季度预计全球发货量就可以达到1200万到1300万部。按照第三方的市场调研数据,中国市场在2011年智能手机销量的月平均增速在11.5%,而其中搭载Android的智能手机终端月均增速是25.8%,我们预计到年底,所有Android设备占到智能移动设备整个市场份额的43%。
我想这些数字足以说明HTC目前所主要依赖的Android开放生态,市场生命力有多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土壤根植于庞大的智能手机基础,我们认为Android未来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并且牢牢控制智能手机生态体系最广泛的消费群体。
三联生活周刊:HTC同三星和摩托罗拉,无疑是Android制造商中的全球前三强,但像中兴、华为,甚至MTK等厂商正在利用低价硬件策略侵入Android生态,你们认为低价化会改变未来格局吗?
任伟光:毋庸置疑,开源的Andorid系统,已经是全球智能手机最具影响力的生态产业链条,这种多元的商业组合无疑超越了很多传统的、单一制造商主导的信息产品商业链条。HTC相信未来的手机市场规模将非常庞大,并非单一制造商有能力完全占有的,而且全球手机市场中所蕴含的用户需求也会更差异化,iPhone这样单一产品满足所有用户需求是不现实的。并且像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曾经在2006年前后展开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竞争,也很难再重演,因为高端和低端的Android差距很大,对于制造商而言,利润率也不同,单纯的出货量占有率不再那么绝对。而HTC坚信,未来的智能手机商业关系必须建立在真正的移动互联网之上,出色的工程设计和人性化的使用体验会成为竞争力的焦点。所以我们很早就投入了HTC Sense的云服务,真正让移动互联网的个人数据需求成为智能手机体验的一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尽管WindowsPhone生态还稚嫩,无法与iPhone和Android正面竞争,但HTC一直很积极,不论去年底的7.0版,还是最新的Mango7.5版。而另一方面微软一直在用专利授权问题来挤压Android制造商,这是否会影响HTC的WindowsPhone计划,2012年何时会将WindowsPhone引入到中国市场?
任伟光:HTC一直以来都是微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第一支采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就是HTC与微软联合推出的。HTC是目前WindowsPhone最重要的合作者之一,从7.0到7.5的最近一次升级过程,我们已经可以看到WindowsPhone的成熟。与日渐单纯追求多核处理器和平板化的Android系统不同,WindowsPhone的单核处理器很省电,并且第三方应用开发并不难,未来将可以营造出非常简洁的应用开发生态。未来HTC肯定会在保持Android生态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在WindowsPhone上大力投入。我们自己并不想开发移动操作系统本身,而是希望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多元化移动设备制造商。
三联生活周刊:尽管HTC很早就推出了Flyer平板,但似乎HTC并不很倾向开发平板类产品,与涉足各个尺寸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三星相比,HTC似乎更专注于5英寸以下的智能手机,你们是如何思考的?
任伟光:HTC在智能手机上拥有很多经验,这种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过去10年对于手持信息终端的揣摩。而对于平板电脑的研发,传统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似乎更重视,也更有研发冲动。从消费数量比例上分析,智能手机无疑要比平板电脑更普及,这从iPhone和iPad的比例上也能看出来。但随着Android 4.0和Windows8的成熟,平板电脑技术逐渐完善和使用体验的再优化,HTC会在恰当的时候重返平板电脑战局。■ 平板电脑HTC智能手机iphonehtc